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

基本介紹

  • 本名: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
  • 民族族群:俄羅斯
  • 出生地:頓河繼申斯克鎮
  • 出生時間:1905
  • 去世時間:1984)
  • 主要作品:《靜靜的頓河》
  • 主要成就: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人物經歷
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俄羅斯作家.蘇共黨員.蘇聯科學院院士(1939年起).蘇共中央委員(1981年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65).出身於頓河繼申斯克鎮一個磨坊主家庭,母親是哥薩克.13歲時爆發了十月革命,少年時代在戰火中度過.1920年起當過征糧員、搬運工人、辦事員.1923年參加"青年近衛軍"文學團體並在《少年報》發表最初的幾篇小品文.1926年出版以國內戰爭時期頓河地區尖銳複雜的鬥爭、人們在這一大變動中尋找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對新世界誕主的嚮往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頓河的故事》.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共4部,先後於1928、1929、1933和1944年出版)的寫作和問世,是蘇聯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位成熟的天才突然出現在文壇,使評論界為之吃驚.這部長篇史詩通過主人公葛利高里·麥列霍夫一家三代的遭遇,描繪了1912—1922年發生的二次戰爭在頓河哥薩克生活中所引起的劇烈變化.葛利高里二次投奔紅軍,三次參加並領導叛亂的次坷道路,特別是他這個強有力的個體,在大動亂中尋找不到真理而碰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的悲劇命運深深地吸引了廣大讀者.1932年發表描寫農業集體化的長篇小說《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第二部1960年出版.衛國戰爭時期肖洛霍夫寫了許多通訊、特寫、短篇小說.1934年發表反映衛國戰爭的良篇小說《他們為祖國而戰》的部分章節,新版仍未完稿.最後一部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於1956年最後一天和1957年第一天首先在《真理報》連載.肖洛霍夫被譽為"頓河史詩"的作者,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並得到東西方一致承認的著名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