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派幼兒遊戲理論

精神分析學派幼兒遊戲理論(psychoanalytic school's theory of children play),亦稱“發泄論”、“補償論”。一種遊戲理論。以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為代表。主要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遊戲,認為天生的欲望是一切機體生存的基礎,動物本能的欲望可以直接表現,人的欲望因常受壓抑而不能隨意表現。遊戲可促使兒童發泄他們內在的抑鬱和壞的情感,從而擺脫和消除它。如在遊戲中打娃娃、打小動物出氣,以發泄在現實生活中因受成人責備而產生的抑鬱。兒童天生有種種內在的需要和欲望,限於生活的客觀環境條件,不能為所欲為,從而內心產生抑鬱,易導致自私、愛搗亂、發脾氣、怪癖等不良行為。因此,兒童要在遊戲中抒發情感,減少憂慮,發展自我力量,以應付現實環境,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欲望與需要,從而得到正常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神分析學派幼兒遊戲理論
  • 外文名:psychoanalytic school's theory of children pla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