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的炮火

美國內戰的炮火

《美國內戰的炮火》是一部由羅納德·F·麥克斯維爾導演,2003年02月10日上映的電影。

該影片講述了美國內戰爆發,簡斯華·察博雷恩(傑夫·丹尼爾斯 飾)放棄了在緬因州大學任教的機會,毅然棄筆從戎,投身到北方政府軍的部隊。因為他的知識和勇敢,簡斯華立刻成為了北方軍隊里一名出色的軍人,並逐步被提拔為陸軍上校。

基本介紹

  • 導演:羅納德·F·麥克斯維爾Ronald F. Maxwell
  • 編劇:Jeff Shaara,羅納德·F·麥克斯維爾Ronald F. Maxwell
  • 主演:傑夫·丹尼爾斯(Jeff Daniels),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米拉·索維諾(Mira Sorvino),傑瑞米·倫敦(Jeremy London),克里斯蒂·林恩·史密斯(Christie Lynn Smith)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美國內戰的炮火
  • 其它譯名:棄筆從戎大猛將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 歷史
  • 片長:231 min / Sweden:209 min (TV version)
  • 上映時間:2003年02月10日
  • Imdb評分:5.9/10 (5,002 votes)
演職員,劇情介紹,演員表,幕後製作,精彩花絮,穿幫鏡頭,

劇情介紹

與此同時,在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門為了對付北方軍,特意請來了聲名顯赫的傳奇將軍羅伯特·李(羅伯特·杜瓦爾飾),他是一個剛硬的維吉尼亞人,擁有25年的軍齡。但是,為了整個美國不被**而自己又要擔負責任,羅伯特·李只能以自己的衝程和剛毅和北方軍周旋。羅伯特·李獨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另一名偉大的將軍“石牆”托馬斯·傑克遜(史蒂芬·朗飾)的尊敬和支持,於是,他們聯合一起統率南方軍,和林肯統率的北方軍對抗,戰爭的烽火在整個國特肆虐開來。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在男人們在炮火逍遙中嘶殺的同時,留在家裡的女人們,不僅僅要獨自承擔家庭的負擔,還多了對遠在戰場難有音訊的丈夫的思念和擔憂。身在北方軍還在戰場上和南方軍嘶殺的簡斯華,他的妻子菲妮(米拉·索維諾 飾)獨自承擔起了贍養老人和照顧孩子的負擔,身心疲憊地渴望著戰爭的結束。
隨著戰爭的一步步推進,南方軍和北方軍之間的對抗越來越白熱化,接連爆發了幾場大戰役。最後,1863年6月,羅伯特·李和托馬斯·傑克遜率領的南方軍向北方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開始了蓋茨底堡戰役。林肯緊急招集各路軍團解救,北方軍在內外夾攻終於擊潰了南方軍,取得了南方戰爭關鍵性勝利。羅伯特· 李,作為一代名將,只能率領自己的南方軍撤退……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羅伯特·李羅伯特·杜瓦爾----
托馬斯·傑克遜史蒂芬·朗----
菲妮米拉·索維諾----
--傑夫·丹尼爾斯----
--傑瑞米·倫敦----
--克里斯蒂·林恩·史密斯----

