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平泉縣

簡陽平泉縣

簡陽市草池鎮往三岔方向走,大約朝福田鄉去的路口對面是古平泉縣遺址。上世紀六七十年,有村民發現一塊大石頭,準備開成小塊抬回家做牆腳石。不料開出一正方形的槽,裡面放了一塊同樣是正方體的不明物件,很沉。農民們以為是烏金,打算用鋼鋸鋸開,各人分一塊。但怎么也鋸不開。又拿到鎮上的鐵匠鋪,打算用炭火將其溶化。燒了很久,那傢伙不僅不化,連顏色也不變一點,依舊呈烏黑色。無奈,只好用大錘將其打碎成幾塊,一人拿一坨回家。有人將它丟在裝了碳氨的口袋裡,半年過後,沒有絲毫銹損。這玩藝兒究竟是啥,至今無人破解。 資料記載,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0年)設婆閏縣,據簡州大約九十里(地點不詳),隋開元(公元598年)移縣治到賴黎池,改名平泉縣。到元代元二十年(公元前1283年),併入簡州,存在時期大約600多年。1957年修簡三公路,出土的碑文記載:“平泉有九井十三廟”。如今,遺址上,依然可見石獅、老井等殘跡。民間傳說,唐代大天文學家李淳風曾在婆閏待過,縣治移平泉後,或許有其腳跡。這塊大石或石槽里的不明物,可能與天文星相有關。也有人提出,會不會是火星隕石?但隕石有這么硬嗎?連鋼鋸都鋸不動,而且鋸掉表面的氧化物,內層卻閃閃發光。再說,這么硬,又咋個做得成方整的物體放進石槽的呢?總之,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朝代,竟然能鑄造出這等神奇的鑄件,不能不說是一件了不起的舉動有人建議將它送省上有關部門檢驗。但無人牽頭,只好繼續由農民繼續持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陽平泉縣
  • 遺址地點:簡陽草池鎮平泉鎮
  • 年代:隋開元年間
在中國古代人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至今還沒有任何考古學家來揭開那神秘的面紗,著名未解謎團的有四川的三星堆遺址,秦始皇陵當然還有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誰?
在簡陽也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比如說簡陽的簡字由來的賴簡池身在何地,夜月洞修建的年代是多少,簡陽蠻子洞是否就是簡陽原先存在的民族?當然還有簡陽白塔,有人根據塔第五層東面楷書“釋迦舍利”匾額,推斷白塔是安葬高僧衣缽或遺骸的,至於是什麼人的,由於地宮從未挖掘過,無從考證。另一種說法是“鎮瀾塔”,據說宋代的沱江河並非是現在的位置,那時的沱江河岸離現在的位置已約二里之遙,當時白塔就建在沱江西岸水濱,是用以 “鎮壓波瀾”,防止洪水危禍人間的,故白塔又有“回瀾塔”之迷的說法。當然這些未解之謎被眾人編成了傳說,至今仍然眾說紛紜。
說了那么多,現在流傳最廣的還數簡陽平泉縣遺址,有人會說平泉縣會不會就是簡陽平泉鎮啊,錯了,平泉縣這地名由來的年代那比平泉鎮相差甚遠,還有人問草池平泉縣這就是傳說嗎?其實真實的平泉縣的確在簡陽地界上出現過,曾經著名詩人蘇軾還是平泉縣令的好友,曾經還為此題過詩,現在值得一提的是它為啥在最繁華的時候,卻踏平成了廢墟?
