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然主義文學

美國自然主義文學思潮隨著美國工業化進程以及後工業社會的形成而發生與傳承,在美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該研究以美國自然主義重要作家為研究對象,追溯美國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及其在20世紀的傳承與塑型,揭示了現代美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深層次問題,探索了其工業化與後工業化進程中複雜的文化模式、社會心理及其個人行為方式的歷史變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自然主義文學
  • 外文名:American Naturalism
簡介,文學起源,文學轉型,理論基礎,社會評價,文學觀念,物質基礎,價值觀念,概述,社會心理,大眾意識,體行為,繼承與發展,研究成果,

簡介

文學起源

美國農村題材文學是在工業化語境中逐漸展開的,經歷了從浪漫情緒到現實情緒再到絕望情緒的歷史變遷。以農業文明為基礎所建構的美國民主理想和社會架構,在19世紀國中葉傑弗遜的“農業天然道德論”、泰勒的“田園共和主義”和愛默生的“自然超靈論”這些文化表征沉澱下成為美國大眾最樸素的信仰和理想,也是當時社會價值觀的典型代表。

文學轉型

隨著美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原先平靜和諧的農業文明被打破,由開始那種“遠方小山村”的回憶轉化為後來對農村生活的無奈和悲嘆;田園化和理想化的“農村鍍金主義”價值觀念逐漸被冷漠與恐懼的“自然邪惡論”所代替,並逐漸引發了後來自然主義文學的決定論和悲觀主義情緒。特別是19世紀中葉以後,美國社會的精神危機凸現出來,橫掃全國的改革運動就是面對這種危機在社會生產、種族歧視、性別差異、個人生活習慣以及貧困化和城市化等層面上進行解決的嘗試。在這些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中,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社會改革文學”,記錄了人們面對工業化種種困惑所進行的艱難求索,而大多數改革的失敗導致那些通過改革完善社會的認識論和價值觀徹底破滅,並最終導致了19世紀末自然主義生存與暴力論的文學轉型。

理論基礎

與社會改革文學一樣,鄉土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從美國的現實多樣性以及文化多元性中來尋找美國工業社會價值的答案,試圖從某種意識形態化的“民主進步現實”中獲得建構美國新價值觀念的理論基礎。這些文學試圖以傳統農業文明的價值理想“整合”工業化所導致的“分裂性現實”,而這一整合的失敗也迫使這些作家在後期創作中皈依自然主義,從而完全承認和認可自然主義作家所持有的社會價值觀。另外,自然主義作為當時美國文化重塑過程中的一種文學思潮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不但是歐洲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世界文化的繼承者。

社會評價

總之,自然主義文學在美國19世紀末的興起不是偶然的,是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工業化進程中文化轉型時期的特定意識形態表現,是習慣於農業文明價值體系的美國人面對新的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困惑和思索,更是美國農民逐步在適應工業文明過程中心理震盪和行為失范的正常表現。

文學觀念

本成果通過分析諾里斯、克萊恩、德萊塞以及倫敦文學創作中“現實”和“真實”的意識形態內涵,解讀了他們面對文學商業化的創作思考,梳理了當時社會文化轉型與走向新世紀的美國精神建設之間的複雜關係。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農業文明語境下的大眾理想和偶像受到普遍懷疑,那種堅定的宗教信仰與懷舊的國民心態隨著工業化進程逐漸走向死亡。然而,舊的理想與偶像的消失需要新的理想和偶像的補充和替代。新的工業資本家取代了上帝或精神寄託者的位置,成為美國新文化中大眾理想與偶像的代表。從社會層面上講,傳統小說中的和諧社會轉化為殘酷競爭社會,傳統小說中的“父親”與“家庭”則轉化為競爭社會中的“老闆”與“工廠”。資本主義經濟生產所形成的社會分工代替了原來農業文明中的社會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不再是依據明顯的家族或政治遺傳權力形成的等級制度,而是一種按照經濟生產和勞動分配形成的等級制度。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原來依靠國家機器維持的統治體制逐漸轉變成依靠經濟機器維持的社會統治。隨著經濟壟斷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統治自己的東西變成一種“無形的鐵手”,人們在生存的鬥爭中會覺得有一種難以理解的力量總是在控制著他們,但又不知道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自然主義所敘述的就是社會主體在生存中抗爭、在注定的失敗中墮落以及在悲劇性的結局中滅亡的故事。但是,這種悲劇化的敘述並不是自然主義作家故意追求藝術效果的產物,而是對當時美國現實的一種心理反映,暗含了作家意識形態和對社會的價值觀念判斷的轉變。

