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績溪)

績溪縣

績溪一般指本詞條

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徽廚之鄉”,“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現隸屬於宣城市管轄。績溪位於皖南山區,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分水嶺,東與臨安市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市黃山區及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鄰;介於北緯29°57′~30°20′,東經118°20′~118°55′之間;縣境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轄8個鎮、3個鄉;總人口17.68萬人(2014年)。2015年,績溪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億元。

績溪縣有龍川景區、徽杭古道景區、千年仁里景區、鄣山大峽谷績溪博物館等景點。

績溪縣森林覆蓋率達76.5%,是聯合國綠色產業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和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接力城市。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績溪縣
  • 外文名稱:Jixi County
  • 別名:徽菜之鄉、徽廚之鄉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宣城市
  • 下轄地區:8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華陽鎮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53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新安江流域
  • 面積:1126平方公里
  • 人口:16.1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徽語績歙片或吳語徽嚴片績歙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龍川景區、徽杭古道、千年仁里景區、鄣山大峽谷、績溪博物館等。
  • 機場:黃山屯溪機場
  • 火車站績溪縣站(二級)、績溪北站
  • 車牌代碼:皖P
  • 行政代碼:341824(屬徽州時為342721)
  • 民系江浙民系(吳越民系)
  • 名人胡錦濤胡適胡宗憲、胡雪岩
  • 友好區縣:浙江溫州龍灣區、山東青島嶗山區
  • 地區生產總值:67.80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42375元(2017年)
  • 縣委書記黃德泉 
  • 縣長:何剛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福利,人民生活,郵電,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商朝,縣境屬揚州。周朝春秋前期屬吳;後期(公元前473年以後)屬越。
戰國間(前306年~前223年)屬楚。二十六年(前221年)屬會稽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屬鄣郡(一說秦末置鄣郡)縣境為歙縣地,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屬丹陽郡,治在宛陵(今宣城)。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屬新都郡,治在始新(今淳安縣)。
太康元年(280年)改稱新安郡,治仍舊。
大同元年(535年),析歙縣華陽鎮置良安縣(良安,民間有人寫作“梁安”),屬新安郡。縣治在揚之河東岸大屏山麓後岸村(今後外村)。承聖二年(553年),分新安郡黟、歙、海寧、黎陽4縣置新寧郡,良安縣的歸屬未見記載。一說,良安置縣不久即廢。清乾隆《績溪縣誌》載,唐武德七年(624年)廢良安縣,仍歸歙縣。
永泰二年(766年),平息旌德縣王萬敵農民起義。刺史長孫全緒奏置績溪縣。《寰宇記》:績溪“永泰二年(766年)置”。《舊唐書》:“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改為大曆元年,故《元和志》雲,大曆二年置。疆里至大曆二年乃定”。)析歙縣華陽鎮置績溪縣,屬江南西道歙州。景福元年(892年)隸歙州,五代十國時,先屬吳國(楊行密),後為南唐地。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縣境屬江南西路歙州,至道三年(997年),屬江南路歙州。天禧二年(1018年),屬江南東路歙州。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為徽州,以績溪徽嶺、徽溪而名。
至元十四年(1277年),縣境屬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屬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即宋(韓林兒)龍鳳三年,縣境屬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為興安府。吳(朱元璋)元年(1367年),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績溪縣均屬之。
洪武元年(1368年),績溪縣屬中書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屬六部直隸徽州府。永樂元年(1403年),屬南京直隸徽州府。
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績溪縣屬江南省徽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徽州府。鹹豐四年(1854年),隨徽州府由浙江巡撫兼管。同治四年(1865年),復歸安徽省。
民國元年(1912年),裁府,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年(1913年)設道,屬安徽省蕪湖道。
民國六年(1917年),廢道,直屬安徽省。
民國九年(1920年)初,設首席縣長制,績溪縣歸宣城縣長節制。同年10月,屬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治所休寧)。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屬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直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30日,績溪縣解放,成立徽州專區,屬皖南區。
1952年4月13日,屬安徽省徽州專區。
1956年1月12日撤徽州專區,隸屬蕪湖專區。
1961年4月13日,復設徽州專區,績溪縣屬之。
1971年3月,徽州專區改稱徽州地區,仍屬之。
1987年11月27日,績溪縣劃屬宣城地區。
2000年6月25日,宣城地區改為地級宣城市,績溪縣屬之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績溪縣轄8個鎮、3個鄉:華陽鎮長安鎮伏嶺鎮上莊鎮揚溪鎮、臨溪鎮、瀛洲鎮金沙鎮、板橋頭鄉、家朋鄉、荊州鄉;縣政府駐地華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錢塘江水系分水嶺,東與臨安市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區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鄰;介於北緯29°57′~30°20′,東經118°20′~118°55′之間;縣境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
績溪縣

