老實人

老實人

短篇小說《老實人》是伏爾泰哲理性諷刺小說的代表作,是其在66歲高齡的力作。作者結合觀望性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將讀者的視角和思緒帶入老實人的各種經歷中,在觀其經歷的過程中,感悟小說的主題所在。巧用隱喻象徵的手法,讓該消亡的一切最終消亡,同時,展示了啟蒙運動思想家們理想的國度。

《老實人》是伏爾泰在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自由平等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鬥爭中創作的不朽作品。《老實人》文本寫於1759年。

作品《老實人》屬於法國中學生的必讀書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老實人
  • 外文名稱:Candide
  • 創作年代:1759年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伏爾泰(Voltaire)
  • 字數:5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主要人物,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風格,作品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主人公“老實人”——甘迪德出生在德國一位男爵的府邸中,是男爵妹妹的私生子。他一直在封閉的環境成長,信奉家庭教師邦葛羅斯所宣揚的樂觀主義,覺得一切都很好,深信男爵的家就是人間天堂。可是,男爵將他逐出了家門,只因為他愛上了表妹居內貢小姐。從此,他踏上了獨自探索世界的旅程。
從離開男爵府邸的那一刻開始,他便身不由己,被種種遭遇逼著不停地奔走,從德國到荷蘭,從西歐到南美,再從南美回到西歐,往東一直到君士坦丁堡。漫長的旅途中,他幾乎沒有經歷或見證一件積極的事情。作者用緊湊的節奏,在途中安排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天災人禍與社會弊病,讓“老實人”去經歷、見證、思考、成長、成熟,慢慢摒棄盲目樂觀主義,變得中庸實際。

作品目錄

甘迪德怎樣在一個富麗的爵士宅邸長大,後來怎樣被逐
甘迪德出府後在保加利亞人那裡得到的經驗
甘迪德如何從保加利亞人那逃走,以及後來的情形
甘迪德怎樣尋到潘格羅斯,以及之後的際遇
颶風、破船、地震以及潘格羅斯博士、甘迪德的際遇
葡萄牙人舉行了一個“異端審判”來防止震災,甘迪德當著大家的面吃鞭子
老婦人如何調理甘迪德,以及他如何見到自己的情人
莒妮宮德的經歷
莒妮宮德,甘迪德,大法官以及猶太人的下落
甘迪德,莒妮宮德,老婦人到加迪斯的狼狽情形和上船的情形
十一
老婦的歷史
十二
老婦繼續說她的故事
十三
甘迪德怎樣被逼著離開了莒妮宮德和老婦人
十四
甘迪德和卡肯波到巴拉圭的故事
十五
甘迪德如何殺死莒妮宮德的哥哥
十六
主僕二人和兩個女子、兩隻猴子、一群土人的故事
十七
主僕二人來到埃爾多拉多以及在那兒遇到的事情
十八
他們在“黃金鄉”遇到的事情
十九
他們在蘇利南的故事,以及甘迪德如何遇上了馬丁
二十
甘迪德和馬丁在海上的事情
二十一
甘迪德和馬丁到了法國海岸
二十二
他們在法國的事情
二十三
甘迪德和馬丁在英國看到的情形
二十四
帕克奎特和修道士傑羅佛力
二十五
他們去拜會一個威尼斯的貴族
二十六
甘迪德和馬丁同六個陌生人吃完,後來發現了他們是誰
二十七
甘迪德坐船到君士坦丁堡
二十八
此回是潘格羅斯和小爵爺講他們的遭遇
二十九
甘迪德又尋回了莒妮宮德和老婦人
三十
結局