物質基礎

自然主義文學作家注重在社會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表現主體對自然和社會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標誌著社會文化意識從理想化到工具化的價值觀轉變。首先,通過解讀諾里斯“小麥史詩”的第一部《章魚》,挖掘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對主體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的制約,揭示了商業化意識向鄉村小鎮的滲透以及主體生存的社會悲劇。其次,通過閱讀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分析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大眾對城市空間的基本透視模式。城市是美國工業化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自然主義文學關注的現實焦點。作家把愛默生的“超靈”觀念套用於對大都市的描述,試圖在城市生活中尋求宇宙的法則和超靈的存在,但並沒有發現超驗主義所說的充滿向善性的超靈,卻遭遇到一個冷漠的城市靈魂。因此,德萊塞的作品可以被理解為一部關於城市生活的浪漫傳奇,展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欲望和消費欲望”的社會文化轉變。再次,通過閱讀克萊恩《紅色英勇勳章》中的情景投射與意義貫通的文化分析,敘述了戰爭作為工業化社會現實的隱喻模式,演示了工業化意識形態對社會主體遏制和誘騙的文化生產過程,論證了戰爭或類似戰爭的社會對主體心理及其行為暴力化和野性化的塑造功能。最後,通過閱讀倫敦的《野性的呼喚》,探索工業化文化的內涵。該作品雖然不是描述工業社會發生的具體事件,但倫敦卻以動物寓言形式普遍化地描述了美國淘金者為了金錢夢想而進行的商業探險。這種商業探險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野性的呼喚》與其說是對巴克作為狗的生存環境的描寫,倒不如說這是倫敦對工業化進程中人類生存環境的隱喻性反映。

價值觀念

概述

作為社會成員行為和動機的內驅力,大眾深層意識的轉變是社會價值觀變遷的主要內容。自然主義文學作家聚焦人類的深層意識和欲望衝動以及未曾探測的陰暗角落,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文化怎樣使人變成精神病人的主體性生產過程。

社會心理

首先,通過分析諾里斯的《麥克提格》,探索這個歷史時期的主體心理結構,考察了工業化和商業化語境下主體外貌的野性特徵與欲望衝動的必然聯繫,揭示了資本主義商業心理中“性慾”和“物慾”一體化的心理過程以及以“自殘”與“快感”為典型特徵的心理幻想和主體行為。諾里斯使用“鍍金鳥籠”來表征美國商業文化中的主體心理模式是非常準確的,即金錢作為一種控制工具成為人的微型心理監獄,人們的所有欲望、情感、行為總是封鎖在這種物質化的囚牢之中,難以跳出物質與快感的意識形態控制,即使主體受虐也成為一種心理快感形式。

大眾意識

其次,通過閱讀德萊塞的自傳體小說《“天才”》,探討美國19-20世紀之交作家的自我心理塑型過程。該成果集中分析了德萊塞藝術審美的裂變與美國工業化社會轉型時期作家自我形象塑造的關係,挖掘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作品表征模式的內在聯繫,揭示了作品所蘊涵的大眾意識從生產主義到具有消費主義性質的意識形態變遷以及從欲望機器到烏托邦的社會心理裂變。

體行為

再次,通過對克萊恩《街頭女郎梅季》、《藍色旅館》和《海上扁舟》的閱讀,闡釋社會轉型時期主體心理理性判斷標準喪失的動因,揭示了社會現實的不穩定性與主體心理浮躁之間的必然聯繫,分析了印象化的社會主體心理所導致的社會認知偏差和行為越軌以及社會態度轉向悲傷的根本原因。
最後,通過解讀倫敦的《馬丁·伊登》,挖掘資本主義文化霸權與暴力及其所導致的亞文化群體心理格式。該研究聚焦對當時知識合法化的解構,再現了以“知識”為中心的文學、藝術、科學、習性、禮儀以及日常生活等文化表征對社會主體心理的塑造及遏制方式和過程。

繼承與發展

自然主義創作在美國20世紀文學歷史不同時期的出現表明,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運動生存下來,並在20世紀美國文學中形成一個創作傳統,反映了現代美國生活各個歷史階段的主題。作為在文化體系中最高層次的大眾意識核心,它所蘊涵的社會價值觀也並非美國19-20世紀之交的偶然社會文化現象,而且隨著自然主義文學的傳承貫穿於整個20世紀的美國大眾意識之中。該成果分別以現代派作家多斯·帕索斯、黑色幽默作家馮尼古特、後現代作家德里羅論述了美國自然主義文學所繼續與傳承的這種“泛歷史價值”。

研究成果

通過上述分析,該成果研究認為:(1)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是在對美國現實生活的文學闡釋中發現了達爾文主義的正確性,並在農村文學、社會改革文學、鄉土文學和現實主義等本土文學中找到了自己的“敘述始源”。(2)自然主義作家重塑文學觀念、聚焦新的“真實”以及對於美國的重新闡釋標誌著美國社會價值觀從理想化和人文化到物質化和工具化的變遷。(3)自然主義比以前的美國傳統文學更具體地揭示了美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心理本質,即生產過程作為“生產欲望和消費欲望”的社會化過程。(4)作家所再現的主體“動物本性”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中最根本的“人性”。(5)自然主義文學創作在美國工業化結束之際作為美國民族精神建設的一部分,成為19世紀末重要的文化和價值觀念。(6)自然主義文學觀念在20世紀美國文學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學傳統,所標記的美國社會價值觀變遷成為20世紀美國價值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