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流經中國黑龍江東寧與俄羅斯的河流)

綏芬河(流經中國黑龍江東寧與俄羅斯的河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綏芬河,獨流入日本東海河流。河源在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縣、汪清縣交界。從汪清縣東部,流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東寧市的轄區內流入俄羅斯境內,在海參崴匯入日本東海。綏芬河全長443千米,其中在中國境內為258千米。俄羅斯境內河段長185公里(其中有界河2公里)。

綏芬河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名稱:唐代稱“來賓水”,金代稱“恤品水”,明代稱“率賓江”,清代稱“綏芬河”,“率賓、恤品、綏芬均稱滿語“錐子”之意。只不過是不同的漢字注音。因其曲折迂迴,穿行於崇山密林之中,故而得名。

綏芬河流域面積17 321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國境內為10 059平方千米。河流含沙量少,水質清澈。落差大,水流湍急。綏芬河還以產灘頭魚聞名。綏芬河年平均封凍天數只有126天,因而綏芬河流域的東寧縣有“小江南”之稱,綏芬河流域的旅遊開發價值極高。綏芬河的重要支流瑚布圖河名稱來源於滿語,即“無沙”的意思。

名片圖:綏芬河東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綏芬河
  • 所屬水系:黑龍江獨流入日本海河流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東北部
  • 流經地區:汪清縣、東寧縣、俄羅斯
  • 發源地:吉林省汪清縣老爺嶺的大麗嶺
  • 主要支流:小綏芬河、老黑山河、瑚布圖河
  • 河長:443千米
  • 河流面積:17 321平方千米
  • 入海口:俄羅斯海參崴的阿穆爾灣
幹流走向,大綏芬河段,綏芬河幹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水利工程,護岸堤壩,水庫塘壩,引水工程,水力發電,權屬沿革,

幹流走向

綏芬河
綏芬河有南北兩源,北源為小綏芬河,發源於東寧市太平嶺;南源為大綏芬河,發源於吉林省汪清縣境內老爺嶺,兩源於東寧市境中部小地營北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俄羅斯境折向南注入日本海。以大綏芬河為上源,全長443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長258公里;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公里,中俄界河長2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1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10059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7541平方公里。

大綏芬河段

大綏芬河汪清縣羅子溝鎮段大綏芬河汪清縣羅子溝鎮段
大綏芬河,發源於汪清縣大龍嶺山脈禿頭嶺北側(一說復興鎮境內盤嶺北緣,一說吉林省琿春縣西北的圖門山(海拔800米),一說吉林省汪清縣老爺嶺的大麗嶺(海拔530米)),自復興鎮向北流,在羅子溝鎮小地蔭溝屯北右岸道芬溝匯入,過羅子溝村後左岸西大河匯入,並轉向東流。在西大河口以下約10公里出省,進入黑龍江省東寧市境,吉林省境內河長97.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3.2‰。綏芬河在羅子溝鄉太平溝屯以上,河谷狹窄,河道彎曲,河槽窄淺,河底為沙、礫石。太平溝屯以下,兩岸山勢起伏不大,河谷逐漸開闊,水流減緩,河中多沙洲和巨石。羅子溝一帶為山間盆地,耕地多,村莊亦多吉林省處在綏芬河上游,境內流域面積2459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3%,約占綏芬河總流域面積的23%。
大綏芬河過汪清縣羅子溝鎮,接納西北來的老母豬河,折向東北,流入東寧市境。入境後在羅家店北,接納黃泥河、小寒蔥河、大寒蔥河,過二道溝後,接納老黑山河,再經紅石砬子、小地營,在對頭砬子附近與小綏芬河匯合東流(以下為綏芬河本流,長60公里)。大綏芬河(大、小綏芬河匯合口以上)流經縣內長100公里,流域面積2175平方公里。

綏芬河幹流

綏芬河洞庭一段綏芬河洞庭一段
綏芬河東寧市段綏芬河東寧市段
大小綏芬河合流後,再經洞庭狹谷後,過通溝,經幾次轉折,兩岸漸開闊。經東寧鎮北到新立村東,接納瑚布圖河後流入俄羅斯境內(到21世紀初瑚布圖河已向西滾動2公里,綏芬河有2公里河段成為界河)。
在俄羅斯境內,過東寧市向東入俄羅斯境,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境內,先向東南向過波克羅夫卡,至烏蘇里斯克(雙城子)轉向南流,過拉茲多利諾耶西境,在塔夫里昌卡西部注入阿穆爾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東部)。注入日本海。俄羅斯境內河段長185公里(其中有界河2公里)。
阿穆爾灣(上方)阿穆爾灣(上方)

