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膚黴菌病

皮膚黴菌病俗稱癬,是由多種致病性皮膚黴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皮膚傳染病。世界各地的山羊均有發生,主要侵害山羊的毛髮、皮膚、蹄等角質化組織,形成癬斑,表現脫毛、脫屑、滲出、痴塊及癢感等症狀。患此病的山羊皮膚表面受損,使代謝紊亂,體重下降,母山羊泌乳量減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類皮膚黴菌病不僅在山羊和其他動物中廣為流行, 人和患病動物接觸可引起感染髮病,因此在公共衛生上也很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皮膚黴菌病
  • 俗稱:癬
  • 主要病原:疵狀毛癬菌
  • 菌落:呈白色至黃褐色
(一)病原體,(二)流行病學,(三)臨床症狀,(四)診斷,(五)防制措施,

(一)病原體

引起山羊皮膚黴菌病的病原主要為毛癬菌屬.及小抱黴菌屬中的一些成員。主要病原有疵狀毛癬菌,偶爾為鬚毛癬菌和犬小抱黴菌等。
形狀毛癬菌在沙堡弱氏培養基上生長緩慢,菌落呈白色至黃褐色,呈深摺疊式隆起,似腦回樣,有些菌株可產生微細的白色表面絨毛。鏡檢無大分生飽子,厚膜袍子很多,菌絲末端呈棒狀。患部被毛在紫外燈下不產生螢光,偶帶白色。
鬚毛癬菌在沙堡弱氏培養基上的菌落呈淡黃色乃至淺褐色,扁平顆粒粉末狀,有的菌株產生白色羊毛狀氣中菌絲體,爾後其中心變為淺褐色粉末狀,有輻射狀溝,菌落背面為紅褐色或橘紅色。鏡檢多數是單細胞圓形的小分生抱子,於這些菌絲側方附著,呈葡萄房狀,大分生抱子很少,為細長棒狀的,壁薄而光滑,分為2一5室,其大小為30一60微米長,5- 10微米寬,其他則為螺旋器、瘤狀體等。患部被毛在紫外線燈下照射,不產生螢光。
犬小抱黴菌在沙堡弱氏菌上生長迅速,菌落呈淡黃色乃至淡褐色,表面為棉絮狀氣中菌絲,其中心為粉末狀。有時中心隆起,有時也可看到呈同心圓環狀。菌落背面為鮮明的紅褐色至桔黃色。在穀米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鏡檢可見多量梭狀多分隔的,粗糙厚壁的大分生抱子。其大小60一80微米長,15一25微米寬。初次培養時,沿菌絲側緣生長少量小棒狀單細胞的小分生抱子,還可見球拍球狀或雞冠狀菌絲,結節體和厚壁抱子等。患部被毛在紫外線下發出淡黃綠色螢光至藍綠色螢光。
本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耐乾燥,100℃乾熱1小時方可致死,但對濕熱抵抗力不強,對一般消毒藥耐受性強,1%醋酸需1小時,1%氫氧化鈉數小時,2%福馬林半小時,對一般抗生素及磺胺類藥不敏感。制黴菌素、二性黴素B和灰黃黴素等對本菌有抑制作用。

(二)流行病學

動物是嗜動物皮膚癬菌的主要自然宿主和人類感染的來源。病畜和人均為本病的重要傳染源。本菌可隨皮屑及其抱子排到環境。搔癢、摩擦等而間接傳播,從損傷的皮膚發生感染。
自然情況下牛最易感,其次為豬、馬、驢、綿羊、山羊、駱駝及雞,而家兔、貓、犬、豚鼠等也易感。許多野生動物如獅、猴、鹿、大耳眼鼠、田鼠等均有感染的報導,人也易感,許多種皮黴菌可以人畜互傳或在不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如疵狀毛癬菌主要感染牛、馬,有時感染羊(山羊、綿羊)、豬及駱駝等動物,人也可感染。犬小抱黴菌主要感染犬,但還可引起貓、牛、綿羊、山羊、驢、豬、豚鼠、大耳釀鼠、猴、獅、馬、兔和人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在冬季陰暗潮濕而通風不良的羊舍更有利於本病的發生。一般無年齡和性別差異,幼年山羊較成年山羊易感。山羊營養不良,皮膚和被毛不良,羊群密集,羊舍濕度大等有利於本病傳播。

(三)臨床症狀

山羊皮膚真菌病較為少見。主要發生在頸、背、肩等處,但不侵害四肢下端。通常患部皮膚增厚,有灰色的鱗屑,被毛易折斷或脫落,也有表現為單純的圓形脫屑,只帶有少數幾根斷毛。由於病羊經常擦癢,致使病變有蔓延至其他部位的傾向。患羊不安、摩擦、減食、消瘦以及繼發其他疾病而死。

(四)診斷

一般依據山羊皮膚上出現有界限明顯的癬斑,患部皮膚變硬、脫毛、覆以鱗屑或痴皮即應考慮本病,確診進行真菌學檢查。
1.直接鏡檢
將患部以70%酒精擦洗後,從患部及健康皮膚的交界處上取感染部位的被毛、鱗屑、痴等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0%氫氧化鉀或乳酸酚棉藍1一2滴,加蓋玻片,待被檢病料變透明時鏡檢,若患部材料中見有抱子或分枝的菌絲即為本病。小抱黴菌屬感染者,常見菌絲及小分生袍子沿毛根和毛幹部生長,並鑲嵌成厚鞘,抱子不進人毛乾內。紫外線燈檢查,毛癬出現藍綠色螢光。毛癬菌屬感染者,飽子在毛乾外緣、毛內或毛內外(大部在毛乾內)平行排列成鏈狀。紫外線燈檢查,毛癬無螢光反應。
2.真菌分離與鑑定
將上述材料(用藥物處理過的病灶不能作為病理材料樣品採取)直接接種於含抗生素(放線酮0.5毫克/毫升、氯黴素0.05毫克/毫升)的沙堡弱葡萄糖培養基上,於25一2890孵育2一3周,發現生長,再接種特殊培養基,根據抱子和菌絲的類型,菌落的形態及色澤進行鑑定。
3.動物試驗
常用敏感的實驗動物是豚鼠和家兔。接種部位先剪毛,用1%高錳酸鉀液洗淨,再用細砂紙輕擦接種部,塗擦上述標本材料的稀釋液,隔離飼養觀察。陽性者經7一8天,於接種部位出現炎症反應、脫毛和癬痴。

(五)防制措施

1.平時的預防措施
(1)加強獸醫監督,新購人的羊只,要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無病者方可混群。
(2)注意環境衛生,羊舍要通風向陽,圈舍和用具要固定使用,定期消毒。
2.發病後的防治措施
(1)發現病羊應對全群羊只進行逐頭檢查,集中患羊隔離治療。患部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或來蘇爾洗去痴皮,待乾燥後,選用10%水楊酸酒精或油膏塗擦患部;或用3%灰黃黴素軟膏、制黴素軟膏、殺烈癬膏、10%克霉唑,5%硫磺軟膏等藥塗擦患部,每日或隔日一次。
(2)污染的羊舍、用具以3%甲醛溶液,加2%氫氧化鈉,或0.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
(3)飼養和放牧人員應注意防護,以免受到感染,發現病人及時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