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引進版)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引進版)

《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引進版)》是2013年8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引進版)
  • 作者:林謙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42170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美國國債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和影響是任何其他金融產品無可比擬的,美國國債市場是有史以來最為龐大和最為活躍的純粹債務發行市場。為求得最安全的投資,整個世界都在極力叩開其門,是全球眾多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追逐對象,也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對象(2013年4月中國削減54億美元美國國債。其美國國債持倉從3月的12703億美元下降至4月的12649億美元,中國仍為美國國債的第一大國外持有者)。
截至2013年7月,美國政府債務規模上限是14.294萬億美元(上一次上調發生在2010年2月份,即從原來的12.100萬億美元上調到目前的14.29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法律,政府債務規模有一個上限,也即聯邦政府發放的債務規模不可超過這個法定額度,2013年5月16日,美國財長蓋特納宣布政府已經觸及法定的債務上限),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0年間,它僅只藉助6次標售了大約10億美元的附息國債,那時,鮮有新的債務發售,而持有者也相當狹隘地局限於幾家國民銀行。
在《美國國債市場的誕生》一書中,肯尼斯·D.伽貝德論述了美國國債市場的發展過程,即:它如何從“一戰”之前數年間金融市場的一個清冷“角色”逐漸演變為“二戰”前夕涉及數十億美元、熱得發燙的市場“大明星”。加貝德著眼於國債管理政策。他論述了支撐現代國債管理活動的幾大支柱的起源,包括“定期而可測”標售和“債務-現金”管理的融合;詳述了多位財政部長的作為,以及應對各種經濟情勢的措施。這一著述涵蓋了“一戰”之前的國債市場情況、使用國債資助戰爭的方法、戰後再融資和贖償的管理方式,以及“大蕭條”時期的長期赤字融資方式等議題。這是一部兼具應時性和持久性的傑作。

圖書目錄

總序/1
致謝/1
第一章 引言/1
11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國債/2
12歷史與當代的關聯/4
13本書的結構/6
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支付制度/11
21金本位制/11
22財政部貨幣/12
23其他形式的財政部貨幣/13
24銀行貨幣/14
25通貨缺乏彈性的問題/17
26《艾德里奇—弗瑞蘭德法》/20
27《聯邦儲備法》和聯邦儲備銀行貨幣/20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國債管理/24
31美國的國債/24
32國債券的二級市場/26
33國債券的一級市場/29
34總結/38
第二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融資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國債融資/41
41戰爭/41
42戰爭的代價/43
43為美國參戰融資/45
44戰時徵稅/47
45歷次“自由債券”/54
46“戰時儲蓄”郵票和證書/55
47作為美國財政代理者的聯儲銀行/56
第五章 歷次“自由債券”的設計/58
51“第一次自由債券”/60
52“第二次自由債券”/61
53“第三次自由債券”/63
54“第四次自由債券”/67
55“勝利自由債券”/69
56總結/71 57附錄:第一次和第二次“自由債券”的轉換/72 第六章 歷次“自由債券”的行銷/77 61債券的大眾化/77 62債券的行銷運動/81 63“自由債券”發售運動是否帶有強制性?/85 64“自由債券”的發售利率是否低於市場水平?/87 65總結/92 第七章 國庫現金管理:債務憑證/93 71債券售款預期型債務憑證/94 72稅款預期型債務憑證/98 73利率問題/100 74債務憑證的發售是否帶有強制性?/102 75總結/103 第八章 國庫現金管理:戰時債券存款賬戶/104 81債務憑證售款轉存的早期經驗/106 82“第一次自由債券”售款的轉存方案/106 83把轉存方案拓展到稅款徵收/108 84總結/109 第九章 聯儲系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對國債市場的支持/110 91首次戰爭融資/110 92資助“第一次自由債券”/112 93“借款認購”方案/115 94戰時的貼現率政策/115 95總結/119 第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國債管理的終曲/121 第三部分 戰爭債務的償付 第十一章 20世紀20年代的國債融資/125 111稅收政策/127 112為了償債的融資/131 第十二章 戰爭債務的償付/137 121短期債務的再融資:1921年年中至1923年年中/137 122“勝利債券”的贖償/139 123立法授權/142 124中期國債的贖償和短期國債的削減/144 125第二次和第三次“自由債券”的撤回/148 126總結/153 127附錄:“梅隆債券”/154 第十三章 場外交易市場的復興/158 131債務憑證公開市場的發展/159 132國債券場外交易市場的復活/168 133總結/170 第十四章 一級市場的演變和國庫券的啟用/171 141分派問題的產生與化解/172 142以“戰時債券存款”取代其他借款/177 143國庫券的啟用/180 144總結/185 第十五章 20世紀20年代國債管理的終曲/186 第四部分 “大蕭條”時期 第十六章 “大蕭條”時期的國債融資/189 161財政稅款/189 162“大蕭條”時期的財政支出/194 1631933年的危機和RFC對銀行重啟的作用/197 164“新政”時期的財政支出/201 165赤字和債務/202 166附錄:走向“35美元/1盎司黃金”的金塊本位制/203 第十七章 非交易性國債/210 171政府的各項信託基金/211 172“調整性服役證書基金”/211 173“社會保障信託基金”/216 174儲蓄債券/219 175總結/221 第十八章 “大蕭條”時期的國債管理/222 1811930年的國債管理前景/223 1821931年的《緊急調整補償法》/226 1831931年的債期拓展/231 184“黃金危機”對債期拓展方案的顛覆/232 1851932年的國債管理:對復興金融公司的資助/234 186總結/236 第十九章 “新政”時期的國債管理/238 1911933年和1934年的債期拓展/239 192“自由債券”的再融資/241 1931935年的長期債券標售/245 194重啟中長期債券的繳稅日發售/251 195國庫券的繳稅日發售/251 196國庫券的定期發售/254 197總結/258 第二十章 “大蕭條”時期的一級市場/260 201“大蕭條”時期的超額認購問題/261 202“新政”時期的超額認購問題/264 203 交換式發售/266 第二十一章 對於國債的法定控制/269 211“大蕭條”之前的法定控制/269 212管理者決斷範圍的拓寬/270 第二十二章 國民銀行券的興衰/273 221“一戰”末期到“大蕭條”初期的國民銀行券/273 222“大蕭條”時期的國民銀行券/275 223國民銀行券在“大蕭條”時期的再現/275 224國民銀行券的廢棄/282 225總結/284 第二十三章 “大蕭條”時期國債管理的終曲/285 第五部分跋 第二十四章 1939年以來的國債管理/289 2411939年之後的國債管理/290 242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融資/290 243從停戰到1958年/296 244國債管理批評/303 245中長期國債的定期可測標售/306 246附錄:統一價格標售模式的興衰/316 參考文獻/3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