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琵琶峽

這是一首紀行詩,寫作者歷經琵琶峽時所見的雄奇景象,著重描寫了行船陝中的驚險、激烈場面,以及作者恐懼、緊張的心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琵琶峽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蕭綱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由來歷山川,此地獨邅。
百嶺相紆蔽,千崖共隱天。
橫峰時礙水,斷岸或通川。
還瞻已迷向,直去復疑前。
夕波照孤月,山枝斂夜煙。
此時愁緒密,一夕魂九遷。

作品賞析

由來歷山川,此地獨”起首二句,總領全詩。“回”二字貫穿全詩,是對琵琶陝險惡形式的總的概括。蕭綱是遊歷過名山大川的,他是出守地方為藩王時,曾走過許多地方,飽覽奇山異水。第一句即點明這一點,第二立多遷講句一個“獨”字,筆鋒一轉,說這一次途經琵琶陝,卻是他一生中難忘的經歷,其驚險壯觀遠遠喇妹精超過了他曾經各次的遊歷。這二句由泛說到具體,由“山川”引出頸束章“此地”,突出了琵琶陝及地理特徵。
從第三句到第十句是全詩的主幹,展擊多達現了行船陝中的驚險場面。“紆”是彎曲的意思。前句說明道洪牛榆琵琶陝的兩岸不是直線的,而是迂迴曲折的。群山沿著河岸逶迤起伏,重重疊疊、互相遮蔽。這是從橫的角度而言。次句則是從縱的角度寫。“隱天”寫出兩岸山勢之高。斷壁峭崖,直插雲天,遮天蔽日,同時也暗示了兩岸之逼窄。人在陝中,翹首仰望,只露出一線青天。這二句描寫岸上之景,不僅只是實寫而且起著一種渲染、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一上來就給全詩罩上了一層險惡、愁慘的氣氛。
岸上的地形已如此險惡,水上情景更是令人驚心動魄。“橫峰時礙水,斷岸或通川”,此二句從正面描寫峽中行船的情景,可以說是“回”二字的註腳。這段水路險象環生,但見水流湍急,河床忽寬忽笑姜窄,曲折迂迴。一會兒有山峰橫貫在前擋住去路,水勢至此而急流直下;一會兒眼看船將到岸,忽然柳暗花明,眼前驀然突現一條淼淼大川。這二句具體描繪船行時的景象,同上二句相比,可說是動態的描寫,寫出了一條船行景物的變化,使人領略到峽中行船的驚心動魄。
“還瞻已迷向。直去復疑前。”此二句詩結合著人物的心理感受寫琵琶峽的險峻奇特。“還瞻”句寫作者在舟中回顧望時所見所感。在峽中行舟,宛如進入迷宮,景物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才一回頭,景色已變,迷失了回歸的途徑。這說明峽中水勢之急,有如風馳電掣。“直去”句則寫出了作者往前看時的心理活動。河水奔騰,險象環生,真不知該怎么走才好。一個“疑”字,透露出作者的驚懼疑慮心理。寫到這裡,作者對琵琶峽湍急的水流、奇麗驚險的風光已作出了盡情的描繪,令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接下來的二句,卻在奔騰喧囂、緊張驚險的鏡頭中驀然插入一片靜景。“夕波照孤月,山枝斂夜煙。”用以靜襯動的手法渲染出琵琶峽的險峻形勢。本來黑夜就帶有幾分神秘,何況是在這樣一個陌生且充滿危險的地方。山間一輪明月孤孤單單的掛在空中,月光下河水起伏奔騰,山間的花草與樹木在朦朧的夜色中若隱若現。這裡,畫面上似乎是一片寧靜,但夜色籠罩下琵琶峽的神店微臘秘莫測感,卻滲透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了。全詩至此已完成了對“琵琶峽”旅程的描寫。
最後,作者以“此時愁緒密,一夕魂九遷”作結。這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自白,亦是對這段艱難航程的內心體驗,表現了作者在大自然的暴怒前的恐懼、緊張心理,可說是要言不凡的點睛之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