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竹

筠竹

筠竹,陝西省稱此竹叫斑釣竹,是淡竹的變型。安吉竹種園從外地引入,該竹幼竿綠色,以後竿面由下而上漸次出現茶褐色斑點或斑紋,斑點邊緣界限清晰,邊緣的顏色深濃,越向中心顏色越淺,斑點在竹竿上分布無一定規律,大小各異。當年生竹即顯斑,隨竹齡增長,斑色變濃,斑點增多。

基本介紹

物種簡介,歷史引證,同屬變種,

物種簡介

筠竹,別名,花斑竹(河南)
與原變種之不同處在於竿漸次出現紫褐色斑點或斑紋。
產山西、陝西和河南等省。模式標本采自鄭州河南農學院竹子栽培園。
筍味淡;竿色美觀,篾性韌,緻密,為河南博愛“清化竹器”的原材料,適宜編竹器及工藝品。

歷史引證

唐 李賀 《湘妃》詩:“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 蓋 湘水 。” 王琦匯解:“《方言》: 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此以筠竹稱斑竹, 秦娥 稱二妃,殊不可解,或字之訛也。一本注秦娥 ,下云:‘一作神娥。’又見《廣西通志》載此詩,‘筠竹’作‘斑竹’,‘秦娥’作‘英娥’,下文‘蠻娘’作‘蠻風’,似覺順遂,但不知本於何書,未敢從也。” 姚文燮 集註:“言筠竹不死,蠻娘吟弄,淚花染綠,情相續也。”

同屬變種

淡竹(原變種)
竿高5-12米,粗2-5厘米,幼竿密被白粉,無毛,老竿灰黃綠色;節間最長可達40厘米,壁薄,厚僅約3毫米;竿環與籜環均稍隆起,同高。籜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綠色,常有深淺相同的縱條紋,無毛,具紫色脈紋及疏生的小斑點或斑塊,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暗紫褐色,高約2-3毫米,截形,邊緣有波狀裂齒及細短纖毛;籜片線狀披針形或帶狀,開展或外翻,平直或有時微皺曲,綠紫色,邊緣淡黃色。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葉舌紫褐色;葉片長7-16厘米,寬1.2-2.5厘米,下表面沿中脈兩側稍被柔毛。花枝呈穗狀,長達11厘米,基部有3-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無毛或一側疏生柔毛,鞘口繸毛有時存在,數少,短細,縮小葉狹披針形至錐狀,每苞內有2-4枚假小穗,但其中常僅1或2枚發育正常,側生假小穗下方所託的苞片披針形,先端有微毛。小穗長約2.5厘米,狹披針形,含1或2朵小花,常以最上端一朵成熟;小穗軸最後延伸成刺芒狀,節間密生短柔毛;穎不存在或僅1片;外稃長約2厘米,常被短柔毛;內稃稍短於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鱗被長4毫米;花葯長12毫米;柱頭2,羽毛狀。筍期4月中旬至5月底,花期6月。
變竹(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幼竿無白粉或微被薄白粉,分枝以下各節的籜鞘背面具雲霧狀淡褐色縱長斑紋。產河南博愛、沁陽等縣。模式標本采自鄭州河南農學院竹子栽培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