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嶺號兩棲指揮艦(美國藍嶺號兩棲指揮艦)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

美國藍嶺號兩棲指揮艦一般指本詞條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是美國海軍海上綜合作戰指揮能力最強的戰艦,為第7艦隊旗艦。該艦舷號19,1967年2月27日動工建造,1969年1月4日下水,1970年11月14日服役。它是二戰以來設計的最大的指揮艦。在兩棲作戰中,能提供海、空、陸綜合指揮控制設施。

建造背景,船身布局,武器裝備,動力系統,指揮系統,前景,訪問中國,香港,上海,青島,湛江,經停香港,事故經過,訪問中國湛江,

建造背景

從1950年以來,曾經出任第7艦隊旗艦的先後有“羅徹斯特”號重巡洋艦、衣阿華級的4艘戰列艦、“海倫娜”號和“聖波爾”號重巡洋艦、“普羅維登斯”號飛彈巡洋艦、“俄克拉何馬”號輕巡洋艦。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一)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一)
在長期的使用中,美國海軍感到以戰鬥艦艇擔任旗艦在作戰使用中存在著諸多的不便和困難。很多大、中型主戰艦艇均裝備有大量的各種武備和電子設備,艦面甲板極為擁擠,無法加裝完備的通信指控裝備,各種無線電通信和電子設備同時使用時相互干擾嚴重,有時甚至造成指揮中斷;主力作戰艦艇在擔任了旗艦的指揮任務之後,實際上也難以完成本來應該承擔的作戰任務。尤其讓美軍感到切膚之痛的是,隨著艦隊規模的大型化,作戰任務的多樣化,作戰行動的複雜化,艦隊指揮人員需要處理的各種情報的數量空前增多,單靠指揮人員的頭腦意志決策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命令。在1963年北約的一次例行的海軍聯合演習中,一周之內,司令部收到的各類電報就厚達1.8米,指揮人員需要以平均兩分鐘一份的速度來閱讀和處理這些情報,其花費的時間、精力和指揮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旗艦指揮能力的不足在兩棲作戰中體現得最為突出,現代大規模兩棲作戰幾乎包含了海軍所有的戰術行動,旗艦需要指揮和控制空中、海面、水下、陸上多軍種參加的複雜的作戰行動,一般艦船根本無法勝任。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海軍形成了一致的共識:單靠改裝提高戰鬥艦艇的指控能力已無法滿足大規模兩棲作戰的需要,必須建造專用的艦隊指揮艦,才能使海軍的指揮控制能力實現全面的現代化。
1969年1月,一艘全新的軍艦在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下水,第二年11月這艘被命名為“藍嶺”號的新型軍艦加入美國海軍服役,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試用,1979年10月“藍嶺”號取代“俄克拉何馬”號,正式成為第7艦隊的旗艦。“藍嶺”號不同於以往的任何船舶,它的任務既不是海上作戰,也不是作戰保障,而是指揮控制。根據這一使命任務,“藍嶺”號被定義為一個新的艦種-指揮艦。由於美軍在制定建造計畫時將“藍嶺”號列入了兩棲艦艇,同時“藍嶺”號的設計也是重點解決兩棲作戰的指揮問題,因此,美軍又將“藍嶺”號稱為兩棲指揮艦。和老一代的旗艦相比,“藍嶺”號基本不具備執行其他任務的能力,完全是一艘專用的艦隊指揮艦,或者說是一艘“專業”旗艦。