水文特徵

綏芬河下游東寧水文站年徑流量1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28天(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9米。水資源豐富,上中游已建成多座小電站。河中有灘頭魚、大麻哈魚、鰭目魚等特產。

主要支流

道芬河,發源於汪清縣復興鎮東部的販西山北麓,西北流向,流經縣內六道崴子、四道崴子、五道崴子、道芬、一道崴子,轉向西流至小地蔭溝屯北,匯入綏芬河。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流長35.9公里。 上游有支流大東溝、鹿溝匯入。
石門子河,亦稱石頭河。發源於汪清縣羅子溝鎮境內地陰溝,自南向北,匯入綏芬河。流長35.7公里。
老母豬河(白石河),發源於汪清縣羅子溝鎮北部太平嶺的三尖山南麓,自北向南,匯入綏芬河。流長31公里。
西大河,發源於汪清縣羅子溝鎮與黑龍江省穆稜縣交界的太平嶺,東南流向,流經西溝屯、上河、中河、創業、下溝,過羅子溝鎮綏芬村匯入老母豬河。流長40.3公里。沿途自左岸匯入轎子溝、冰窯河、小石河。
羅子溝,發源於汪清縣北部老松嶺禿老婆頂子(1035),自西向東,過向陽,在羅子溝鎮匯入大綏芬河。
黃泥河黑山鎮黃泥河子村段黃泥河黑山鎮黃泥河子村段
黃泥河,發源於白松林場北溝。南流中接納沿途小河至永紅村折向東南流入大綏芬河。全長46公里,流域面積373平方公里,落差475米。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兩座小水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
小綏芬河,也叫夾板河,位於東寧市境內。發源於東寧市與穆稜縣交界的十文字嶺(一說中俄交界處的烏赫蘇爾巴亞山,一說太平嶺神洞山南側),自北向南流經綏陽鎮金廠鎮等鄉鎮,於道河鎮小地營北匯入大綏芬河。左岸分別匯入黑瞎子溝、頭道溝、二道溝、三道溝,右岸匯入東北溝、朝陽溝、和平溝、金雞溝等14條溝塘。全長129公里,河寬30—65米,水深0.4—0.8米,流域總面積344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多為林區。河中有灘頭魚、大麻哈魚、鰭目魚等特產。河中有灘頭魚、大麻哈魚、鰭目魚等特產。
寒蔥河,發源於東寧市南天門林場東部北天山3公里處太平嶺,匯合各溝之水北流經南天門林場、平房橋、新屯子、馬架子畜牧場、八道橋、南寒蔥河、北寒蔥河等村到洛河橋,接納從綏芬河方面來的寬溝河,西折經紅花嶺在綏陽鎮東流入小綏芬河。平均寬約15米,河深0.5米左右,河槽比降為1/250,在綏芬河境內接納的支流有建新河、五花山正溝、水曲律河、良種場溝。河流兩岸生有一種叫寒蔥的野生植物,故稱寒蔥河。全長48公里,流域面積505平方公里。
細鱗河,發源於金廠鄉西部新青林業經營所附近。北流匯合太嶺方面流來的小河後,折向東流(上游稱雞冠砬子河),過細鱗河村接受九里地河至河西村流入小綏芬河。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553平方公里,落差350米。其支流三道河子建有小水電站1處。
北大河,發源於大友山北側,沿生產房子道班、綦胖子溝流入市區,全長8公里,寬6米,匯入小綏芬河。
老黑山河(二道溝河),位於東寧市境南部。發源於老松嶺(黑龍江、吉林兩省交界老爺嶺山脈的頭龍奉北山東北側。)。有3個源頭,稱東股流、中股流、西股流。在三尖砬子東三流匯合,轉向西北稱三尖砬子河,再折向西南轉東北,稱黑瞎子溝河。經新村、陽明到南村轉向北流到老黑山,又西折北轉到萬寶灣,再北流至二道溝東5公里處流入大綏芬河。全長80餘公里,流域面積820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流域為林區。
佛爺溝河,又稱“大肚川河”。綏芬河二級支流。位於東寧市境南部。發源於東寧市南境老爺嶺山麓。有兩源:一為水曲柳溝,一為羅圈溝,在太平川二流匯合,流經鬧枝溝、神洞、大肚川、勝利等村,到高安村與小烏蛇溝河匯合後注入瑚布圖河。全長69.5公里,河寬8—22米,水深0.5—0.8米,流域面積979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為結冰期。流域多為林區。1984年在九佛溝村建有小型水庫。地下蘊藏煤炭,清末即已開採。
小烏蛇溝,又稱“小瑚布圖河”。綏芬河三級支流。位於東寧市境東部。發源於東寧市南境老爺嶺北坡白刀山子,上游稱“馬營河”。過石門子村後稱“小烏蛇溝河”。自源頭向北行,河道曲折,在縣境東部三岔口鎮河南村注入佛爺溝河。全長64公里,河寬5—12米,水深0.5米,流域面積340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為結冰期。流域多為林區。
瑚布圖河東寧縣邊境瑚布圖河東寧縣邊境
瑚布圖河,又名“烏沙河”,因河內多烏沙而得名。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東寧市邊境,為綏芬河右岸最大支流,中俄界河。源出俄羅斯維爾稀納桑杜加山兩側,流至“帕”字碑北三公里處與南、北兩個三岔河(南三岔河上游名吉林河,北三岔河上游名暖泉河)匯合向北流,經亮子川、前營、五星等村到高安村接納大肚川河、小烏蛇溝河(也稱小瑚布圖河),過三岔口鎮轉東北,在團山子東北流入綏芬河。全長約114公里,國界河長99公里。河寬30—60米。主要支流有大肚川河、小烏蛇溝河。流域總面積1762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流域面積約1466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在下游建有大型灌區。產灘頭魚、大麻哈魚、鰭目魚等名貴魚類。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為結冰期。
大肚川河,(也稱佛爺溝河),發源於老爺嶺北麓。有兩源,一經水曲柳溝,一經羅圈,到太平川二流匯合北流,在鬧枝溝西接納西北溝小河東折,經鬧枝溝、神洞、大肚川、勝利等村到高安村與小烏蛇溝河匯合後流入瑚布圖河。全長69.5公里,流域面積979平方公里。1984年在九佛溝村北建成水庫,庫容880萬立方米。
小烏蛇溝河,又稱小瑚布圖河,發源於白刀山子。上游為馬營河,過石門子村後稱小烏蛇溝河,北流到高安村與大肚川河匯合,東流入瑚布圖河。全長64公里,流域面積340平方公里。
俄羅斯境內,有木科夫力河、蘇普提加河在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匯入綏芬河。