創作背景

歷史背景
封建制度在法蘭西的統治,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當時的法國,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時期。貴族的世襲特權,森嚴的等級制度,君權神授的政法觀念,以及宗教的狂熱與迫害,象毒霧一樣迷漫著全國。法官的貪贓枉法,宮廷的淫糜之風更是泛濫猖撅。
明清之際的在華傳教士們熱心於把中國的許多儒學經典譯介到西方,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很大的思想影響。18世紀的歐洲,被稱為“理性”的時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們要用理性的權威代替對上帝的崇拜,他們發揚反神學的精神,反對傳統的舊宗教文化。在華傳教士們把中國的儒家學說介紹到了歐洲。利馬竇等人本想依據儒學經典說明中國的孔子學說與基督教教義是一致的;而其反對者龍華民等人嚴厲指責利馬竇等人竟然把儒學中實際是指自然的“天”等同於基督教的“上帝”,並一再論證孔子哲學是無神論。羅馬教會則乾脆把中國的儒學宣布為“異端邪說”。當時正是這種“異端”的儒學受到了歐洲進步人士,如著名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等人的歡迎,並且成為他們反對神學、攻擊教會的精神武器。
路易十四於1715年去世後,經過奧爾良腓力二世一段時間的攝政,他的繼承人路易十五坐上王位之後,仍不能協調各部大臣的工作,無法對國家進行堅強的領導,只會在深宮裡與情婦們廝混。專制政體的淫威、草菅人命之事時有所聞;封建剝削的殘酷,使農業生產低落凋零;還有教會的猖撅、貴族的跋扈,加上軍事和外交上連連受挫,整個國家的社會生活一直處在極度的黑暗之中。法國作家伏爾泰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艱難的年月里,而且本身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專制統治帶給他的厄運。
個人背景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伏爾泰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
1734年,伏爾泰在盧昂出版了他的《英國通訊集》,用書信方式介紹了英國的政治、宗教、科學和哲學,並對法國的宗教教派鬥爭進行了抨擊。書一出版就被法院判為禁書,當眾焚毀,伏爾泰被迫流亡在外,後來定居在他情婦夏德萊夫人家中。這是邊境地方的一座幽靜城堡,伏爾泰在那裡住了14年(1734—1749年)。在城堡居住期間,普魯士王太子腓特烈為沽名釣譽,寫信給伏爾泰表示對他的崇拜,他們之間建立了通訊聯繫。1749年,夏德萊夫人逝世,伏爾泰應腓特烈(當時已為國王)邀請到普魯士,但不久兩人關係破裂。痛苦的經驗使伏爾泰對所有君主失去信心,決心不再和任何君主來往,用他積蓄的財富在法國和瑞士的邊境地區買下了一塊不大的地產定居了下來。在那裡,伏爾泰創作了《老實人》等不朽名著。

