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

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

《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是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亨利·斯蒂爾·康馬傑、威廉·愛德華·洛伊希滕堡等,南開大學歷史系美國史研究室譯,該書分上、下卷,正文共約一百五十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
  • 作者: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亨利·斯蒂爾·康馬傑、威廉·愛德華·洛伊希滕堡等 
  • 譯者:南開大學歷史系美國史研究室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0年10月
  • 頁數:1288 頁
  • 定價:3.95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1004808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一書最初於1930年以單卷本形式問世,所敘述的範圍起自1763年,迄於1917年。在其後的三十多年裡,年長的兩位著者重編了四次版本。1962年所出的第五版,由莫里森負責編寫直到南、北戰爭為止的部分,以及下卷中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章J康馬傑負責編寫從1860年開始的部分,下卷中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章除外。
《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一書,是當代美國資產階級歷史學家編著的一部美國通史,初版於1930年問世,其後幾經修改,至1969年共出了六版,在同類著作中是流行較久和較廣的一種。著者莫里森曾寫過《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作戰史》等書;康馬傑曾主編美國歷史叢書和文獻集多種j洛伊希滕堡著有《富蘭克林·羅斯福與新政》、《繁榮的危難》等書。
本書分上、下兩卷,正文共約一百五十萬字,按年代順序,從美洲人類的起源,一直記述到1968年尼克森當選為美國總統。內容涉及美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情況,範圍廣泛,資料較多,在編寫上亦具特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著者完全站在資產階級立場,力圖為美國資產階級專政的社會政洽制度及其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作辯護,其觀點、方法和種種議論,錯誤荒謬之處甚多。因此,閱讀時希注意批判。
這一新的版本,由洛伊希滕堡承擔重新修訂的主要責任,並寫出關於最近時期的新的一章;但奠里森和康馬傑也作了許多修改,特別是對於舊版中他們所寫的各章。我們對於曾向我們指出以前各版錯誤之處的許多讀者,對於閱讀過部分原稿的各位同事,以及對於本書腳註中已分別提及的許多惠允引用某些詩文的作家和出版家,謹致以誠摯的謝意。我們是為各種年齡的男女青年而寫作的,對他們說來,在敘述真實情況時力求簡略既無必要,也不恰當。我們相信,歷史是包括人民的全部活動在內的:有經濟和社會的方面,有文學和精神的方面,也有政治和軍事的方面。我們因此曾竭力對這些不同的方面給予應有的著重,以求能使我們的這部書,成為對一個擴展中的美利堅合眾國內部一種不斷成長和變化的文化的敘述。

目錄

第一章 孤立世外的美洲 (?——1492)
一、初被發現
二、高度發展的印第安人文化
三、最早來自歐洲的衝擊——北歐人
四、印第安人和歐洲人
第二章 發現時期(1492——1615)
一、歐洲的衰落
二、哥倫布發現美洲
三、加勒比區各殖民地
四、巴爾沃亞和麥哲倫
五、西班牙人的帝國
六、法國和英國進入美洲
第三章 初立基業(1600——1660)
一、維吉尼亞
二、巴爾的摩勳爵和其他業主所建立的殖民地
三、清教徒殖民地
四、新尼德蘭
五、受忽視的二十年
六、新法蘭西
第四章 帝國成年 (1660——1713)
一、《貿易和航海條例》
二、南、北卡羅來納的建立
三、紐約和新澤西
四、佩恩的神聖的實驗
五、維吉尼亞和新英格蘭的煩惱時期(1675—1692)
六、殖民地的重新組織
七、殖民地戰爭
第五章 半個世紀的擴展(1713——1763)
一、新的土地、新的人民
二、喬治亞和新斯科舍
三、工商業
四、社會和宗教