水利工程

護岸堤壩

汪清縣,綏芬河流域有4段堤防,全長18.8公里。其中金蒼至復興農場段為4 900米,太平溝至羅子溝鎮區有9 900米,三道河修建堤防4 000米。
東寧市境內堤防總長62000米,主要堤防有5處:(一)東寧一號堤在水源地附近,全長800米,洪水比降為1/800。建於1950年,經歷年維修加固,堤高3米,堤頂寬4米,堤坡1:1.5,土方量387205立方米。(二)東寧二號堤位於一號閘下至北大橋,全長845米,洪水比降為1/3000,建於1950年。經歷年維修加固,堤高5米。堤頂寬4米,堤坡1:1.5,共用土方53868立方米,石方2112立方米。(三)東寧三號堤位於北大橋東至二號閘之間,全長850米,洪水比降為1/1650,建於1949年。經歷年維修,堤高5米,堤頂寬4米,堤坡1:1.5,共用土方54187立方米,石方2975立方米。(四)東寧四號堤位於二號閘以東至一街夾信子,全長1050米,洪水比降1/2000,建於1950年。經歷年維修,堤高5米,堤頂寬4米,堤坡1:1.5,共用土方78684立方米,石方1575立方米。 以上4座堤防都在綏芬河南岸,主要防護縣城和城東城北農田。
綏陽鎮河北堤,一號堤建於1963年,全長286米,高平均5米,底寬20米,頂寬6米,原系木樁土石結構。1965年洪水沖毀一段,當年維修加固,用石籠118個。1983年再次維修加固,又用石籠315個。 二號堤建於1963年,長105米,柳石結構。1965年被洪水沖毀,未修復。 水源地護坡建於1963年,長258米,其中石籠護坡99米,乾砌石159米。
瑚布圖河護岸,清鹹豐十年(1860年)北京條約中我國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奪去,瑚布圖河成為中俄界河。西岸我方地勢低平,歷次洪水都向我方沖刷。截止1980年,已有13000多畝土地滾入蘇方。 解放後,當地農民為保護農田和村屯的安全,曾修築一些簡易工程。終因河岸太長,沖刷地段太多,向我方滾動勢頭仍在繼續。1964年經國家批准,在界河我側從亮子川至新立村下水磨,採取漿砌、乾砌、丁齒壩加石籠等辦法在31處險要段修築13926米護岸堤。總工程量為337600立方米。其中石方161800立方米,土方175900立方米。共投資3877000元,全部工程於1979年結束(具體位置見外事篇)。此後,對部分險要段,逐年維修和營造護岸護堤林,保障了農田和村屯的安全。

