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拂(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作絕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拂》出自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著小說《紅樓夢》,是一首七言絕句,在小說中由林黛玉所作。此詩首句寫李靖的英雄氣概,次句寫紅拂的遠見卓識。後兩句寫楊素雖然位高權重,卻已是“尸居餘氣”;而李靖一介布衣,尚未發跡,但氣宇不凡。此詩借歌詠紅拂事跡,讚美了精神上的知己之情和不拘流俗的氣概。此詩用詞豪爽,通篇引用紅拂的豪爽事跡,與現實中林黛玉慢慢耗儘自己的生命形成對比,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反差,強化了作品的悲劇意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紅拂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曹雪芹
  • 作品出處:《紅樓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紅拂1
長揖雄談態自殊2,美人巨眼識窮途3
尸居餘氣楊公幕4,豈得羈縻女丈夫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紅拂:隋末大臣楊素家裡的婢女,本姓張,因侍楊索時手執紅拂(撣灰塵的用具),後來就叫她紅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人見楊素,從容談論天下大事。紅拂在旁見他氣宇軒昂,談吐超人,知道他將來必非庸碌之輩,就連夜逃離楊府,投奔李靖,與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討伐隋王朝(見唐代杜光庭虬髯客傳》)。
  2. “長揖”句:李靖謁楊素時,楊素態度倨傲,李靖長揖(拱拱手)不拜,並指責楊待客不遜,楊連忙謝罪。後來,楊素聽了李靖的一番高談雄辯,更心悅誠服。長揖:拱拱手,程高本改為“長劍”。雄談:是說李靖闊論高談,滔滔雄辯。態自殊:指李靖的態度自如,與眾不同。
  3. “美人”句:紅拂能在李靖尚處卑賤地位時,看出他日後必有一番作為,所以說她具有眼力,見識卓越。巨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識遠大。夢稿本作“具眼”,亦通。然小說中有“巨眼英豪”(第一回)之語。
  4. “屍居”句:說紅拂奔離楊府事。尸居餘氣:用以說人將死,意思是雖存餘氣,而形同屍體。語出《晉書》:李勝曾對曹爽說:“司馬公(司馬懿)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也。”紅拂投奔李靖,李清恐楊素不肯罷休。紅拂也說:“彼尸居餘氣,不足畏也。”楊公幕:指楊素的府署。
  5. 羈縻(jī mí):束縛、留住。女丈夫:指紅拂,後人稱她與李靖、虬髯客為“風塵三俠”。

白話譯文

李靖長揖不拜雄辯善談神態不凡,紅拂眼光敏銳看出窮途中的英豪。
楊素那死氣沉沉腐朽將亡的府署,怎么能夠困留得住女中的大丈夫?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紅拂》寫在了《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這一時期,賈府里已經呈現出了種種危機,“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而封建貴族階級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處處同封建正統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動,同賈府的統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衝突。賈府的衛道者們逐漸撕下了籠罩在家族骨肉關係之上的溫情脈脈的紗幕,對她的冷淡與孤立也隨之而加深,這雖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從,卻使她精神苦悶,感情抑鬱,而又骨鯁在喉,無處傾吐。於是她便借《紅拂》這首詩言志,自我悲嘆,以抒發早已鬱積在內心的憤懣和理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的第一句寫李靖。李靖去見楊素時,還只是個布衣平民。楊素態度傲慢,所以李靖只長揖而不拜。
第二句贊紅拂“巨眼”識人。當時,李靖地位卑賤,境遇窮困,所以說他是處於“窮途”之中。但紅拂卻從李靖“雄談態自殊”看出李靖日後必有一番大作為,因此稱讚她是“美人巨眼”。
第三、四兩句是說紅拂逃離楊素府之事。“屍居餘氣”用來指楊素的府署,說楊府已是極其腐朽,奄奄一息了。末句用“女丈夫”來讚頌紅拂是女中豪傑。林黛玉斷言,“屍居餘氣”的楊府,是決不可能把“女丈夫”紅拂“羈縻”得住的。所以詩中用“豈得”這種反問句式來加強正面的決斷的語氣。
這首詩,陳詞慷慨,寫得磅礴有力,是林黛玉《五美吟》中格調最為昂揚的一首。林黛玉讚美紅拂有“巨眼”,也說明黛玉本人同樣有著非同凡俗的“慧眼”。在黛玉看來,紅拂不但看出李靖於“窮途”時已具備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而且還看出了當時還是“權重京師”的楊素已是“屍居餘氣”。《虬髯客傳》寫到紅拂投奔李靖後,李靖畏懼楊素勢大而“萬慮不安”,紅拂則說:“彼(指楊素)屍居餘氣,不足畏也!”這也正是黛玉敢於叛逆封建禮教的鬥爭精神的表現。黛玉讚譽紅拂是不受“羈縻”的“女丈夫”,更是反映了她不甘屈服於環境的束縛,大膽追求自由和美好理想的強烈願望。

名家點評

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紅拂,有膽有識,且能當機立斷,敢作敢為,堪稱女中豪傑。林黛玉抒發了她對紅拂的讚揚之情,鮮明地展示了她渴求衝破封建羅網、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境界,真有些“詩膽如鐵”的意味了。可以說,這首詩懸最能體現黛玉性格的英爽因素的。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