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理

節理

節理,也稱為裂隙,是岩體受力斷裂後兩側岩塊沒有顯著位移的小型斷裂構造。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理
  • 外文名:joint
  • 拼音:jié lǐ
  • 本質:一種常見的構造地質現象
  • 所屬學科:地質學
簡介,分類,原生節理,次生節理,

簡介

節理,岩石中的裂隙,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
花崗岩節理花崗岩節理
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
地殼上部岩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通常,受風化作用後易於識別,在石灰岩地區,節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
節理是地殼上部岩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

分類

按節理的成因,節理包括原生節理次生節理兩大類。

原生節理

原生節理是指成岩過程中形成的節理。例如沉積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縮形成的柱狀節理,岩漿入侵過程中由於流動作用及冷凝收縮產生的各種原生節理等。

次生節理

次生節理是指岩石成岩後形成的節理,包括非構造節理(風化節理)和構造節理
柱狀節理台柱狀節理台
其中構造節理是所有節理中最常見的,它根據力學性質又可分兩類:張節理剪下節理。前者即岩石受張應力形成的裂隙,後者即岩石受切應力形成的裂隙。沿最大切應力方向發育的細而密集的剪下節理,稱為“劈理”。
非構造節理,由外力地質作用形成的,還包括岩石在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節理,如風化作用、山崩、地滑、岩溶塌陷、冰川活動或人工爆破等引起的節理,常局限於地表淺處。
通常,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
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
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
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
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前三種最為常見。其次,節理的分類還可以節理的走向與區域褶皺主要方向、斷層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線形構造的延伸方向等關係而進行,可劃分為三種:
縱節理
兩者的關係大致平行。
橫節理
二者大致垂直。
斜節理
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皺軸延伸穩定,不發生傾伏的話(水平褶皺),則走向節理相當於縱節理,傾向節理相當於橫節理,斜向節理相當於斜節理。在認識節理的形態及其名稱以後,也可以適當地作些力學分析研究,如節理與褶皺的關係,節理的形態與受力的關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