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統一運動

義大利統一運動

1815-1870 年義大利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國家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815 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燒炭黨形成開始,至1831 年青年義大利黨提出“政治改革”的口號。第二階段為1848-1849年義大利獨立戰爭時期,反對封建分裂和奧地利帝國統治。第三階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依靠加里波第紅衫軍,解放西西里那不勒斯,於1861 年建立義大利王國,並先後從外國統治下收復各地,最後完成了義大利統一

基本介紹

歷史背景,革命活動改革,歷史條件,義大利統一,第一階級,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與德意志統一,相同點,不同點,歷史過程,義大利的統一,意義與評價,

歷史背景

19世紀上半期,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狀態,大多數地區被外國勢力控制。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和地要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日益高漲。
義大利統一運動地圖義大利統一運動地圖
當時,奧地利統治著義大利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邦國;西班牙波旁王朝仍控制著南部的西西里王國;法國於1848年派兵幫助教皇國鎮壓革命後,軍隊賴在羅馬不走。
撒丁王國是義大利唯一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他位於義大利北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義大利力量最強、經濟最發達的邦國。撒丁王國政治比較開明,是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中心。同時,資產階級民主派發動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統一的多次武裝起義連連受挫。越來越多的義大利人希望在撒丁王國來領導義大利的統一大業。

革命活動改革

燒炭黨叛亂(1820年—1821年)
1814年燒炭黨馬志尼,後組“青年義大利黨”)開始在那不勒斯組織革命活動;至1820年組織已強大得足以憑自己的軍隊侵略那不勒斯,迫使國王答應實行燒炭黨草議的新憲法。但翌年革命被奧地利人以“神聖同盟”在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中介人身分鎮壓。
加富爾改革
加富爾在義大利統一過程的貢獻:
1、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2、外交上設法取得法國的支持。
以加富爾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自由派主張由撒丁王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驅逐奧地利,完成統一。加富爾認為,單靠撒丁王國趕走奧地利有困難,還要藉助法國支持;必要時,還要利用民主派和人民的力量。
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內閣首相,為了達到富國強兵進而統一義大利的目的,他在內政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興辦近代工業,興建鐵路,疏通航道,建設商船隊;
2、發展自由貿易,先後同英、法等國簽定商約,降低關稅,對外貿易額迅速增長;
3、積極擴充軍備,增加軍隊,裝備新式武器;
4、縮減、限制教會權利,把教會財產受歸國有。
這些措施促進了撒丁王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高了撒丁王國在義大利諸邦中的地位。1851~1858年,商業流通額增加了一倍,工業尤其是棉紡業發展迅速,其次是機器製造、冶金業等部門;農村經濟也得到發展,不少地主除採用機器生產、使用僱傭勞動力外,甚至還投資鐵路和銀行。撒丁王國實力的增加,使統一成為可能。

歷史條件

第一,統一的必然性。
19世紀上半期,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狀態,大部分地區處於外國勢力的控制之下,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經濟在義大利迅速發展起來,但是義大利的分裂狀況嚴重阻礙其進一步發展。隨著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深入發展,驅逐外國勢力,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民族振興,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第二,統一的可能性。
由於撒丁王國的強大勢力。越來越多的義大利人希望撒丁王國來完成統一。

義大利統一

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級

第一階段自1815 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燒炭黨形成開始,至1831 年青年義大利黨提出“政治改革”的口號。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為1848-1849年義大利獨立戰爭時期,反對封建分裂和奧地利帝國統治。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依靠加里波第紅衫軍,解放西西里那不勒斯,於1861 年建立義大利王國
1863年,義大利北部基本統一。
1865年,撒丁王國與法國聯合對奧地利作戰,奧地利戰敗。義大利藉助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的有利時機,把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了義大利。
70年代初,先後從外國統治下收復各地,最後完成了義大利統一

與德意志統一

相同點

由一個主要邦國,由一個核心人物採取外交和戰爭相結合的手段,通過自上而下道路實現。

不同點

德意志是完全通過王朝戰爭來實現的,而義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國領導進行統一運動外,加里波第領導志願軍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解放了西西里,統一了義大利南部。
德意志統一過程中的三次王朝戰爭,只有普法戰爭是法國先侵略普魯士,普魯士在普法戰爭早期具有反侵略性質,而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重點則是驅逐奧地利在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勢力,具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

歷史過程

資產階級民族派主張通過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戰爭,驅逐外來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為此,他們在義大利各地進行了許多武裝暴動和暗殺活動,但沒有得到人民民眾的回響,先後都失敗了。
義大利統一運動
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的首相,推行了富國強兵政策:改革財稅制度,增加國家收入;資助鐵路、港口建設,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實行自由貿易;等等。撒丁王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為增強。加富爾深知,單靠撒丁王國的力量,無法趕走外國勢力,統一義大利。他決定先設法取得法國的支持,打擊主要敵人奧地利。
加富爾先是在國際上痛陳奧地利對義大利的專橫統治,取得國際輿論的支持。
1858年夏,加爾與拿破崙三世秘密會晤,達成協定:法國參加對奧作戰,幫助撒丁王國收得倫巴底威尼斯地區;義大利允諾把薩伏依尼斯兩地割讓給法國作為酬謝。
1858年,對奧戰爭爆發。法、撒軍隊連戰連捷,義大利北部各地人民紛紛起來回響。拿破崙三世擔心義大利革命運動高漲會危及法國利益,單獨同奧地得議和,中止戰爭。但是,統一大勢不可逆轉,

義大利的統一

1859年,義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統一。
1860年,西西里人民受北方形勢的影響紛紛起義。富有傳奇色彩的加里波第聞訊,率領一支千餘人的志願軍南下增援西西里,至7月解放全島,8月回師義大利本土,9月解放那不勒斯。10月,南義大利舉行公民投票,併入撒丁王國
1861年3月,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撒丁王國國王成為義大利國王。至此,除威尼斯仍由奧地利統治、羅馬處於依附法國的教皇統治之下外,義大利基本實現了統一。後來,義大利借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之機,把奧地利法國勢力趕出義大利,70年代初,最終完成了統一。

意義與評價

統一以後,義大利結束了異族壓迫和分裂割劇的局面,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義大利的封建殘餘勢力仍然很頑固,自然資源又缺乏,資本主義發展困難重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