水庫塘壩

綏芬河水量豐富。大綏芬河多年平均流量為38.9方米/秒。據1976年的踏查認定,東寧至羅家店段可建5處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1200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00多億度。 綏芬河河谷平原灘區及其支谷,地勢低平,河網發達,地表水資源豐富,可建電灌站,引地表水進行灌溉。
1943年,汪清縣水利組合成立後先後在百草溝和羅子溝修建灌區。百草溝灌區於1943年11月動工。1944年8月初步形成。在原基礎上修築堆石攔河壩,建造混凝土進水閘,拓寬原渠道並新開平安至西山8公里乾渠和平安至北城1.85公里支渠。全區灌溉面積196公頃。羅子溝灌區從1944年4月開始興建。至1945年8月,修建了石頭河木板椿壩,配置混凝土進水閘和排砂閘,灌溉面積200公頃。此外,還在新屯子處修建了長110米混凝土引水涵洞,但由於渠道走向地勢過高,不能自引流灌,未見實效。1947年,全縣完成土地改革後,政府逐年撥款撥糧修建水利工程。1948年縣政府投放主糧43噸(折合東北幣2 500萬元)。修建百草溝第三條幹渠,全長5公里。1950年省水利廳投放主糧653噸(折合東北幣3.92億元)。修建百草溝鳳林渠道,全長4公里。同年,國家投入主糧387.5噸(折合東北幣2.32億元)。羅子溝灌區恢復建設,補修,補修了新屯子引水涵洞,整修了原渠道,修建了上鹼攔河壩和三道河攔河壩,把綏芬河水和三道河水一併引向城子後一帶灌溉。至1951年羅子溝灌區灌溉面積達636公頃。1951年,百草溝灌區第三條幹渠建成,渠長9.5公里.至此,百草溝灌區渠灌網系基本形成,全區有效灌溉面積432公頃。
1966年3月,百草溝蒼州混凝土重力式攔河壩動工修建。1967年9月建成.壩長158米,高4米,實際灌溉面積700公頃,是當時工程規模最大、灌溉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1967年將羅子溝公社新屯子堆石攔河壩改建成漿砌石重力壩,並對引水乾渠拓寬加深。修建了石頭河砌石涵洞,把綏芬河水引至上鹼一帶灌溉。
金星水庫,位於羅子溝鎮金星村,集水面積1平方公里。壩長150米,高14米,最大庫容56萬立方米。1975年,為澆灌100公頃早地,由羅子溝公社修建,但由於水源不足,旱季枯水,起不到抗旱作用。後來一度養魚,收效較之低廉。
東寧種植水田,有資料可查的是民國13年(1924年),大肚川有水田8垧。民國14年(1925年)二十八道河子上遊河畔有8垧水田。民國16年(1927年),全縣水田面積512垧,多集中在高安村、佛爺溝(勝利村)一帶,利用大肚川河、小烏蛇溝河、瑚布圖河,築小型河壩開渠自流灌溉。
流域內建成的水庫有:(一)老城子溝水庫,興建於1969年,1978年建成。(二)九佛溝水庫,1979年動工,1984年完成。 (三)團結塘壩,建於1973年。(四)金廠塘壩,建於1967年。(五)賽虎嶺水庫,1977年5月開始籌建,已投放資金10餘萬元,1979年6月下馬。前四處建成後都陸續發揮了作用。1958年,道河大隊曾用立式水泵搞過小發電站,因發電量小,枯水季節無法接續而停辦。1971年建綏陽愛國電站,1976年在黃泥河建永紅、永革電站,1977年建綏西電站,1980年建綏陽東風電站,現都運轉正常。

引水工程

1968~1979年對東寧一號乾渠進行改造(改建一號壩報廢二號壩)。1968年,組織1300名民兵,幹了5個月,投工19萬個,開挖土方158000立方米,由東寧經三岔口、高安村到勝利,全長37華里(稱北水南調工程)。1975年,動員機關幹部共14000人次,進行第一乾渠改線,加寬鎮內小河,引綏芬河水通過鎮內進入乾渠,開挖新渠1340米。 1977~1979年完成二中西、南416米的砌拱工程。
1947年開始挖掘東寧至三岔口乾渠,引綏芬河水灌田。經過多年的維修、發展,除三岔口、東方紅兩灌區外,還有老黑山、萬寶灣、團結、勝利、道河等小型灌區。全縣共有支渠47條,全長357.6華里。共興建了620座田間配套構造物。

