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訣

《筆法訣》是古代講述書法用筆的口訣,也是比較早的書法理論。《筆法訣》版本很多,但以唐太宗李世民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總結的兩個版本較為著名,影響也較為深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筆法訣
  • 分類:書法
  • 地區:中國
李世民《筆法訣》,原文,注釋,譯文,王羲之《筆法訣》,

李世民《筆法訣》

原文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⑴;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⑵;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⑶。
所資心副相參用,神氣沖和為妙⑷,今比重明輕,用指腕,不如鋒芒,用鋒芒不如沖和之氣,自然手腕輕虛,則鋒含沉靜⑸。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⑹。
虞安吉雲⑺: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⑻,乃轉自取拙,豈是書邪?縱放類本,體樣奪真,可圖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⑼,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室也⑽。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⑿,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⒀。及其悟也,心動而手均⒁,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⒂,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⒃。

注釋

(1)神:神采。精魄:精神靈魂,靈性。態度:形態、風采。
(2)心:筆心。指筆的主毫,主鋒。
(3)以副毛為皮膚:副毛,指主毫外圍的部分,即副毫。副,有輔佐之意。劉載《藝概·書概》:“筆心,師也;副毫,率徒也。”皮膚,字的外表色澤。運筆時,整個筆鋒全部著紙,則萬毫齊力,不但字有筋骨,外觀也圓滿滋潤。
(4)神氣沖和:精神氣韻恬靜中和。
(5)比重明輕:比較輕重。鋒芒:指筆鋒。手腕輕虛:手腕放鬆自然,執筆指實掌虛。
(6)心合於氣:心,指思想意念。氣,哲學上講“氣“是宇宙中的物質存在,這裡也指氣韻。
(7)虞安吉:生平不詳。唐韋續《墨藪·九品書人論》說他為晉人。並列其正、草、大篆為上之下品。
(8)書意:書法的意趣。象本:本,臨本,摹本。“象本”即與臨本臨摹得非常相像。
(9)縱放類本,體樣奪真:放,通“仿”。縱然摹仿得和臨本一模一樣,非常逼真。未可稱解筆意:不能稱得上理解筆意。
(10)借“東施效顰”的故事喻學習書法只摹其形,而不懂其奧妙所在。
(11)始學得其粗:開始學書臨摹字的外表,僅得皮毛,未得其精:沒有得到書法的精髓。
(12)用筆太慢字則滯濁無筋,用筆太快則病弱而缺乏骨力。
(13)橫筆側鋒會因為運行鈍慢而字跡臃腫,豎筆直鋒運行又會使字形乾枯而筋骨裸露。
(14)心動而手均:隨心而動,用力均勻。
(15)圓者中規,方者中矩:方圓都能書寫自然,合乎規矩。
(16)自己的意會與神韻融為一體,達到自然天成。

譯文

字以神採為靈魂,若無神采,字就沒有姿態風度;以主毫表現字的筋骨,主毫若沒有彈性,字就不能勁健有力;以副毫表現字的“皮膚”,副毫如不圓順,字就不光澤溫潤。主毫與副毫相互合用,萬毫聚力,“神”與“氣”相衝和最為奇妙。比較一下輕重,運用指腕不如運用筆鋒,運用筆鋒不如氣性沖和,這樣才能手腕輕虛,筆鋒也就自然沉靜。寫字時意念與氣韻相融合,心神互用,只要心意沉著冷靜就可以了。虞安吉說:不懂得書法意趣的人,雖然一筆一畫都像臨本,這是自取其拙,怎么能叫書法呢?即使寫得和範本一模一樣,也只能是學得形似,還不算明白其筆意,這就像東施效顰一樣,根本不知道西施美在何處。所以初學書法僅學其外表,得其粗略,根本未學到其精髓。書寫太慢則滯濁少筋,太快又病弱無骨。橫用鋒側執筆會因為運行遲緩而字跡臃腫,豎筆直鋒運行又會使字形乾枯而筋骨裸露。等到有所領悟的時候,手自然會隨心而動,揮運自如,該圓的圓,該方的方,方圓都合規矩,粗處能夠細挺,細處能夠勁健,長短合宜,沒有顯得太過或不足之處。意態與神韻自然融合,渾然一體,就達到了隨心所欲、不期然而然的書寫境界了。

王羲之《筆法訣》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而疾掩。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圓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
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
“艾”須上磔扭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躪礫,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採摭箐葩,芟剃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缺於師授,則眾病蜂起,衡鑑徒懸於暗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