平泉縣九龍井平泉縣九龍井
簡陽平泉縣對於現代人會感到非常地詭異,其實了解簡陽文化的人都知道草池鎮原先的地名就叫做平泉壩。簡陽平泉縣故址為於草池鎮平泉村,今白鶴觀對岸,在1957年修簡三公路時卻挖到了許多殘石與雕刻,其中有一座石碑令許多考古學家都感到十分意外,殘碑上刻著平泉有九井十八廟,從此平泉縣的歷史就被許多考古學家感到好奇,直到70年代在這裡挖到了許多寺廟,房屋殘留的遺蹟,據當地人回憶挖出的遺址多達幾十處更是為平泉縣的歷史添加了神秘的色彩,因為那時正處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多殘石都拿去修豬圈,當階石了,據說這裡還挖到許多古墓,其中還有太子墓,因為我不太了解為此不再多說了,當有人問當地老人知道平泉縣遺址否?許多人都一問三不知,卻流傳著犯了 孝子案踏平平泉縣的傳說,要說平泉縣沒有人提起,其實還是有資料記載的,而且那時的平泉縣還非常地出名,據文獻記載大約在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0年)設婆閏縣(平泉縣前身),據簡州大約九十里(地點不詳),隋開元(公元598年)移縣治到賴黎池,改名平泉縣,縣治在簡州西南六十里,即是今天的草池鎮,當時改名平泉縣的原因,是因為縣之旁“有泉涌池”恐怕就是賴黎池吧?,所以叫平泉,到元代元二十年(公元前1283年),併入簡州,存在時期大約600多年。1957年修簡三公路,出土的碑文記載:“平泉有九井十三廟”。如今,遺址上,依然可見石獅、老井等殘跡。平泉縣自古以來非常秀麗,尤以縣西兩里的白馬灘風光最為迷人,據說簡陽四大狀元王歸璞曾在比建草堂。其中還有一口九龍井據說永不乾枯,曾經簡陽多次鬧荒災,其他井都乾枯,唯獨這口井舀一碗水,過後還會滲大約一碗的水出來,極為神奇!根據考察,古平泉縣治距今草池堰場鎮2.5公里,跨白馬灘,石糞凼,國防,平泉四村交界處。城垣早起蕩然無存,至今遺址為城內以小橋為中心的絳溪兩岸農田內,時有瓦礫出土,可見當年的街道繁華。更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有位平泉縣令名叫任孜。任孜是北宋神宗熙時,年已六旬,尚在做平泉縣令,並且在熙寧七年(公元1024年)卒於任所。他的好友蘇東坡(也就是蘇軾)作有《京哭任遵聖》詩。任孜遵聖,他還有個弟弟叫做任伋,字師中,兄弟兩人皆是眉山人,蘇軾的同鄉。任氏兄弟並“知名於時”,人稱“大任”,“小任”,是蘇軾父親蘇洵的朋友,後來也成了蘇軾,蘇轍的朋友,多有唱和。蘇軾詩集中,就有《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答任師中次韻(來詩勸以詩酒自娛)》、《泊南牛口期任遵聖長官到晚不及見復來》、《京師哭任遵聖》、《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任時知瀘州,亦坐事對獄)》等詩。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得知,任氏兄弟都是和蘇氏兄弟一樣,“哀哉命不偶,每次才得謗的人物。而任孜更是“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貧欲死”。六十歲了,還在簡州平泉縣做一個小小的縣令,後來還客死任所,無錢安葬。這也是簡州歷史上一位真實的廉政清官
平泉壩遺址的風光平泉壩遺址的風光
平泉縣四大門
平泉縣城東門當在白鶴觀與飲馬井之間;西門在今龍潭溝口東、醒酒石附近,俗稱為西門溝;南北兩門因地理位置的偏僻,至今仍然沒有任何的文獻記載,這也算是平泉縣其中的一大謎團了吧,但從四周地理環境來看,南面環山,北面繞水,系依山為城,傍水為池。按地形推算,遺址東西長約一點七公里,南北闊約一公里。平泉縣衙門位於平泉壩廟子山下,面南而立,約距今百來年來尚存石牌坊一座,平泉故城內水源充足,絳溪河沿城回折向南,經城中再折向北東流去,形如頭朝左橫的“弓”字
平泉壩遺址平泉壩遺址
神秘的簡陽平泉縣神秘的簡陽平泉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