地形地貌

績溪縣位於黃山與天目山接合部,縣界及境內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餘座,重巒疊嶂,溪流縱橫,地勢高於鄰縣,史稱“宣歙之脊”。山脈、盆谷相間,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貫通南北的斷裂帶,縣城位於斷裂帶中南段的華陽斷陷盆地。清涼峰踞縣境東端,界皖、浙兩省三縣,頂峰及其北坡坐落境內。中部東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別入錢塘江和長江。
績溪縣(績溪)

氣候

績溪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與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氣溫較低,降水較多,日照較少,風力較弱,且表現出垂直分異。春季氣溫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氣溫下降快,雨日少。春、秋兩季短,實為冬、夏之過渡性季節。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據2016年5月官網信息顯示,績溪縣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2.3萬千瓦。地表徑流總量10.3億m,人均年占有量6042m,地表徑流96.6%流出境外。

礦產資源

據2016年5月官網信息顯示,績溪縣境內礦藏有39種,主要有、砩石、石煤等。其中鎢礦儲量達40780噸;石煤儲量13.96億噸。

植物資源

據2016年5月官網信息顯示,績溪縣野生植物資源,已查明共有150多科,1320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27種,省、地方保護的20餘種,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黃山松青崗櫟;還有、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經濟林;竹類分布較廣,主要有毛竹、元竹等。藥用植物,有貝母黃蓮、白朮、丹參、山茱萸、茯苓、七葉一枝花等600多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10年,績溪縣野生動物中獸類有50餘種、鳥類100餘種、爬行類20餘種、兩棲類10餘種、魚類30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 績溪縣戶籍人口17.5萬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11.8‰,人口自然增長率-1.3‰。

民族

截至2017年,績溪縣有漢族回族哈尼族白族布依族侗族苗族畲族等20餘個民族。

經濟發展

綜述

2017年,績溪縣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6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4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5.1:45.8:39.1調整為13.1:46.5:40.4。

第一產業

2017年,績溪縣完成農業產值22億元,同比增長4.7%。一是農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7696公頃,增長0.2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8810公頃,與上年持平,蔬菜播種面積2240公頃,增長0.49 %。二是農作物產量平穩增長。糧食產量61347噸,增長2.04%,蔬菜產量45584噸,增長0.54%。三是畜牧業出欄量總體穩步增長。家禽出欄40萬隻,生豬出欄141580頭,增長0.06%,羊出欄1210隻,增長5.2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013元,增長8.7%。

第二產業

2017年,績溪縣規模工業共完成總產值同比增長17.7 % ,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2017年, 以安徽富凱特材有限公司為核心的機械金屬製品業,2017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07億元,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長7.9個百分點,對全縣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6.4%;以安徽立興化工有限公司為主力的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017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74億元,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長2.96個百分點,對全縣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7.4%;以黃山恆久鏈條為龍頭的機械鏈條業,2017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54億元,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長3.33個百分點,對全縣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9.6% 。
2017年,績溪縣富凱特材、黃山恆久鏈、立興化工、小小科技、向陽紙業等骨幹企業支撐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稅收的平穩增長,5戶企業稅收累計入庫 9741.8萬元,同比增長53.5%,占全縣規上工業入庫稅收的46.8 %;累計實現產值19.2億元,同比增長53.6%,占到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2.1%。
2017年,績溪縣新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39.2 %,高於全市平均增幅4.2個百分點,占我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3.9%,處於全市第1位。
2017年,績溪縣規上工業完成稅收20792.4萬元,同比增長20.4%。其中稅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有3戶企業,收入超過500萬元的有11戶企業,稅收超過100萬元的更是達到39戶。2017年全社會工業用電量為2675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55%。
2017年,全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1956萬元,同比增長7.2%。

第三產業

2017年,績溪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億元,增長11.7%。其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零售總額13.5億元,增長16.1%。
12月末,全縣實現進出口總額8258 萬美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7614萬美元。
引進內資方面: 2017年,全縣實際利用億元以上省外到位資金54.8億元,同比增長21.8%。
外資引進方面:全縣實際到位國外資金累計2012萬美元,比上年淨增149萬美元,同比增長8.0%。
隨著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力度的加大,全縣旅遊業持續升溫。據旅遊部門統計,全縣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2億元,增長20%,全縣接待遊客871.2萬人次,增長20%。
2017年,全縣全部財政收入(不含基金)10638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其中: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5887萬元,增長3.0%。全縣完成財政支出(不含基金)168171萬元,增長4.4%。
截止12月底,全縣金融系統存款餘額(不含外幣)1007212萬元,增長6.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45126萬元,增長8.0%;金融機構貸款餘額759387萬元,增長21.9%。
全年在建項目254個,其中本年新入庫項目196個,比上年增加20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94億元,同比增長0.8%;工業技改投資完成25.88億元,同比增長30.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6.24億元,同比增長48.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69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6.01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9.24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占比為59.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績溪縣繼續實施素質教育工程,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0所(不含幼稚園、教學點),在校學生1543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9%。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績溪縣全縣在職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62人,其中在職工程師技術等級職稱以上人員達1173人。在職技師中高級技師111人,高級工661人,中級工926人,初級工2586人。
2017年,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進入省培育企業4家,目前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16家。組織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動植物新品種2項,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支,並成功申報省科創團隊政策扶持。引導我縣科技企業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創新成果更具市場競爭力。2017年,全縣申請專利192項,其中發明專利71項;授權發明專利22項。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績溪縣擁有文化站(館)1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25.7萬冊;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調頻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全縣年末擁有有線電視用戶52440戶,其中:數字用戶20678戶,直播電視用戶1500戶;廣播綜合覆蓋人口率97.1%,電視綜合覆蓋人口率99.2%。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績溪縣共有衛生機構18個(不含村衛生室、診所、醫務室等),其中醫院、衛生院13個,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536張,全縣醫院、衛生院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65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273人,註冊護士286人。城鎮職工公費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醫療三險)改革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社會保障