幕後製作

將《眾神與將軍》搬上大銀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一切要從《眾神與將軍》的編導兼製片人羅恩·麥克斯維爾(Ron Maxwell)第一次看到麥可·沙拉(Michael Shaara)的普利茲獎小說《殺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開始,當時他希望將蓋茨堡之戰拍成電影,多年後,他實現了自己的宿願,首映的《蓋茨堡之役》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的好評,不久後,影院版的《蓋茨堡之役》被製作成連續劇,在TNT電視網播出,開創了收視率的新高。
不過不幸的是,麥可·沙拉在1988年便過世,無緣親眼目睹自己的作品在大銀幕上的風采。麥克斯維爾鼓勵麥可·沙拉的兒子傑夫·沙拉(Jeff Shaara)去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儘管傑夫在大學學的是犯罪學,畢業後從事的又是古貨幣收藏及交易業務,但從未有過寫作經驗的他歷經兩年完成的《眾神與將軍》一經出版便成為了暢銷小說,後來傑夫又完成了父親所著的內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The Last Full Measure》。
羅恩·麥克斯維爾說:“《眾神與將軍》是美國人生活的萬花筒,它將《蓋茨堡之役》中的人物帶回到1861年,並又介紹了一些像‘石牆’傑克遜和他的妻子安娜、芬尼·張伯倫及比爾一家這樣的新人物。我認為讓我們的下一代去了解和思考南北戰爭是很重要的,它是我們以及整個世界的《伊利亞特》,它的主題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國家,甚至體現出美國內戰與羅馬內戰之間的相似之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的自由自主是用高昂的代價換取的。”
製片人丹尼斯·弗萊說:“這部電影不僅是關於戰爭,還描寫了深陷在戰爭中的人們,他們的生活被戰爭改變,有些甚至因戰爭而喪生。當觀眾看到這部影片時,托馬斯·傑克遜不再是書本上的名字,他將鮮活起來,不再是墳墓中的塵埃。”
片中的托馬斯·傑克遜由托尼獎得主史蒂芬·朗(Stephen Lang)來扮演,在《蓋茨堡之役》中,他曾扮演喬治·皮克特少將。在內戰開始之前,傑克遜是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自然和哲學教授及炮兵講師,戰場上的他因英勇而聞名,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中,他被友軍誤傷,最後死於傷勢引發的肺炎。當得知傑克遜被截肢時,羅伯特·李將軍曾嘆道:“他失去了左臂,而我卻失去了右臂。”為了扮演好角色,史蒂芬·朗對托馬斯·傑克遜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訪問了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博物館,館中展示有傑克遜當年被子彈擊穿的雨衣。
“當人們想到南北戰爭,通常會想到交戰雙方的不同,”製片人弗萊說,“比如南方對北方、邦聯對聯邦以及叛亂者對北方佬。不過雖然傑克遜和張伯倫歸屬交戰雙方,但他們都是已經成婚的大學老師,都是為信念而戰,都在出色的履行著自己的責任。”
在《眾神與將軍》的故事主線中,一共有三場主要戰役,麥克斯維爾和傑夫·沙拉在構思情節時,將“第一次馬納薩斯之戰”(First Manassas)設為一切矛盾發展的源頭。麥克斯維爾說:“第一次馬納薩斯之戰在書中並無記載,是我在劇本中添加的,因為這場戰役對托馬斯·傑克遜成為故事的主要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影片段預告費大量時間描寫即將加入這場戰役的第一旅在申南多亞谷(Shenandoah Valley)中的集結和訓練。”
第一次馬納薩斯之戰是南北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的地面戰鬥。1861年7月21日,北方軍的歐文·麥克道爾(Irvin McDowell)將軍指揮軍隊襲擊了奔牛河石橋上的南方軍,南方軍全面潰退,為了重整旗鼓,南方軍的巴納德·畢(Barnard Bee)將軍指著新到的傑克遜部隊喊道:“看!傑克遜像石牆一樣屹立在那!在維吉尼亞人後面集合!”得到兵力補充的南方軍很快讓戰場形勢出現逆轉,北方軍 **撤退。這場勝利重新振奮了南方軍的士氣,讓那些抱著速戰速決想法的人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場戰爭。
片中重現的第二個戰役是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Battle of Fredericksburg),在瑪莉高地,北方軍一共發動了16次進攻,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估計至少有6000至8000人傷亡。南方軍的羅伯特·李將軍曾說:“幸好戰爭是如此駭人,否則我們會打到樂此不疲。”相比之下,南方軍只損失了1200人。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由此成為南北戰爭中北方軍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片中的最後一個戰役是錢斯勒斯維爾戰役,整場戰役為時三天,南方軍大獲全勝。傑克遜於第二日晚負傷,並在8天后辭世,而罪魁禍首竟然是自己的部隊,這也許是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誤傷事件。