船身布局

“藍嶺”號滿載排水量18372噸,艦長194米,寬25米,主甲板寬32.9米,航速23節, 16節航速時續航力為13000海里,艦員編制821人,指揮部人員190人。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二)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二)
對於“藍嶺”號來說,首先值得—提的是近兩萬噸的排水量。較大的排水量使“藍嶺”號有足夠的甲板面積以布置數量眾多的大型通訊天線,避免因天線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擾;較大的排水量使“藍嶺”號有良好的適航性、較大的續航力和較強自持力,考慮到通信電子設備的飛速發展和作戰指揮需求的不斷提高,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證為今後的改進改裝提供較大的餘地。“藍嶺”號的甲板布置也比較特殊。上層建築集中配置在中部甲板,和煙囪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大型艦橋,上層建築的前部是一個大型四腳桅,後部是一個筒桅,上甲板尾部設有一個直升機起降甲板,可以停放一架中型直升機,但未設機庫,整個上甲板顯示很開闊、乾淨。
“藍嶺”號設計中總布置方案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對使用中各種問題考慮得周密、細緻。為了減少電磁波的干擾,各種系留裝置和補給裝置都儘量布置在上甲板以下,上甲板表面配置有衛星通信天線和遠距離通用短波天線,為了避免工作時相互干擾,收發信天線分開布置,艦首甲板大多安裝發信用天線,艦尾甲板安裝收信用天線;為了保障兩棲作戰中指揮員離艦上岸的需要,在艦體中部甲板下有三個約占艦體長度二分之一的突出部分,存放了3艘人員登入艇和2艘車輛登入艇,艦上還可以搭載700名登入作戰人員及車輛;考慮到艦上載有艦隊指揮部及大量高級指揮人員,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環境,全艦裝有200台冷暖風機,艦上有5台渦輪發電機組供空調使用;此外艦上還設有減搖水櫃。確保在高海況下艦體的平穩。

武器裝備

“藍嶺”號的艦載武備較少,最初僅有兩座八聯裝MK25“海麻雀”艦空飛彈系統和兩座MK33雙聯裝76毫米艦炮,飛彈和火炮均配置在上甲板的中部,以減少對指揮通信系統的影響。武器的裝載原則是重點考慮本部防禦,特別突出考慮對空防禦。使用原則是指揮艦的護衛任務由編隊內其它戰鬥艦艇負責,只要不對本艦構成直接威脅,一般不使用本艦武器。由於“海麻雀”飛彈和雙76毫米艦炮均屬老式裝備,作戰效能低,1987年的現代化改裝中,“藍嶺”號又加裝了兩座Mxl5“密集陣”近程防空武器系統、Mx36無源電子干擾裝置和SLO—32(V)3電子戰系統。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三)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三)

動力系統

“藍嶺”號的動力系統選用了技術成熟、可靠耐用的蒸汽輪機,主動力裝置為一台22000軸馬力的蒸汽輪機,可以提供23節的最大持續航速,這一航速與美軍的兩棲艦艇大體相當,可以滿足編隊航行的需要。

