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九月事件(約旦內戰)

黑九月事件

約旦內戰一般指本詞條

“黑九月”事件,又稱為“約旦戰爭”或“約旦內戰”,是1970年9月到1971年7月約旦軍隊與巴解組織游擊隊在約旦首都安曼及北部地區發生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整個衝突中,巴解組織一半以上成員被打死。巴解組織的殘部被黎巴嫩接收。由於這場戰爭的激烈性和殘酷性,巴解組織憤怒地稱之為“黑九月”。

基本介紹

背景介紹,過程,事件影響,

背景介紹

約旦和巴解組織一直在巴勒斯坦歸屬問題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再次戰敗,以色列侵占了整個巴勒斯坦,又有40多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流落到約旦等周邊阿拉伯國家。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慘敗,對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政策和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約旦的政治和解方針遭到巴解組織的堅決反對。
1968年起,巴解組織採用游擊戰略,對以色列發動跨界進攻。巴解組織以約旦為基地,頻繁發動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巴解組織的襲擊導致以色列對巴解組織和約旦的猛烈報復,由此給約旦的國家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巴解游擊隊在敘利亞的支持下,在約旦境內迅速壯大起來,先後控制了包括巴勒斯坦難民營在內的約旦大片土地,將這些地方變成約旦的“國中之國”。一些激進的巴勒斯坦人還把矛頭指向與美國關係比較密切的約旦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稱他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游擊隊的行為是海珊國王難以容忍的。早在1968年夏,他就威脅要“採取堅決有力的行動”打擊游擊隊。1968年中到1969年底之間,雙方發生了不下500次暴力衝突。
1969年12月,美國國務卿威廉·皮爾斯·羅傑斯提出一份關於中東問題的計畫,要求埃及和約旦與以色列媾和以換取後者從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撤軍。巴解組織堅決反對通過聯合國或者大國的任何折中解決方案,聲稱他們反對試圖強迫他們的任何阿拉伯國家。8月30日晚,游擊隊與約旦軍隊在安曼進行激烈的戰鬥。9月5日,阿拉伯聯盟開羅召開緊急會議,達成了協定。但僅隔一晚上,衝突又在各地爆發。7日,在14國的共同努力下,會議決定成立一個4國委員會以監督雙方停火。
1970年9月6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將英國德國瑞士的3架飛機劫持到約旦(共劫持5架,另有1架被劫持到他國,1架未遂),並扣留飛機上300名美國、英國、以色列、西德和瑞士的乘客,將他們囚禁於沙漠中一周時間,要求歐洲各國釋放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劫持中,飛機迫降約旦機場發生大爆炸。9月12日,他們在沙漠中炸毀三架飛機,又在開羅機場炸毀一架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班機。本次劫機事件令約旦政府和國王在國際上聲譽掃地,埋藏許久的矛盾終於激化。約旦軍方的忍耐終於超過了極限,在沒有國王海珊命令的情況下,安曼街道上軍隊向巴勒斯坦人開槍射擊,在難民營里大開殺戒。有資料稱幾萬巴勒斯坦難民死於這個1970年的“黑九月”。
在導致約巴矛盾加劇並最終訴諸戰爭的因素中,一些阿拉伯國家及美國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雖然阿拉伯國家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但它們在暗中都在追求各自的利益。巴解組織內部難以協調的原因就在於其七個派別分別由不同的阿拉伯國家作為後台,分別代表著不同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利益。埃及支持下建立了“法塔赫”,但阿拉法特成為主席後努力尋求所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為對抗埃及對“法塔赫”的影響,敘利亞支持下建立了“人陣”(PFLP)和“人民民主陣線”(PDFLP),“閃電游擊隊”更是敘利亞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分支機構;伊拉克幫助建立了“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DFLP)和“巴勒斯坦人民鬥爭陣線”(PPSF),“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建立了自己的分支“阿拉伯解放陣線”(ALF)。敘利亞和伊拉克支持極端組織反對和平解決,“敘利亞鼓勵‘法塔赫’進行襲擊,但是小心大多數襲擊跨越約旦邊界進行,以便以色列的反擊必然以約旦而不是以敘利亞為目標。在約旦危機中,巴解游擊隊譴責納賽爾是“叛徒”和“美帝國主義的代理人”。納賽爾極為震怒,告訴海珊應該“教訓一下”巴解組織。伊拉克和敘利亞一再聲明支持巴解組織。9月1日,伊拉克外交部長宣布,“伊拉克政府和駐紮在東部戰線的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保護游擊隊”。9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表示,如果敘利亞或者伊拉克威脅到約旦政府的話,美國將進行干預。