2017年末,績溪縣共有34009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89252人參加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有23521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有9000人參加城鎮職工失業保險;有136453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

社會福利

2017年末,全縣共有城鄉社會養老服務機構14個,擁有床位1726張。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093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8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2637人;其他社會定期救濟對象236人,全年對城鄉困難群體實行臨時救助189人次。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0元,比上年增長8.4%;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3元,比上年增長8.7%。

郵電

2017年末,績溪縣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606萬元,增長5.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7.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3.1萬戶。

交通運輸

績溪縣境內蕪屯公路(215省道)與南雄公路(217省道)自北、自西相交縣南;皖贛鐵路縱貫縣境南北,績溪火車站為二級站。與徽杭高速公路所在縣境只距離2公里,與黃山機場僅距56公里,與蕪湖港相距186公里。
2017年5月宣績鐵路被納入安徽省鐵路“十三五”規劃。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正式通車,在績溪設績溪北站1個高鐵站。
2017年末,運輸能力有所增強。G223(原S215省道)績溪至歙縣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車;部分縣鄉村公路進行升級改造,全縣交通運輸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17年全縣完成道路運輸客運量32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3023萬人公里,分別增長36.1%、36%;累計完成貨運量138萬噸,貨運周轉量26851萬噸公里,分別增長36.2%、36.1%。

歷史文化

截至2015年,績溪境內有文化遺存三百餘處,其中祠堂一百三十餘幢,有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廟、古水口、古橋,共有國保、省保、縣保文物53處。有“木雕藝術殿堂”美譽的龍川胡氏宗祠,早在1998年就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祠內的隔扇門裙板木雕荷花圖,寓意“和諧”、“和美”、“和順”、“和鳴”,體現出以“和”為貴的傳統儒家思想。始建於宋代的績溪文廟是皖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孔廟,占地面積1439平方米。
明倫堂考棚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周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占地面積1156平方米,整體建築保存完好,宗祠內陳列有大量的徽派石雕、木雕、磚雕文物精品,已整修為績溪縣三雕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徽文化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出自績溪,胡開文墨莊所制“地球墨”,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由績溪民間鄉土菜餚演變形成的徽菜,躋身於中華八大菜系。

風景名勝

千年仁里景區
千年仁里景區距績溪縣城3公里,位於登源河西畔。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村南留有龜山遺址。文革前村中還有石牌坊10餘座,以貞節牌坊居多,僅存2座,皇門公牌坊是現存遺蹟之一。據說,這一牌坊是為官至皇門侍郎的村人所立。村中還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橫額上刻有“唐金鄉尹藥公墓道”。村中近1500年歷史的“百步欽街”,是當時皇帝御賜耿姓尚書“免徵地”一塊,在村東井地段用磚砌壘“百步欽街”一條。廊亭已毀,但百步欽街道路保存完好。
績溪縣(績溪)
鄣山大峽谷
績溪縣(績溪)
鄣山大峽谷,又稱偉人谷,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的南大門。景區內擁有43種國家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五十餘個景點,其中“偉人石像、百丈岩、葫蘆潭、冠頂生花”是其主要特色景點。“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岩,高460米,寬180米。
績溪博物館
績溪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館址坐落於老城區中心地段,原為老縣政府舊址,同時還是老縣衙遺址。建築面積達10003平方米,占地面積952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3500平方米。績溪博物館的展館分為:序廳、績水徽山、人文績溪、商道績溪、風土績溪、徽韻績溪和徽味績溪七個部分。內容有巍巍徽嶺、潺潺徽溪、崇文重教、新學先聲、徽商故里在績溪、徽州駱駝績溪牛、花朝古會、鞦韆抬閣、績溪三雕、績溪名廚、徽菜名館等。
績溪縣(績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