主要人物

“老實人”——甘迪德
“老實人”的母親因為戀人的家譜只能追溯到七十一代(未能達到七十二代)而拒絕出嫁,從而導致“老實人”成為孤兒。
“老實人”因為和男爵的女兒居內貢小姐自由戀愛,被偏見極深的男爵踢出了大門。“老實人”茫無目的,輾轉浪跡,屢受官吏欺壓,強盜搶劫,險些喪命。在保加利亞,他被抓去當兵。一日,春光明媚,他多么想出去走走。於是,便信步前行,滿以為隨心所欲地調動兩腿,是人和動物共有的權利。萬沒料到,這自由行動竟招來慘痛的後果,“老實人”挨了四千鞭子,他被打得鮮血淋漓,皮開肉綻。
在戰場上,他看到兩軍互相殘殺,慘無人道。在流浪中,他幾乎沒看見過一個好人,沒有見過一個家庭不希望把別的家庭斬草除根,沒有見過一個城市是不希望鄰近的城市毀滅的,上百萬編號列隊的殺人犯在歐洲縱橫馳騁,幹著燒殺劫掠的勾當。“老實人”曾被誤認為異教徒,險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後來又在巴黎被騙子神甫盤剝一空。
“老實人”死裡逃生,幾經悲歡離合,最後和居內貢結了婚並和他們的同伴結成一個小團體,在一起生活。他們買下了一小塊土地,分工負責,進行耕作。“老實人”終於找到了生活的結論:只有工作,才能使人類免除三大災害——煩惱、縱慾、饑寒。
居內貢
居內貢是“老實人”的戀人。在戰禍中,居內貢全家被殺,自己被侮辱,被剖腹,後又被當作奴隸,輾轉改賣,最後由一個美麗的少女變成為一個相貌奇醜的洗衣婦。
邦葛羅斯
邦葛羅斯:家庭教師。邦葛羅斯是“一切皆善”的鼓吹者。他曾淪為乞丐,當過奴隸,染上惡疾,“身上長著膿瘡,兩眼無光,鼻子爛了一截,嘴歪在半邊,牙齒烏黑,說話逼緊著喉嚨,咳得厲害,嗆一陣就掉一顆牙”,受盡了種種磨難。
最後,邦葛羅斯跟著“老實人”耕種田地,因為邦葛羅斯不能在德國什麼大學裡一露鋒芒。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老實人》主題思想:批判盲目樂觀主義哲學。
小說的主人公“老實人”開始相信邦葛羅斯(主人公的老師)的樂觀主義哲學: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粉碎了他的夢想。小說以“老實人”的經歷和他的各種遭遇為主線,以揭露封建君主的專制蠻橫、天主教會的虛偽和壓迫愚弄人民的殘暴為目的,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了對人民悲慘的命運的同情,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的天真無知。
《老實人》抨擊的主要對象是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學說。該學說認為:世人所生活的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即使上帝並沒有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局部“苦”與“惡”的存在是必須的,是因果大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成就宇宙的“大善”和“大完美”。人類為自身及他人的命運感到不幸,只是因為世人視野狹小,目光短淺,只看得到自身的世界。若能從宇宙萬物著眼,世界是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一切都好得不能再好。這種理論對於身處不幸的人來說,極具安慰性,且與天主教“上帝全知全能,用它的智慧與愛管理著萬物。世上的大小事情,都是上帝的安排。小惡小苦裡往往有大善”的觀點相對應。因此,這種理論在18世紀的法國追隨者甚眾。
《老實人》中歷險的情節,是和他的哲理傾向互為融合、渾然一體的。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和背景都是虛構,甚至是荒誕不經的。但是,荒誕中卻隱藏著嚴肅的思想、深刻的哲理。作者正是通過荒誕不經的故事和人物,把18世紀法國封建社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鞭撻官吏的貪婪、教會人士的虛偽、宗教裁判所對自由思想的殘酷迫害等。在里斯本,由於地震把城市毀了四分之三,為了防止全城毀滅,宗教裁判所要在莊嚴的儀式中,用文火活活燒死人,說這是阻止地震萬試萬靈的秘方。於是,教會人士抓到兩個葡萄牙人,因為這兩個人“吃雞的時候把同煮的火腿扔掉”,被活活燒死。在巴拉圭的草原上,姑娘居然愛上了猴子,兩個赤身裸體的姑娘竟會同猴子奔逐調情。真可謂荒誕至極,然而,它卻包含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通過嬉笑怒罵的手法,哲理和帶刺的俏皮話,對沒落的封建社會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
“老實人”及其同伴最後在生產勞動中找到歸宿,他們摒棄了盲目的樂觀主義哲學,抵制了悲觀主義的說教,確信創造性的勞動才是診治精神創傷、改善人們生活的唯一途徑。這種資產階級的科學結論,於今看來,弊端甚多,因為它不可能徹底剷除人類社會的罪惡根源。但是,作者能把勞動當作一種歸宿,則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務實、肯乾的進取精神。它反映了18世紀啟蒙思想家們長期不懈地探索真理、理解生活的最高成就,不失為伏爾泰尋求變革現實、改造社會的一條新路。