麥克斯維爾說:“蓋茨堡之戰發生在一個地點,共耗時三天半,沒有市民、黑人和婦女,是純粹的戰爭故事。可當你要重現南北戰爭的整個時期時,你就不可能只聚焦於戰場上的人,還要關注所有人的生活所受到的影響,否則就會顯得不真實。”
為了了解交戰雙方平民的觀點,麥克斯維爾收集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因為南北戰爭對南北方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飽受戰火塗炭的南方。在研究過程中,麥克斯維爾發現了簡·比爾(Jane Beale)的日記,她的兒子在1862年5月威廉斯堡附近的戰鬥中喪生,她在日記中記錄了痛失愛子的悲傷以及對侵占家園的北方軍的憤恨。後來,米亞·狄龍(Mia Dillon)就在片中扮演了這個角色。
在麥克斯維爾的挖掘和努力之下,《眾神和將軍》還揭示出敏感而又鮮為人知的內情,即在整場戰爭中,黑人對南方軍起到了重要作用。黑人雖然不能衝鋒陷陣,但他們負責了運輸、勞工、炊事和軍械等眾多後勤保障工作。於是,瑪撒和吉姆·劉易斯這兩個黑人角色出現在影片中。麥克道威爾說:“瑪撒和吉姆·劉易斯這兩個角色非常有趣,因為他們從戰爭的一開始就牽扯進來,那時還沒人知道這場戰爭會持續多長時間,隨著戰事的進展,這兩個黑人角色開始有代表性的體現出黑人面臨的窘境,他們要面對充滿矛盾的忠誠,即對同受奴役的同伴的忠誠和對白人的忠誠。我們希望能在影片中深入探詢這些複雜的層面。”
麥克斯維爾力求影片能夠精確的重現歷史,真切而公正的刻畫出南北戰爭時期的戰鬥和生活,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將本片劇本寄給拍攝《蓋茨堡之役》時結交的10多位歷史學家,他說:“我可以肯定的講,劇本被審查過了,我們和歷史學家所做出的這些努力並不意味著《眾神與將軍》在歷史層面上達到了完美,但作為一部電影,我們已經竭盡所能的忠於史實。”
《Stonewall Jackson:The Man,the Soldier,the Legend》的作者詹姆斯·I·羅伯特森(James I.Robertson)在看過劇本之後說:“這個劇本第一次表現出這位英雄人物(托馬斯·傑克遜)的真正本質,最重要的是,它在努力讓影片起到激勵作用。”
在影片開拍時,製片方請來很多相關專家擔任影片的歷史顧問,其中包括曾獲杜魯門獎的美國內戰史專家埃德·比爾斯(Ed Bearss)、蓋茨堡大學美國內戰學會的加博爾·S·鮑瑞特(Gabor S. Boritt)以及軍事顧問約翰·D·伯特(John D. Bert)。
在影片拍攝期間,劇組共啟用了7500多名臨時演員。麥克斯維爾說:“這裡沒有臨時演員,也沒有電影,他們不止是填滿場景中的背景、穿著當年的服裝和使用當年的武器,還具備著當時的態度,我可以將他們收錄到特寫鏡頭中,因為他們的表情很真實。”
在為數眾多的臨時演員中,劇組物色出一批核心演員。在篩選過程中,臨時演員分別穿上南方軍和北方軍的軍裝拍照,由七人組成的評審組通過照片最終敲定了220人。為了感謝參與影片拍攝的所有志願者和臨時演員,製片方特地向內戰歷史中心捐贈了50萬美元。
影片的很多幕後人員都在片中拋頭露面。任本片執行製片、投資本片的特德·特納電影公司(Ted Turner Pictures)的老闆特德·特納繼續扮演了他在《蓋茨堡之役》中的角色沃勒·泰茲維爾·巴頓上校,在片場工作了一整天之後,他按常規領取了636美元的片酬。
導演麥克斯維爾當然不會放棄再次出鏡的機會,只是在《蓋茨堡之役》中,他的扮相無從辨認,而在本片拍攝的最後一天,他來到攝影機前,扮演了張伯倫上校手下的一名軍官。值得一提的是,麥克斯維爾拍攝《蓋茨堡之役》時有幸結識了一些特別人物,而這些特別人物非常願意在本片中客串角色。麥克斯維爾回憶說: “在《蓋茨堡之役》上映之後的幾年間,我曾被要求資助內戰戰場的保護計畫,於是我有機會見到了一些**家和國會議員,他們非常喜歡《蓋茨堡之役》,其中有些人成為了我的朋友。所以在我們籌備拍攝本片時,我想我應該邀請他們在影片中客串。”於是,聯邦參議員菲爾·格蘭姆(Phil Gramm)、羅伯特·C·伯德(Robert C. Byrd)、芭芭拉·麥考斯基(Barbara Mikulski)、眾議員愛德華·馬爾基(Edward Markey)、達納·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和馬里蘭州參議員唐納德·F·曼森(Donald F. Munson)紛紛在片中友情出演。
精彩劇照精彩劇照
影片於2001年8月28日開拍,不幸的是,在影片拍攝期間,美國遭遇了“9·11”事件。當時劇組正在無手機信號區域拍攝,劇組的卡車司機從廣播中聞聽噩耗後,及時轉告了劇組上下。影片拍攝**中斷,以讓所有演職人員同家人取得聯繫。幾小時後,在劇組營地,導演麥克斯維爾鄭重宣布,每個人都有選擇去留的權利,不過,經過深思熟慮,劇組全班人馬選擇繼續拍攝,沒人離開片場。麥克斯維爾回憶道:“我們無法忘記當時的情景,我們的國家面臨著又一次重大的挑戰,每個人都無法掩飾恐懼和確保生活的安全。我為所有演職人員的頑強和勇敢感到自豪。”

