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型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

結構型通貨膨脹

結構性通貨膨脹一般指本詞條

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物價上漲是在總需求並不過多的情況下,而對某些部門的產品需求過多造成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現象,如鋼鐵、豬肉、樓市、食用油等。如果結構性通脹沒能有效抑制就會變成成本推動型通脹,進而造成全面通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型通貨膨脹
  • 提出時間:1967 年
  • 提出者:鮑莫爾
  • 簡介:是由鮑莫爾在1967 年提出的
結構性通貨膨脹是由鮑莫爾在1967 年提出的。他把經濟活動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先進部門(工業部門);二是勞動生產率保持不變的保守部門(服務部門)。當前者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增加貨幣工資時,由於攀比,後者的貨幣工資也以同樣的比例提高。在成本加成定價的通常做法下,整個經濟必然產生一種由工資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因此,在經濟結構的變化中,某一部門的工資上升,將引起其他部門向它看齊,從而以同一比例上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