藝術風格

故事情節
虛擬性與真實性相結合的故事情節。伏爾泰的哲理小說,多數以主人公的漫遊經歷為線索,採用魚貫式的層次,大故事串小故事的方式來組織情節。故事完整,時空觀念明晰,其中充滿許多半神半人,似真似假、離奇莫測的虛擬場景。
伏爾泰的功力在於虛中有實。虛擬,只是小說的軀體。真實,才是它的靈魂。就在那些荒誕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情節里,也同樣包含著極大的現實針對性。
在作品《老實人》中,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邦葛羅斯,不久就被花柳病折磨得體形殘缺,淪為只有一耳一眼,嘴歪牙黑的窮丐。原來邦葛羅斯的病毒是從侍女巴該德那兒染上的,巴該德的病“是一個芳濟會神甫送的,神甫的病得之於一個老伯爵夫人,老伯爵夫人得之於一個騎兵上尉,騎兵上尉得之於一個侯爵夫人,侯爵夫人得之於一個侍從,侍從得之於一個耶穌會神甫。”這一連串的髒病的“家譜”,顯然是作者虛擬杜撰的荒誕圖景,它卻真實地揭露了貴族上流社會淫亂的內幕,集中地概括出沒落階級的醜惡本質。
伏爾泰擺在讀者面前的,不是一面普通的鏡子,而是一面折光的三稜鏡。透過那不平的鏡面,人們看到一個奇異無比的虛幻世界,而在它的每一角落,都有著社會生活的真實影子。
在摩洛哥的戰場上,兵痞餓得吃人肉,將活人的屁股割下半個充飢。在古波斯城內,查第格的妻子甚至想割下丈夫的鼻子給新的情夫治病。這類情節,駭人聽聞,引人入勝,發人深思,豁然有悟。
伏爾泰並不想使讀者都相信他筆下情節的真實性,而是力求使讀者透過荒誕虛構的場景,洞察出作者內在的深刻寓意,使若干無稽的笑料,轉化為憤世嫉俗的投槍,上升到新的哲理高度。這就是伏爾泰在編織故事時以虛論實,曲筆傳音的真功夫。
敘述手法
《老實人》通篇採用的是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這種手法不僅僅便於以第三者的口吻講述故事, 還可以讓讀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冷眼審視故事字裡行間里所折射出的哲理, 繼而在閱讀中嚴肅地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
《老實人》故事講述的視角,聚焦在“老實人”身上,以“老實人”和古內宮小姐的戀情為主線牽動其他情節的發展, “老實人”走到哪裡,故事的情節就通到哪裡。這種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給讀者一種冷眼看世事的心境,讓讀者從“老實人”的種種遭遇中看出他行為的愚蠢可笑。“老實人”所處社會的殘酷和冷漠,“老實人”對“人生應該通過勞動來獲得幸福”這個結論的認識來得水到渠成,自然真切。
敘述特徵
《老實人》的敘述,有兩個主要特徵。
一方面,《老實人》的敘述速度快得驚人:無緣無故的兇殺、荒謬無比的戰爭、人祭、毒殺、開膛剖肚、賣淫、輪姦、分屍、砍頭、絞刑、食人、欺詐。世界上所有的苦難加起來似乎都沒有文本幾小時的敘述多。伏爾泰以神話般的筆觸,一路狂飆,馬不停蹄,驅趕著故事的所有人物遭受煉獄般的重重磨鍊,一幕幕苦難的呈現好比意識流電影中的畫面。
另一方面,《老實人》接近“零度寫作”。敘述者和人物在講述苦難時,總是極其客觀平靜,不摻絲毫情感。小說如此描寫戰爭:“先是大炮把每邊的軍隊轟倒六千左右。排槍又替最美好的世界掃除了九千到一萬名玷污地面的壞蛋。刺刀又充分說明了幾千人的死因。”這種遊戲式的筆墨徹底消解了戰爭的正義性。又如居內貢自述全家的劫難:“他們(保加利亞兵)把我父親和哥哥抹了脖子,把我母親割做幾塊。一個高大的保加利亞人,身長六尺,看我為了父母的慘死昏迷了,就把我強姦。那蠻子往我右腋下戳了一刀,至今還留著疤”。居內貢好像並非在敘述自己的苦難而是講述一個故事或聽聞。《老實人》的世界宛如屠宰場,人既是屠夫又是被屠宰的對象。屠宰場當然無任何溫情可言。
