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安德烈伊奇·米羅拉多維奇

米哈伊爾·安德烈伊奇·米羅拉多維奇

米哈伊爾·安德烈伊奇·米羅拉多維奇 Count Mikhail Andreyevich Miloradovich1771年10月12日-1825年12月26日 。拿破崙戰爭時期傑出的俄國上將。他思路清晰,靈活而且反應快,屬於膽大心細的一類。在1812年的追擊戰中,他給了達武、內伊和歐仁的軍隊以很大的打擊。後在十二月黨人起義時被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哈伊爾·安德烈伊奇·米羅拉多維奇
  • 外文名:Count Mikhail Andreyevich Miloradovich
  • 出生日期:1771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1825年12月26日
人物生平,沙俄悍將,大追擊戰,黨人迷霧,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沙俄悍將

冬宮64將之一的米羅拉多維奇雖然他出身俄羅斯貴族,但因其家族本是塞爾維亞人,故他也有塞爾維亞血統。1799年,他效力於蘇沃洛夫麾下,參加在瑞士與義大利對法國的戰爭,獲得了很多的榮譽並擔任先遣隊司令官。1805年晉升中將,在庫圖佐夫麾下參加奧斯特里茨戰役,先是在Enns與Krems的戰鬥,接著參加了12月2日的決戰,率其縱隊死守普拉欽(普拉岑)高地。
米羅拉多維奇上將米羅拉多維奇上將
由於在對土戰爭中表現突出,1806年米羅拉多維奇被授予鑲嵌鑽石並刻有銘文“為了您的勇猛與解放布加勒斯特”的寶劍;1807年在Obile?ti(今羅馬尼亞境內)擊敗土耳其人。由於在1809年的Rassevat堡壘(保加利亞)戰役中表現突出,1810年被授予步兵上將銜。

大追擊戰

拿破崙侵俄戰爭期間,米羅拉多維奇又一次展現了名將風範。博羅季諾戰役中先是擔任國民預備軍司令,拿破崙占領是又率領後衛部隊殿後。他在莫斯科城下與繆拉達成的停火協定,讓俄軍完整撤出莫斯科,否則就抵抗到最後一人。拿破崙撤退時,米羅拉多維奇在維亞濟馬一戰中擊敗法軍。這次戰役體現出他大膽凌厲的作風。他在11月2日晚敏銳覺察達武軍和其他法軍之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當時法軍沿公路的撤退隊伍長達60英里,朱諾第VIII軍打頭陣,已經到達多羅戈布施,後面跟著近衛軍,繆拉騎兵軍,內伊第3軍;歐仁和波尼亞托夫斯基已達維亞濟瑪東郊,達武尚在更東面的費德羅夫斯科伊。14000人的達武本是拿破崙的後衛,此時卻難以完成後衛任務,以至拿破崙不得不命令內伊固守維亞濟瑪,以掩護其後的歐仁、波尼亞托夫斯基和達武先撤,進而接替達武的後衛任務。究其“失職”之原因,乃是因為第1軍幾乎從一開始就被哥薩克“貼身關照”,與之保持不間斷的短兵相接。對一支退軍來說,這種消耗是驚人的——不單是達武軍,即是波尼亞托夫斯基,歐仁和內伊軍,在撤退的17天裡也有一半人馬掉隊或成逃兵。由於受到不間斷襲擾,以及補給的缺乏,第1軍行動遲緩,處境愈發被動,直到拉開了與歐仁等人的距離。對於拿破崙的意志來說,一個“摩擦”在這時就出現了——米羅拉多維奇迅速意識到這是吃掉達武軍的絕好機會,於是在11月3日早晨8點,不等南邊兩個步兵軍(符騰堡歐根親王第II軍,奧斯特曼-托爾斯泰第IV軍)的開到,全力攻進這個缺口。戰役中俄軍損失1800人,法軍則損失6000-8000人,其中4000人被俘。
米羅拉多維奇將軍帶領所部攔擊內伊。 但他的連續幾次攻擊都被無畏的內伊擊退。米羅拉多維奇也不想硬拼,改變了戰術。他把部隊部署在克拉斯內周圍空地中,築起工事,把大炮推上幾塊高地。內伊想匯合主力必需過克拉斯內,俄軍可以以逸待勞。 內伊第二天到達俄軍主陣地前,立即下令進攻。攻擊縱隊突破了俄軍第一道防線,繳獲了兩門大炮。可是法軍僅剩的6門大炮全部被俄軍的密集炮火打壞。內伊發起了一次次頑強衝鋒,士兵的勇氣不亞於在博羅迪諾進攻棱堡,但這是徒勞的,俄軍兵力火力太強,很多法軍士兵倒下,仍始終打不開第二道防線。冬季的白天短,夜幕降臨,暫時收兵。內伊環視四周,只剩下1500名沒帶傷的士兵,及2,3千輕重傷員。這些人的軍裝已辯不清顏色,且一個月來沒吃過幾頓飽飯。內伊清楚地知道,再這么打,下一天就是他的末日了。 剛入夜,一名的俄軍信使到了,他帶來了米羅拉多維奇將軍的勸降書。米羅拉多維奇很敬佩內伊的勇敢,勸降書甚至寫得充滿了歉意,並給內伊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保持內伊和所部法軍的一切榮譽,保證照顧傷病員。內伊立刻給予拒絕:“法國元帥永遠不會投降。”夜深,俄軍又開炮了,各高地上的炮群齊射,猶如火山噴發。內伊考慮後下定了決心,他召集所有高級軍官,下答了一條簡短的命令:“我們向回,朝斯莫棱斯克前進。”最後內伊輾轉迂迴渡過第聶伯和的時候只剩下800人。
15日他又攔住了歐仁·德·博阿爾內的退路,讓歐仁投降,歐仁勃然大怒,重新將第13和第14步兵師殘餘組織起來向西衝突。米羅拉多維奇有意將防線後退,然後突然亮出火炮,將這2個可憐的法軍步兵師撕的粉碎。歐仁知道強攻奪路不能取勝,忽然心生一計:他令第14步兵師全部集中到左翼(東邊),擺出一幅要決戰的姿勢。米羅拉多維奇果然中計,把2萬人全部調過去包圍這個師,集中到了法軍左翼,而就在米羅拉多維奇變換位置的時候,歐仁的右翼正面已暢通無阻了,於是他又迅速集結那3千多人從俄軍陣線的空隙中逃了出去。 米羅拉多維奇見追不上歐仁,只好放棄,讓全軍去圍達武,這回他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圍住達武。結果達武又被拿破崙親自出兵解救。之後,米氏的部隊一直是追擊拿破崙“大軍”的先鋒。1813年在包岑戰役中指揮聯軍後衛部隊。在Kulm大捷與Leipzig戰役中都擔任了俄普聯軍指揮。1814年米羅拉多維奇擔任聯軍荷蘭分遣隊司令。

黨人迷霧

從1818年到去世,米羅拉多維奇一直擔任聖彼得堡軍事總督。1825年12月26日(俄歷12月14日)參與鎮壓參政院廣場上的十二月黨人起義,由於在軍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差一點就說服了激進的起義領袖彼得·卡霍夫斯基,但卻被後者被擊斃。

人物評價

現代俄羅斯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 博里烏哈諾夫在《米羅拉多維奇伯爵的陰謀》一書中推測,米氏可能是十二月黨人起義的秘密領導人之一而並非起義的犧牲品。他認為黨人們早已計畫好在起義成功時推舉米氏為獨裁者,在失敗時就將其殺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