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是指在粵港澳三地,以交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為基礎,伴隨著微信各種服務促進三地互聯互通、融合發展,以智慧出行和消費為代表的的獨具特色的大灣區智慧生活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
  • 來源:《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報告》
簡介,智慧出行,跨境支付,智慧民生,智慧辦公,展望未來,

簡介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基本成型。伴隨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微信上各種服務正不斷促進粵港澳三地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讓“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 條件下的粵港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灣區智慧生活圈。
騰訊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報告》顯示,廣東省高速公路2018全年微信支付交易筆數月複合增長率20%。內地微信用戶今年1月份在香港和澳門的跨境支付日均筆數,分別為去年同期的3倍和10倍。以智慧出行和消費為代表的智慧生活圈在粵港澳大灣區初步成型,“智慧生活圈”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名片。

智慧出行

廣東2400條高速公路收費車道已支持微信支付MTC掃碼支付和車牌無感支付,並實現了ETC無感支付的發行,全省高速公路收費站實現70%覆蓋。
深圳通+、羊城通乘車碼、廣州捷運乘車碼、騰訊乘車碼等各類乘車碼類小程式在廣東全省累計服務用戶超過4000萬。
在廣深兩地,全部公交線路和全線捷運閘機已經100%支持使用微信支付。
廣東省高速公路2018全年微信支付交易筆數月複合增長率20%。
港珠澳大橋收費站已開通微信支付過橋;跨境巴士開通智慧票務;廣深港高鐵已開通支持微信支付。
廣州、深圳、珠海的渡輪郵輪碼頭全面支持微信支付線上線下快捷預定和電子票便捷通行服務。
深圳羅湖、福田、皇崗、深圳灣、文錦渡五大陸路口岸停車場亦已全部開通微信無感支付。

跨境支付

2018年10月,微信香港錢包開始為香港用戶提供內地移動支付服務,目前已支持近百萬家商戶,涵蓋線上線下多種類型,全面覆蓋旅食住行等多個領域。
內地微信用戶2019年1月份在香港和澳門的跨境支付日均筆數,分別為2018年同期的3倍和10倍。美妝、日用零售、便利店、免稅店、珠寶成為赴港澳遊客消費金額最多的場景;女性用戶在港澳的移動支付消費金額占比高達70%;90後廣東遊客在港澳移動支付消費筆數占比超過一半,成為赴港澳旅遊、消費的絕對主力。
DiDi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支付自動計算匯率。
在澳門乘坐計程車可以用小程式叫車,並用微信支付進行付款。

智慧民生

微信“粵省事”小程式開設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專題,通過共享數據和電子證照,在57項政務高頻服務事項中,41項實現最多跑一次,還有10項實現0跑動。
業務辦理流程上,“粵省事”小程式實現民眾辦事申請表格少填數據項798項,材料提交減少13份,辦事少跑4次。
微信城市服務中廣東省使用過出入境業務服務的累計用戶數超過1300萬。

智慧辦公

截至2019年2月,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有近20萬人在使用企業微信辦公,其中包括太古集團、H&H(健合)集團、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百佳超市、瑞銀香港等企業。智慧辦公、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區等更多的智慧生活方式與形態正不斷加入到“智慧生活圈”之中,幫助提升社會效率,促進數位化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與網際網路數字科技產業發展,加速經濟融合,推動構築宜業、宜商、宜居、宜學、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展望未來

智慧生活圈惠及各地用戶出行和人員交流,正在孕育大灣區新生活形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名片。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以微信跨境服務為代表的科技套用推進了粵港澳三地生活方式的快速融合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智慧生活走出去的“樣板間”,向全世界輸出獨有的中國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