五、最後幾次殖民地戰爭(1739—1763)
第六章 自由和帝國(1763——1770)
一、自由和權威
二、西部
三、1763—1773年間的各殖民地
四、英國的政治和喬治三世
第七章 改革和抵抗(1763——1766)
一、西部的體制
二、對殖民地徵稅的兩次嘗試
第八章 危機—平靜—危機(1767——1774)
一、《湯森法案》
二、內地的騷動
三、針鋒相對
第九章 急轉直下的革命(1774——1776)
一、濃雲密布
二、衝突開始
三、獨立
四、偉大的宣言
五、效忠派
第十章 獨立戰爭(一)(1775——1777)
一、因素和條件
二、供應和財政
三、軍事行動(1775—1777)
第十一章 獨立戰爭(二)(1778——1783)
一、法國參戰
二、軍事行動(1778—1781)
三、海軍和約克敦戰役
四、《巴黎和約》
第十二章 從殖民地到共和州(1775——1782)
一、組織新政府的經過二、新的州憲法
三、政治改革
四、社會進步
五、藝術、文學和教育
六、西部建州
第十三章 邦聯(1781——1789)
一、《邦聯條例》
二、一種新的殖民地制度
三、清算《巴黎和約》
四、邦聯時期的外交
五、債務人的好日子
第十四章 全國會議和憲法(1786——1788)
一、會議的特點和目的
二、會議進行情況
三、《聯邦憲法》的性質
四、幾個主要特點
五、批准憲法的鬥爭
第十五章 一七九○年時的合眾國
一、年輕的共和國
二、新英格蘭
三、中部各州
四、南部
五、“美國,世界的希望”
第十六章 華盛頓的第一屆政府(1789——1793)
一、前景和問題
二、組織政府
三、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四、地區性的考驗
五、傑斐遜登場
六、政黨的誕生
第十七章 華盛頓的多風波的第二屆政府(1793——1797)
一、法國革命和美國政治
二、中立權利、西部和《傑伊條約》
三、“威士忌酒暴動”
四、1796年的《公共土地法案》
五、國父
第十八章 約翰·亞當斯的政府(1797——1801)
一、法國的政策和聯邦黨人的憂慮
二、對法國的準戰爭
三、聯邦黨人的“恐怖統治”
四、亞當斯親自掌舵
五、1800—1801年的選舉
第十九章 傑斐遜的兩屆政府(1801——1809)
一、“1800年革命”
二、小戰爭和大購買
三、聯邦主義土崩瓦解
四、向司法機構進攻
五、黯然開始第二任
六、對外糾紛與禁運
七、傑斐遜的禁運
第二十章 第二次對英戰爭(1809——1815)
一、外交和趨勢
二、戰爭狂熱高漲
三、1812年戰爭:進攻階段
四、1812年戰爭:防禦階段
五、不和與和平
六、共和主義大獲全勝
第二十一章 和睦與交惡(1815——1823)
一、國家主義時期
二、“美國體系”
三、國家主義和司法機構
四、西部大恐慌和《密蘇里妥協案》
五、調整英、美關係
六、傑克遜進入佛羅里達
第二十二章 門羅和約翰·昆西·亞當斯(1817——1829)
一、拉丁美洲革命
二、坎寧出謀,門羅成事
三、第二位亞當斯總統
四、第二種政黨制度
第二十三章 安德魯·傑克遜(1829——1837)
一、傑克遜式民主
二、“老核桃樹”
三、“伊頓瘧疾”
四、關稅和南卡羅來納
五、西部和丹尼爾·韋伯斯特
六、國會法令廢止權與卡爾洪
七、合眾國銀行和比德爾
八、印第安人的遷移
九、外交
十、傑克遜總統
第二十四章 北部各州(1820——1850)
一、美國生機勃勃
二、交通運輸和西進運動
三、郵船和外來移民
四、城市、工廠和作坊
五、科學和技術
六、普通教育
七、高等教育
第二十五章 南部各州(1820——1850)
一、“棉花王國”
二、奴隸
三、奴隸暴動
四、南部的社會
五、教育和科學
六、騎士文學
第二十六章 北部在沸騰(1820——1850)
一、改革家和宗教復興者
二、勞工和空想社會主義者
三、超越論和文學
四、反奴隸制運動和廢奴運動
第二十七章 民主黨人和輝格黨人(1836——1844)
一、第二種政黨制度的擴大
二、1837年大恐慌
三、新的最高法院
四、“蒂普卡努再加泰萊”
五、英、美關係
第二十八章 西部帝國(1825——1848)
一、大平原
二、“俄勒岡綿延起伏的地方”
三、俄勒岡小道
四、摩門教徒
章二十九第 從薩賓河到墨西哥城(1820——1848)
一、西班牙的邊陲
二、“孤星共和國”
三、波爾克總統及其手法
四、對墨西哥開戰
五、光榮與征服
第三十章 《1805年妥協案》(1846——1850)
一、《威爾莫特附文》
二、1848年選舉和1849年淘金熱
三、聯邦得到保全
四、巨人們相繼辭世
第三十一章 “青年美國”(1850——1854)
一、暴風雨前的寧靜
二、更多的“顯然天命”
三、打開日本的門戶
四、地峽外交
五、與加拿大互惠
六、飛剪船
第三十二章 “不可制止的衝突”(1854——1859)
一、草原移民和太平洋鐵路
二、《堪薩斯—內布拉斯加州法案》
三、政黨分裂
四、血染堪薩斯 “黑色”共和黨
五、“德雷德·斯科特案”
六、林肯—道格拉斯大辯論
七、重開非洲奴隸貿易?
