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嶺古道

箬嶺古道

箬嶺古道又稱千年古官道,始建於隋朝,是當地郡守徵調民眾開闢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戰略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箬嶺古道
  • 又稱:千年古官道
  • 始建隋朝
  • 作用:通往沿江、中原的戰略要道
  • 用料:青石板鋪就
  • 所在村落:許村
  • 景點:歙縣箬嶺關忠烈廟
自然資源,徒步旅遊指南,自然景觀,民俗文化,

自然資源

古官道由青石板鋪就,自許村直達黃山腳下的譚家橋。沿途植被垂直分布顯著,峰巒疊幛,陰雨天山上雲霧繚繞,遠觀如黃山雲海,身處其中則又似雲中漫步。古道邊沿途設有古涼亭供行人車馬歇腳。古道深處村落處處,遊人可以在村中隨意打尖,品嘗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等特產。箬嶺關現仍存有屯兵城樓和古汪公廟遺址。今天走訪官道,不僅可以翻山直達黃山,更可沿途訪古探幽,親近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完美融合的景區。
箬嶺古道

徒步旅遊指南

從古徽州府——歙縣出發,坐上去許村的中巴,花8塊錢車費就到了千年古鎮——許村。境內文物眾多,有八座牌坊、廊橋、亭、古民居、古祠堂等景點,由於開發的較晚,商業化不濃,村民又好客熱情,是背包族的理想去處。現門票價40元,如果人多,導遊可免費,否則70元/次。對於外地人看這文化底蘊很深的景區,如果沒有導遊講解參觀就沒意思了,因為深藏在這古老建築的背後是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傳奇故事,聽後才了解、知曉由來。
鎮內飯店有高陽、大眾兩家,衛生狀況還好,吃飯時要問清價格,明白消費,免得吃後扯皮。住宿在80——120元/人*晚。在明清時期是繁華重鎮。無論是陸運還是水運,這裡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更在徽商興起後,成為重要的糧食、鹽和山產的是近十里的貿易集散地。“歙南有峪嶺關,歙北是箬嶺關”,千年徽(州)安(慶)古道下可到歙縣、杭州,上可通安慶、南京,太平(黃山區譚家橋)。現境內保存最完整的青石板古道是山上20公里。不過離許村鎮裡有16公里,可以租機車(一般在30——50元)或農機車(15元/人)。半個小時左右到達山腳,開始了我的徒步之旅。
自駕路線:合肥繞城高速/新橋國際機場方向——南京/安慶/包河大道方向——銅陵/福州/安慶/G3方向——S103——九華山/黃山市/蕪湖/宣城方向——徽州區/歙縣出口——X010——X007——許村

自然景觀

徽(州)安(慶)古道又稱箬嶺千年古道,始建於隋朝,是當地郡守徵調民眾開闢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戰略要道。山上完好的保存了青石板古驛道,漫步其間,仿佛時光倒轉,不知今昔何年。驛道兩旁千年沉澱的人文景觀有汪公廟(徽州隋唐時的越國公汪華,後被尊稱為神靈)等與自然山水相交融,相得益彰,古樹、清泉、竹海、村落、古橋、茶園******造就了清秀與恬靜。隨時隨處都是絕美的圖畫,隨時都有意外的驚喜。
在古道上且玩且走,無數少年時背誦的詩詞歌賦從記憶深處翩然而出,又立刻被注入鮮活的生命,在青山、綠水、修竹、飛鳥間自由飛舞。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到這裡來背詩,因為這裡是詩的家園,在這裡,詩是真實而又平易的,掛在樹梢上、長在田野里、流淌在小溪中,一不小心就會觸到他,從此,臉上便多了一分恬靜,心田裡長出紫色的小花。
當日,安徽著名徽商古道歙縣箬嶺關千年古廟忠烈廟經過修復後正式落成。這座古廟有著1300多年歷史,為紀念開闢徽商古道的徽州先祖而建。日前,在當地徽商文化研究會和民間投資的協助下,當地政府對古廟進行整理修復。

民俗文化

古道深處村落處處,村民民風淳樸、好客熱情。玩累了,口渴了,肚餓了,到農家小院內,喝有名的黃山高山雲霧茶;吃一頓原色原汁原味的農家宴。我與農家商量好,晚上來個清燉土雞煲,以犒勞犒勞自己。來個自選自宰自下作料,嘗自己的烹飪手藝,自然樂在其中。山上可盡情享受山雞、野豬等野味,高山玉米糊、山芋、瓜菜、野生獼猴桃、野草莓******
夜裡聽老人講茶坦傳奇,有“茶茶坦,板門面,家家戶戶開店面”的繁華鬧市盛景,有奇特的地理現象“高山五里湖”,有冬暖夏涼的土城之門“天星洞”,有傳奇土特產“柳葉魚”。傳說古時,一個要飯的來茶坦乞討,每家給了一大碗的米飯,夾了些蔬菜給他,並說因為家窮,買不起魚肉,請不要見怪。討飯的邊吃邊說,有飯吃已是難得,何敢言魚。說著就離開了,也不言謝。一會兒,又匆匆趕回,說村邊水坑裡儘是柳葉魚,為何不捕捉·村人不信,跑去一看,果見一種似柳葉的小魚在水中游擺。從此茶坦吃到當地獨有的魚。原來這討飯是半仙,見茶坦人心好,扯了一把柳葉投入水中,就變成了魚。 困了,就睡在農家木板床上,拋開都市的喧囂、煩擾瑣等事,聽聽山里獨有的妙聲,進入夢境。
第二天早晨,山里雲霧繚繞,背起行囊,繼續旅程。來到了歙北天險箬嶺關,因這裡箬竹長勢茂盛而得名。海闊天空,現仍有“天險重開”四字刻於門洞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