過程

在美國的支持下,約旦政府軍9月17日向總兵力達5萬人的巴解游擊隊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為了保證約旦政府軍取勝,海珊國王向以色列尋求軍事援助。
史料說,海珊國王是通過英國和美國向以色列求援的。他要求以色列出動飛機轟炸支持巴解游擊隊的敘利亞軍隊,使巴解游擊隊失去“靠山”。當時的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斯接到海珊國王的求援信後,與美國進行了協商,然後向以色列轉達了約旦方面的請求。時任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對約旦的求援採取何種態度,無從知道。不過就在那幾天裡,約旦政府軍重創了巴解游擊隊,打死了至少4000名巴勒斯坦游擊隊員,打傷無數。事後有些巴勒斯坦人稱,以色列雖然沒有出動空軍支援約旦政府軍,但很有可能向約旦方面提供了武器,才使巴解游擊隊落敗。

事件影響

約巴之間的這次嚴重流血衝突被巴解稱為“黑九月事件”。1970年夏,巴解組織在約旦的武裝人員總數約為5萬人 。有一種說法是7萬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僅僅在約旦首都安曼及其周圍就有52000人。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僅有3000到5000人逃離約旦來到黎巴嫩避難。阿拉法特所在的巴解組織主流派“法塔赫”由於許多領導人和最善戰的戰鬥人員陣亡而陷入混亂狀態。巴解組織被逐出約旦,失去了反以的重要基地,被迫轉移到黎巴嫩境內開展活動。
黑九月事件使約旦與巴解組織的關係徹底破裂,並導致了巴解組織及其游擊隊對約旦的猛烈報復。 1971年9月, 在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一次會議上建立了一個在國外發動襲擊和執行暗殺任務的秘密組織——“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決定對約旦發動復仇戰爭。1971年到1973年間,巴解組織把推翻約旦國王海珊的“傀儡皇家政權”作為它的鬥爭目標。“黑色九月”實施了對約旦的一系列襲擊,同時約旦當局進行報復,逮捕了一批巴勒斯坦人。
黑九月事件也惡化了約旦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戰爭過程中,圍繞著如何解決約巴衝突,阿拉伯國家出現了極大的意見分歧。九月戰爭結束前後,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斷絕了與約旦的外交關係。利比亞和科威特分別取消了給予約旦的2520萬美元和3920萬美元的年度援助金。
1972年3月,在將巴勒斯坦游擊隊全部逐出約旦半年之後,海珊宣布一項計畫,要在以色列從約旦河西岸撤出後建立一個約旦統治下的“阿拉伯聯合王國”。聯邦包括兩個自治區——東岸的約旦地區和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如果人民願意,其他任何被解放的領土”都可以加入巴勒斯坦地區。海珊計畫立即在阿拉伯世界引起激烈的爭論: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表示支持,但其他國家的阿拉伯人則群起攻之。巴解組織堅決反對,宣布恢復軍事行動以推翻海珊。直到約旦在1982年宣布放棄這一計畫,雙方的衝突才得以緩解。
1994年,約旦與以色列簽定了和平條約,成為繼埃及之後第二個與以色列實現和平的阿拉伯國家,中東和平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