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檀道濟故壘

《經檀道濟故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寶曆二年(826年)秋經江州檀道濟故壘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在前兩句回顧檀道濟被枉殺之事,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後兩句以金陵士女之歌,抒發當時人以及詩人對“枉殺檀江州”的不滿與傷痛。全詩含義深遠,情感豐厚深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檀道濟故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劉禹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經檀道濟1故壘
萬里長城2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3多士女4,猶唱白符鳩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檀(tán)道濟:劉宋時官至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頗有功名,威名甚重,朝廷頗疑畏之,召入朝。元嘉十三年(436年)春,將遣還鎮,旋召入,下獄被殺。
  2. 萬里長城:《宋書·檀道濟傳》載,道濟被捕時,脫帽擲地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意謂加害鎮守江防的大臣,等於毀壞萬里長城。南朝據長江苟安,所以江防的重要,如同秦築長城。此用檀語。
  3. 秣(mò)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號曰金陵。地址在今江蘇江寧。
  4. 士女:指有識的男男女女。
  5. 白符鳩(jiū):舞曲名,出自江南。傳為吳地百姓患孫皓虐政之作。檀道濟被殺後,人們唱《白符鳩》,乃是譴責劉義康像孫皓一樣暴虐。

白話譯文

劉宋王朝的萬里長城已經塌倒,荒廢的營壘秋天長滿野草。
秣陵城裡不少男男女女,至今還歌唱《白符鳩》深深哀悼。

創作背景

寶曆二年(826年)秋,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回洛陽,途經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詩人登臨南朝劉宋時名將檀道濟舊壘,弔古傷今,寫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見到檀道濟故壘,回想檀道濟被枉殺一事,頓生感慨,故首兩句即以“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傷之,對檀道濟的無罪被殺這一深悲極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淚。然雖傷之,亦含讚頌景仰檀道濟之意,此從將檀道濟比喻為巍巍萬里長城可見。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發其沉痛情感。次句“荒營野草秋”,以眼前荒涼蕭條之景寄託其悲涼沉痛之思。由於詩人心頭別有一層現實的淒楚哀感在,因此一登舊壘,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數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憤怒的抗議聲立即在耳際迴響。這種歷史與現實在心頭的交感共鳴,不是說明詩人的歷史意識特彆強烈,而是說明詩人需要藉助歷史來抨擊現實,抒發積憤,悼念友人。詩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順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貞革新,興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悅”。後來不幸被憲宗“賜死”。詩人認為這也是自壞長城。三,四兩句化用民謠入詩。據作者自註: “史云:當時人歌曰‘可憐《白符鳩》,枉殺檀江州。‘”檀道濟的被殺,儘管宋文帝給他羅列了一大堆罪狀,但歷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邊。這首民謠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對於王叔文的無罪被“枉殺”,歷史也會作出公正的判別,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邊。借古人的酒杯,澆心中的塊壘,而又妙在不肯說破,遂使全詩意蘊深厚,寄慨無窮。

名家點評

近代古典文學家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詩末句即用當時人歌,但當時何以用白符鳩,其義難明。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德宗貞元九年(793年)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順宗時任屯田員外郎,參與“永貞革新”,革新失敗,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武宗韌,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以詩文稱,早年與柳宗元並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別具一格。《全唐詩》收其詩十二卷。有《劉賓客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