八、北部的侵犯和約翰·布朗
第三十三章 林肯、分離和內戰(1860——1861)
一、民主黨的分裂
二、1860年選舉
三、分離
四、分離的理由與州權
五、陷於混亂和謀求妥協
六、林肯就任總統
七、薩姆特堡和西華德
八、分離局面完成
第三十四章 實際形勢和必要考慮(1861——1865)
一、獲勝的條件
二、“美利堅聯眾國”
三、兩位總統
四、兩支軍隊
五、數字和傷亡
第三十五章 戰 爭(1861——1862)
一、地形、戰術和戰略
二、1861年戰況
三、聯邦海軍、海上封鎖和內陸河流
四、歐洲的態度
五、計畫和人物
六、格蘭特和法拉格特
七、“半島戰役”開始
八、羅伯特·李和托馬斯·傑克遜
九、“七日戰役”
十、權衡無法估量的問題
十一、“第二次布爾倫河戰役”
十二、“安提塔姆會戰”
十三、永遠自由
十四、“弗里德里克四包會戰”
十五、政治陰謀
第三十六章 在戰線的後方(1861——1865)
一、戰時的自由
二、北部的工業和向西部的擴張
三、徵兵制
四、戰爭開支
五、戰時的南部
六、“黑色膀臂”
第三十七章 從維克斯堡到阿波馬托克斯(1863年1月——1865年4月)
一、外交戰線
二、“維克斯堡戰役”
三、“錢塞勒斯維爾之戰”
四、“葛提斯堡會戰”
五、從奇卡莫加到亞特蘭大和海洋
六、“荒原戰役”
七、總統選舉
八、南部聯邦崩潰
九、南部為什麼打輸了?
十、林肯的最後幾天
第三十八章 戰爭的後果
一、戰爭的遺產
二、革命
三、勝利的北部
四、戰敗的南部
五、自由民
第三十九章 重建聯邦——政治上和憲法上的問題(1865——1877)
一、在內戰中重建聯邦
二、安德魯·詹森接管
三、國會的干預
四、國會指導下的重建
五、重建與憲法
六、南部激進的重建
七、取消重建
第四十章 格蘭特政府的政治(1868——1877)
一、1868年選舉
二、格蘭特總統
三、外交、
四、內政
五、自由共和黨運動
六、醜聞和停滯不前
七、有爭議的1876年選舉
八、取消重建
第四十一章 重建時期的美國思想意識(1865——1877)
一、戰爭的衝擊
二、文學潮流
三、報刊
四、教育
五、科學興趣
六、美術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統計表
一、各州加入聯邦時間
二、1770-1870年合眾國人口統計表
三、1789-1877年合眾國總統、副總統及各部部長
四、1789-1877年合眾國最高法院歷任法官
五、1789-1877年合眾國眾議院歷屆議長
附錄三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附錄四 索引
地圖
一、1521—1522年麥哲倫船隊航經菲律賓和馬魯古群島路線圖
二、對中美洲的探查和征服
三、1607—1760年英國移民定居地和英、法、西外圍據點
四、殖民地貿易路線
五、1754—1763年法國人和印第安人之戰
六、1763年後的西部組織
七、1773—1776年獨立戰爭開始時期波士頓地區
八、1776—1778年長島和新澤西戰役
九、1775—1777年北部戰役
十、1777—1778年費城戰役
十一、1779—1781年南部戰場
十二、1783—1802年各州讓與土地要求權
十三、1812年戰爭
十四、1840年合眾國已定居地區
十五、1850年奴隸比例
十六、1800、1812、1824、1836各年總統選舉
十七、通往西部的道路
十八、合眾國領土的擴充
十九、1840、1844、1856各年總統選舉
二十、1860—1861年南部各州脫離聯邦
二十一、1861—1865年南北戰爭
二十二、1862—1865年東戰區
二十三、1862年6月26日—7月2日裡士滿近郊“七日戰役”
二十四、1863年1月—7月格蘭特攻取維克斯堡
二十五、1863年6月27日—7與4日“葛提斯堡戰役”
二十六、南部的重建
二十七、1872和1876年總統選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