精彩花絮

·馬丁·西恩曾被邀請再次扮演羅伯特·李,但當時他已與《白宮風雲》簽約,於是羅伯特·杜瓦爾接替了他,而且羅伯特·杜瓦爾確實是羅伯特·李的後代。
·當李和傑克遜進入弗雷德里克斯堡時,一位無牙老人向他們致以問候,這段場景其實是源於《蓋茨堡之役》,在當年片中,布福德騎馬進入蓋茨堡時,同樣有位無牙的老者向他問候。
片中傑克遜和學生離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和後來傑克遜的葬禮是在同一天拍攝。
影片的最後一幕是傑克遜的棺木停放在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教室中的畫面,然後鏡頭向後拉至他的妻兒和學生,這段場景在影院版中被刪剪,但出現在電視和DVD版本中。
傳媒巨頭泰德·特納以私人名義向本片注資6000萬美元。
鑒於製片方同意捐贈50萬美元用於保護南北戰爭戰場,參演本片的絕大多數臨時演員都分文不取。其餘大約200名臨時演員戲份很重,1周拍攝6天,每天甚至工作24小時,他們的報酬必須支付。
泰德·特納在片中扮演了沃勒上校。
片中一些臨時演員扮演多個角色,以至你會發現他在向自己射擊。
片中的一些場景在羅伯特·杜瓦爾的莊園中拍攝,當年這座莊園也曾經受戰火洗禮。
在影片拍攝期間,很多臨時演員和軍事顧問因突發的9·11事件和隨後出兵阿富汗而被招回。
凱文·康韋為繼續出演本片,放棄了加盟《指環王》三部曲的機會。
拉塞爾·克勞是扮演傑克遜的最初人選,但當時他正準備返回澳洲休假,只好回絕。
·美國電影協會最初因片中的暴力血腥鏡頭而評定本片為R級,導演羅恩·麥克斯維爾為了達到PG-13的標準,縮短及剪下了部分最具爭議的畫面。
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中北方軍挺進的場景並非出自現場的真實拍攝,當時9·11事件招回了大量軍人,這種大場面肯定人手不夠。在後期製作中,視效總監托馬斯·史密斯在畫面中添加了17000個3D士兵,分散在戰場的3000名陣亡士兵也是他的手筆。
導演羅恩·麥克斯維爾用了整整1年時間來剪輯本片。

穿幫鏡頭

在片中可以發現很多橡膠步槍和刺刀。
在第一場戰鬥中,一名死屍的腳上穿著新款皮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