指揮系統

“藍嶺”號作為一艘專用艦隊指揮艦,其優良性能突出表現在強大的指揮控制功能上。按照美國海軍的指揮體制,“海軍指揮控制系統(NCCS)”由“艦隊指揮中心(FCC)”和“旗艦指揮中心(TFCC)”共同組成、“艦隊指揮中心”是設在岸上的陸基指揮所,“旗艦指揮中心”就是象“藍嶺”號這樣的,位於作戰海域的海上指揮控制艦。在具體的作戰指揮中.設在夏威夷的“艦隊指揮中心”將各種作戰指令、作戰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敵情威脅及作戰海域的環境數據傳送到“旗艦指揮中心”,經過處理之後分送各個指揮位置和作戰部隊。與此同時,“旗艦指揮中心”還會不斷收到各部隊關於自身狀況、作戰行動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及作戰任務的進展情況的報告,這些信息經過匯總處理之後,將報告“艦隊指揮中心”。由此可見,在海上作戰指揮中,“藍嶺”號處於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藍嶺”號上的“旗艦指揮中心”是一個大型綜合通信及信息處理系統,它同70多台發信機和100多台收信機連線在一起,同三組衛星通信裝置相通,可以每秒3000詞的速度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碼可自動進行翻譯,通過艦內自動裝置將譯出的電文送到指揮人員手中,同時可將這些信息存儲在綜合情報中心的計算機中。“藍嶺”號的這種信息收發處理能力,在世界所有艦兩棲指揮艦與日本海上自衛艇中是首屈一指的。
指揮部門——旗艦指揮中心,它是指揮員日常工作的艙室,在實施兩棲作戰時又叫兩棲登入部隊指揮艙。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兩棲作戰中的對空、反潛、反艦兵力及航渡中的登入編隊實施指揮。艙內設有13部TA一980U衛星電話終端,兩個1.1×1.1米的正方形戰術顯示屏,隨時顯示整個艦隊的位置和活動情況。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四)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圖四)
登入部隊指揮艙它是登入部隊指揮員的指揮位置,艙內設有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終端、兩棲支援信息系統終端和海軍情報處理系統終端。登入部隊指揮員使用這些設施掌握登入作戰的進展情況,對先頭部隊的作戰行動及後勤保障提供支援。
對海作戰指揮中心主要用於指揮航空母艦編隊和其它作戰編隊實施對海作戰,裝備有戰術數據系統終端和戰術顯示屏。
反潛戰中心同對海作戰指揮中心設在同一艙室內,主要用於指揮艦隊及潛艇實施反潛作戰,傳遞反潛戰信息。
登入部隊火控中心負責協調艦隊內火力分配,對兩棲作戰提供支援,登入作戰初期對登入地段進行航空火力和艦炮火力支援,部隊搶灘作戰時對敵灘頭火力進行壓制,登入部隊向縱深推進時實施延伸火力支援。
作戰情報中心設有由各類顯示屏、標圖板、通信設備、終端機組成的8部顯控台,包括空中攔截控制台、空中優劣形勢控制台、戰術系統顯示台、威脅判斷顯控台、武器協調顯控台等。
綜合通信中心設有200多個控制台,協調控制200餘種收發信裝置,保障艦隊與陸上指揮部及艦隊下屬各作戰部隊的通信。

前景

“藍嶺”號的出現使美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功能齊全、性能先進的大型海上指控中心,從而在技術上徹底解決了大規模海上聯合作戰的指揮問題。“藍嶺”號服役後不久,另一艘姊妹艦“惠特尼山”號也加入了美國海軍的序列,成為大西洋艦隊的旗艦,至此,美國海軍兩大艦隊的旗艦全部由藍嶺級指揮艦擔任。悠悠25年,在全世界每一個海洋上,在美國海軍每一次重大部署中,到處都能看到“藍嶺”的身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藍嶺”號的出現並沒有象其它新型艦艇那樣,引起全世界海軍的群起仿效,並且美國海軍也遲遲沒有確定下一代兩棲指揮艦的建造計畫。時至今日,“藍嶺”號和“惠特尼山”號依然各自一方,形單影孤地航行在世界兩大洋上。真可謂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
其實造成“藍嶺”號後繼乏人的原因並不複雜,無非是需求、技術和經濟三者之間的矛盾。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儘管在“藍嶺”號服役的25年中,海軍通信電子技術飛速發展,使“藍嶺”號最初裝備的一些電子設備迅速老化,但對於近兩萬噸的大型艦隻來說,艦齡25年的“藍嶺”號,其艦體部分正當壯年,只須對部分老化的設備加以改裝,仍可保持其整體的先進性。隨著電子設備的小型化水平和抗干擾能力的提高,一些其它種類的大型艦船的指控能力也在不斷提。如:美國建造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設定有多個作戰指揮中心,對外通信信道達112個,按美軍的標準可以擔任兩棲作戰的旗艦,指揮師、旅級的兩棲登入作戰。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不能不說將對“藍嶺”號這樣的專用兩棲指揮艦的未來發展構成影響。

訪問中國

香港

中美雙方於1997年初達成協定,中方允許美國軍艦在香港回歸祖國後繼續到香港進行維修和補給。根據協定,美國軍艦訪港必須先得到中國政府的允許,然後安排其在香港停靠的有關細節,如無線電通訊、蔬菜供應、往返的交通艇等等,過去每年平均有60至70艘美國軍艦訪港,官兵人數達4.5萬人。
2003年2月27日,訪問香港,並遇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人員的反戰示威。
2003年10月28日,訪問香港;
2008年01月28日,訪問香港;
2010年03月28日,進行為期5天訪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