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魚

羊魚,全稱黃鰭馬面魨,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也見於南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鰭馬面魨
  • 別稱:羊魚
  • :緋鯉黑
  • 分布區域: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也見於南非。
  • 英文名稱:red mullet, surmullet
種群分類,簡介,外觀,產地及產期,經濟價值,營養價值,

種群分類

緋鯉黑、斑緋鯉、條尾緋鯉、雙帶緋鯉、單帶緋鯉、黃帶緋鯉、多帶緋鯉、日本緋鯉

簡介

黃鰭馬面魨俗名: 羊魚、迪仔、沙猛、羊仔、剝皮牛、孜孜魚,是一種溫暖性近底層魚類。
黃鰭馬面魨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也見於南非。黃鰭馬面魨不僅產量高,而且魚汛比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國東海的產量為最多,最高年產量已達25萬噸左右,成為我國僅次於帶魚的第二位的海洋經濟魚類品種。

外觀

羊魚羊魚
體長橢圓形,側扁。一般體長 9~11厘米,體重15~25克。背鰭二個,分離。第一背鰭的第1鰭棘很粗大,約為頭長的1.3~l.6倍。第2背鰭鰭棘很短小,藏於背部凹溝內。臀鰭與第二背鰭近似。胸鰭側位,小刀狀。左右腹鰭退化,只剩下一個短棘不能活動。尾柄細,尾鰭後緣截形。除吻前緣外,頭、體全部被小鱗,並有細短絨狀小刺,小刺大部排成橫紋狀。通體桔黃色。

產地及產期

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產量較多。主要漁場在北部灣和海南島以東的陸架區。 漁期從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份。其中海南島東南部海區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份,珠江口近海為3~4月份。

經濟價值

為我國東南沿海春汛生產的主要漁獲物之一,且產量大。黃鰭馬面魨與綠鰭馬面魨一樣,全身都是寶。鮮魚經剝皮、去頭、去內臟稱為“三去馬面魚”,再去尾鰭、背鰭後稱“四去馬面魚”或叫“白肉”。暢銷各地,很受民眾歡迎。除鮮銷外又是做美味魚乾片,獅魚罐頭的主要原料。其魚骨可做魚排罐頭,頭、皮、內臟等可做魚粉。
羊魚罐頭羊魚罐頭

營養價值

黃鰭馬面魨肌肉蛋白質含量較高。必需胺基酸含量較豐富。粗脂肪含量較低,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黃鰭馬面魨肌肉鮮肉的粗蛋白質含量(17。01±0。12)%;粗脂肪含量(0.67±0.2 3)%;水分含量(79.81±0.36)%;灰分含量(1.88±0.27)%;18種胺基酸總量為67.70%。其中8種必需胺基酸含量占胺基酸總量的44.43%。必需胺基酸與非必需胺基酸比值79.96%。胺基酸得分(AAS)2435;粗脂肪中含28種脂肪酸。以油酸的含量最高。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之和占總脂肪酸含量的17.03%;魚肉富含ca、Fe、zn等必需金屬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