水力發電

1947年羅子溝區新屯子村供銷社主任金炳日利用灌溉渠道1.5米落差,安裝1台2.5千瓦發電機,帶動1座小鋼磨,白天進糧米加工,晚間發電供應村農會照明。1949年,應當地民眾的要求,更換1台10千瓦發電機,全村130戶人家安上了電燈。1951年,金炳日憑著建新屯子電站的經驗。在羅子溝區政府的支持下,於羅子溝灌渠上安裝1台水輪機和1台25千瓦發電機。建起羅子溝水電站。這個電站白天用水車帶動2台碾米機。1台制材機和1台彈棉機搞生產加工,晚間發電供280盞電燈照明。
羅子溝電站,位於綏芬河上游,距太平溝村8公里。設計水頭21.4米,流量為6.5立方米/秒。屬引水式電站。1970年10月動工修建。1976年10月建成。電站由攔河壩、引水渠道、無壓隧洞、發電機房等工程排列組成。攔河壩長102米,高2.6米,與壩相接為明水渠。全長900米。引水渠至發電機房為無壓隧洞,全長1 180米。引水出口處為發電機房,安裝32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2台,總投資207.3萬元。年發電量291萬千瓦小時。1980年以10千伏電壓與農電線路聯網運行。
愛國水電站,坐落在綏陽鎮附近的小綏芬河上,1975年建成發電,裝機250千瓦,水輪發電機2台,有職工4人,1985年發電124萬度。
永紅水電站,電站座落於黃泥河子鄉永紅村附近的黃泥河上,1980年建成發電。該電站裝有125千瓦的水輪機3台,年發電能力125萬度,有職工55人。
永革水電站,電站與永紅電站相隔1公里,同屬黃泥河鄉管理。裝機125千瓦,子1980年建成,年發電能力32萬度。
綏西水電站,電站位於綏陽鎮綏西村附近的三道河上,裝有150千瓦的水輪發電機2台,於1978年建成,有職工4人,年發電能力44萬度。
東風水電站,電站坐落於綏陽鎮附近的小綏芬河上,裝有250砝的水輪發電機3台,1984年秋建成,年發電能力255萬度,有職327人。
東升水電站東升水電站
東升水電站,位於東寧市綏芬河幹流上,是綏芬河幹流第一座水電站。是綏芬河流域梯級水電開發項目中最大的一個水電項目,總投資額達6.15億元,總裝機容量3.3萬千瓦,水庫庫容5824萬立方米,年發電量8372萬千瓦時,枯水期年提水量81.5萬立方米,是一座集發電、城市供水、防汛灌溉、改善生態和養殖、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水利工程。該工程由壩區樞紐系統和引水發電系統兩部分組成。2011年6月9日,東寧市東升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奠基2015年5台發電機組已全部發電運行。

權屬沿革

綏芬河流域,南北朝時期居住著勿吉人,到隋唐時期改稱靺鞨。東寧地區當時可能屬於白山部或號室部。唐代,東寧地區屬於渤海國的率賓府。率賓府是綏芬河流域較早的行政建置。近代歷史學家都認定率賓府治在雙城子(今蘇聯的烏蘇里斯克)。發掘材料認為東寧鎮的大城子村,可能是渤海國時的率賓府治所在地。遼代綏芬河流域仍設率賓府。高句麗在渤海滅亡後,在海蘭江以南修築了九城,遼為對抗高句麗,也曾修築了九城。金代,在綏芬河流域設“恤品”路。金貞祐四年後,綏芬河流域曾屬東真國。元代為遼陽行中書省開元路。明代在綏芬河流域設定了率賓江衛。清以來,東寧地區一直為寧古塔轄區。清兵入關後,為保護其祖先發祥地,將東北大部劃為禁區,不但不許漢人進入,也禁止滿族人進入,致使這一廣大地區長期荒涼,給沙俄入侵以可乘之機。鹹豐八年(1858年)在不平等的《璦琿條約》中,中國喪失了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鹹豐十年(1860年)乘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機,沙皇俄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奪去了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綏河下游成為俄羅斯的河流,瑚布圖河成為中俄界河,東寧地區成為邊境地區。東北疆土連續大面積地被沙俄奪去,迫使清政府認識到封禁政策的錯誤,開始開放邊禁,移民實邊。至此,長期荒涼的東寧地區,再度開闢起來。1993年,中俄兩國重新勘定東部邊界,在琿春市春化鎮東北部瑚布圖河畔從俄羅斯劃入中國琿春4.7平方千米土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