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

《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作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是蘇軾懷念妻子王弗所作。上片寫蘇軾在妻子王弗靈柩前的燒香憶舊情景。下片描敘殯儀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誠心態,暗含了蘇軾與王弗的深摯的生死之情,全詞是蘇軾從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習慣角度,表達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翻香令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翻香令
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余熏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
背人偷蓋小蓬山。更將瀋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翻香令:詞牌名,創於蘇軾,因詞中有“惜香更把寶釵翻”,故名。《詞式》卷二說“全調只有此一詞,無別詞可較”。
⑵金爐:金屬鑄的香爐。
⑶麝煤:即麝(shè)墨。
⑷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⑸寶釵:用金銀珠寶製作的雙股簪子。
⑹重聞:再嗅。
⑺余熏:餘留的香味。
⑻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著人。
⑼偷蓋:暗暗地蓋上。
⑽小蓬山:相傳為仙人居地,這裡代指香爐。
⑾瀋水:即沉水、沉香木。
⑿然:“燃”的本字。
氤氳(yīn yūn):瀰漫的濃烈的香氣。
⒁嫌怕:厭棄而害怕。
⒂斷頭煙:斷頭香,謂未燃燒完就熄滅的香。俗謂以斷頭香供佛,來生會得與親人離散的果報。

白話譯文

香爐還是暖的,爐中的香燒的所剩不多了。愛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寶釵把那點殘餘未盡的香翻動,使它全部燃燒完畢。再嗅那裡,餘留的香還存在。
趁著別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進香爐中,和燃燒著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燒,再偷偷地把香爐的蓋子蓋上,想讓香氣飄的更久一些。這么做因為兩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沒有燒完就會熄滅。

創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蘇軾還朝,除判登聞鼓院,專掌臣民奏章事。五月,蘇軾妻子王弗去世。六月,王弗靈樞葬於京城西,該詞是蘇軾在殯儀式後懷念妻子王弗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寫靈柩前的燒香憶舊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謂語憶舊。憶當年,每天祝福的燒香的“金爐”暖氣猶存,伴讀時的“麝煤”已是所剩無幾了。第二句用遞進句憶舊。憶當年,君“借香”希望香氣長留身邊。更為可貴的是,用“寶釵”將那殘餘未盡的香翻動,讓它全部燃燒完畢。最後四句用敘述的語言寫現實。“重聞”那個地方,“余熏”還存在。“這一番氣味”遠遠超過了從前的燒香祝福。整個上片飽含著濃烈香氣,以象徵著蘇軾與王弗昔日幸福綿綿。
下片,描敘殯儀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誠心態。第一、二句寫感情上的隱私:“背人偷蓋”著小蓬山式的香爐,再把沉香木加進去,和燃燒著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燒。這是為了什麼,最後幾句,從兩層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圖得,氤氳久”;二是“為情深,嫌怕斷頭煙”。儘管“嫌怕斷頭煙”是陳舊習俗,但反映了蘇軾對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貞愛情。
全詞,從表面上來看是詠一個婦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氣溜得更長久,以象徵幸福綿綿。實則是蘇軾從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習慣角度,表達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爐焚香、今昔對比之景來懷念王弗。“背人偷蓋小蓬山”,這一舉動,雖極微小,但典型地刻畫了蘇軾的虔誠專一愛情。“嫌怕斷頭煙”,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從一個側面更加強化了蘇軾與王弗的深摯的生死之情。

名家評論

明·戲曲理論家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卷二:遮遮掩掩,孰謂坡老不解作兒女語。
中國蘇軾研究會會員饒學剛:一個“翻香”,便將惜香、憐香的愛意翻轉出來,這位豪放派大詞人的婉麗詞作也是情思綿長。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