這種客觀冷靜的敘述展示的是人的心靈的麻木。對付這種麻木,伏爾泰有一法寶——幽默。《老實人》中隱藏著無數笑聲。笑是一種矯正,通過羞辱來威懾人們,使之返回正常的軌道。笑包含著快樂、勸誡、諷寓以及消除緊張、消解愁悶等種種複雜的含義。
隱喻象徵
小說《老實人》中有這樣的情節:在“老實人”和隨邦葛羅斯跟隨在浸禮教徒雅克前望里斯本的途中, 他們先後經歷了暴風雨、海難和地震。暴風雨、海難和地震等都是大自然無法預料和避免的自然現象,作者巧用這些隱喻,象徵著專制蠻橫的封建君主的日漸沒落,虛偽的天主教會的最終瓦解,以及被其愚弄的人民的逐漸覺醒。意識的醒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天真的人們在經歷了種種欺騙,目睹了虛偽的天主教會的種種醜惡嘴臉後,是會慢慢醒悟過來的。其中,小說中男爵一家居住的美麗豪華城堡象徵著高高在上的封建君主制, 城堡的毀滅預示著封建君主制的瓦解和最終的顛覆。
小說《老實人》中,寫了一個“盡善盡美”的黃金國,在黃金國里,人們視黃金為糞土,人人平等,只有一個宗教,沒有修道士,每個人都是牧師,每個人的意見都一致,從而不存在修道士來辯論、管理、施詭計、燒死意見不統一的人。
“黃金國”——這個仙境般的極樂世界,“老實人”在這裡所看到的,“沒有一樣實用的東西不是賞心悅目” 。人們穿的是“金銀鋪繡的衣服”,吃的是“珍餞美撰”,住的房屋“仿佛歐洲的宮殿” 。在“黃金國”里,石頭就是金子。人們不受金錢勢力的支配,和鄰國不相往來。他們有“賢明的國王”,沒有宗教的狂熱,沒有教士的迫害,沒有法院和監獄,人們過著自由而又幸福美滿的生活。
科學館裡:百里長廊,擺滿各種數學和物理儀器。當“老實人”提出要離開黃金國的時候,國王隨即下令,要工程師造一架機器把他舉到山頂,送他出境。“老實人”對此贊口不絕:“這大概就是盡善盡美的樂土了。”
神話意象
小說《老實人》中,多次寫到“老實人”起死復生,並先後四次借用了死而復生的神話手段完成作品主題的再現。一是“老實人”再次遇到早已被吊死, 而如今卻淪為乞丐的邦葛羅斯。二是“老實人”在老婦人的引見下,遇到他的所愛——居內貢小姐。三是“老實人”見到被保加利亞士兵殺害的男爵的兒子,也就是居內貢小姐的哥哥,他當上了司令。四是“老實人”再次遇到被自己親手殺死, 卻淪為划槳人的居內貢小姐的哥哥。
“黃金國”在《老實人》小說中占的篇幅少,卻極引人注目。“黃金國”是渾濁天地中的一塊清明世界;是茫茫荒漠中的一小片綠洲。作者關於哲學、政治、道德、宗教的觀點,都藉助對“黃金國”的描寫,正面地表現了出來。

作品評論

伏爾泰在《老實人》中發現了一種講故事的技巧,“這種技巧後來成為喜劇電影屢試不爽的噱頭:以無限的速度堆砌起來的一場場災難,還有突然增強的節奏,含有一種無端發作的荒謬感”。
——義大利當代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
《老實人》可與許多偉大的文藝作品傳得同樣的長久。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哲學家、文學評論家維薩里昂·格里戈里耶維奇·別林斯基

作者簡介

伏爾泰(1694—1788年)本名是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
老實人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伏爾泰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博學多識,才華橫溢,著述宏富,在戲劇、詩歌、小說、政論、歷史和哲學諸多領域均有卓越貢獻。他一生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自由平等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伏爾泰以其思想啟迪民眾的心智,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