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75歲的威尼斯電影節在台北時間8月30日凌晨開幕,紅毯星光寥寥。《贖罪》做為開幕影片人多勢眾,男女主角均成追逐焦點。而唯一可與其抗衡的是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張藝謀,他遭遇的問題與馬可·穆勒對中國電影的偏愛有關,因主競賽單元23部影片中中國影片占4部,他如何把握友情與獎項的平衡成為威尼斯熱門話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 活動類別:電影節
  • 地點:威尼斯
  • 次數:第64屆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電影節簡介,完全獲獎名單,更多資訊,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譯名:節選修訂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Brian DE PALMA
演員:凱爾·奧尼爾Kel O'Neill
丹尼爾·斯圖爾特·謝爾曼Daniel Stewart Sherman
類型:戰爭
國別:美國
時長:90分鐘
概述:本片講述了在伊拉克衝突中作戰的年輕美國大兵的故事,並將側重點集中在了多媒體覆蓋下的現代戰爭模式上。由於年輕人衝動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節選修訂》向我們展示了將一群年輕的美國士兵放置在一個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惡果。導演德·帕爾瑪在蒐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衝突中美國士兵的經歷,此番將鏡頭對準餘熱未消的伊拉克戰爭,可謂渾身是膽。 劇情圍繞美國陸軍的一個小分隊展開。他們借著自己的強勢地位,迫害了一名無辜的伊拉克女孩及她的家人,故事在一次殘忍的強姦和謀殺中達到頂峰。
影片鋒芒畢露,尖銳地揭示出戰爭帶來的無辜死亡和伊拉克人面對戰爭時的無助。電影讓觀眾思考並開始質疑得到的任何信息和事件。因為,真相經媒體和政治等等的高效率過濾器過濾之後往往已經走樣,變成了為一小部分人所用的工具。最後電影拋下一個問題等待著大家思考:一旦我們知道了真相,戰爭的意義何在?所有的悲劇將向誰傾訴?

終身成就獎

鬼才名導蒂姆·伯頓將獲頒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附:蒂姆·伯頓生平介紹
</strong>蒂姆·波頓1958年8月25日出生於美國加州,早年畢業於加利福利亞州藝術學院。曾在迪斯尼片廠工作,喜歡玩電影特效、特技,製造特殊的詼諧諷刺。
1981年他執導了第一部卡通短片,之後又以第二導演的身份參加了劇情短片<小科學怪人>的拍攝,然後導演的電視片是《阿拉丁神燈》,這一系列在影視界的逐步嘗試培養了他的信心和能力。在這幾部神怪題材影片中,蒂姆·波頓把他之前所學和他天馬行空的異想做了初步的發揮,片中呈現出的琦麗影像也引起了好萊塢業界的注意,而好萊塢鬼才之稱也不脛而走。
1985年蒂姆·波頓有機會執導他的第一部長篇劇情片:《荒唐小混蛋奇遇記》,這部影片由華納公司出品,該片獲得業界人士好評,使他更為信心大增。《甲殼蟲汁》則是蒂姆·波頓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當時鬼電影已經泛濫成災,如何推陳出新,讓觀眾去接受鬼片,已成為這類電影的創作者殫思竭慮的主題。蒂姆·波頓和編劇另闢蹊徑,他們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在片中塑造了一對好心腸的“鬼夫婦”,受到一家壞心腸的“人”百般刁難。這種角色錯位使影片產生了新鮮的喜劇色彩。正當觀眾以為那一家人膽大得什麼都不怕時,蒂姆·波頓卻奇峰陡轉,創造出一個耍壞專家“陰間大法師”來收拾他們,一山還有一山高的妙趣因而得以源源湧現。這部“cult”電影中散發出的急智與詭異使它成為類型電影中的另類經典。而蒂姆波頓則順勢成為好萊塢片商心目中商業大製作的理想人選。
不過一般認為蒂姆·波頓最重要的影片還是1990年的<剪刀手愛德華>。影片雖然是講述一個不容人世的例行愛情故事,但蒂姆·波頓卻用他擅長的獨特視角、聲光構圖以及特技畫面使影片打動人心,蒂姆·波頓似乎也開始從只炫耀奪目畫面到重視人物心理活動和道德轉變,愛德華在片中的內心活動過程就是最好的例證。這也是波頓首次與性格演員約翰尼·德普合作,兩人性格相投,之後展開了長期合作,是為影迷津津樂道的完美組合之一。
在2001年,蒂姆·波頓又因為<決戰猩球>的重拍而再次成為人們的焦點,當時竟奪這部影片執導權的還有另兩位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和詹姆斯·卡梅隆。之後波頓又陸續推出《大魚》(2003)、<查理和朱古力工廠>(2005)、<殭屍新娘>(2005)等片。波頓並非十分高產,卻部部可圈可點,更為自己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一大批忠實影迷。
波頓1989年2月24日與Lena Gieseke結婚,1991年12月31日離婚,後在拍攝《決戰猩球》過程中與英國女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相識並開始交往,海倫娜從此也成為他的繆斯女神,這之後的每部作品都會為海倫娜安排角色,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理髮師陶德>的男女主角就是約翰尼·德普和海倫娜。

威尼斯電影節簡介

誕生: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坎城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獎項: 一開始,影節主要獎項分為“最佳外國片”、“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第一屆威尼斯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結果千奇百怪,連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選票。
停辦:威尼斯影節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盃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影節,坎城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影節從1938年到1942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因為戰爭影節停辦。
復甦:威尼斯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法國電影大師讓·雷諾瓦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而此後<曼儂>、<王子復仇記>紛紛獲獎,顯示了電影節不凡的藝術氣息。1949年,電影節正式將最高獎項“最佳國際影片”更名為“聖馬克金獅獎”;1953年撤了“最佳義大利電影”,增設了“聖馬克銀獅獎”,顯示了威尼斯影節國際化和藝術化的雄心。
定位:威尼斯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準為“藝術性”。坎城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而柏林影節注重意識形態。
搖籃:威尼斯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做“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1951年對黑澤明的《羅生門》授獎,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準東方電影。
趨勢:進入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坎城影節超越。
相對於坎城和柏林,威尼斯電影節更注重參賽者對電影藝術的創新,對具有實驗性的獨立製作尤其偏好,而非過多強調意識形態和商業與藝術的兼容,這一特色充分體現在威尼斯的口號“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之中。
以發掘新導演著稱的威尼斯電影節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黑澤明、溝口健二、塔爾科夫斯基等名導都崛起於威尼斯。1951年,威尼斯選出<羅生門>為金獅獎得主,這是西方電影界首次將目光投入亞洲電影,對黑澤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義,當時黑澤明因《羅生門》在日本國內受到冷落幾乎落入自殺的境地。
對美國電影的不屑一顧使威尼斯成為亞洲電影的天堂,張藝謀、侯孝賢、蔡明亮都曾獲得過威尼斯的青睞。如今的威尼斯電影節雖然在商業經營上落後於坎城,但其獨特的風格仍然受到國際電影界的高度評價。

完全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獅獎Gold Lion For Best Film 《色,戒》(李安)
最佳導演銀獅獎Silver Lion For Best Director 《節選修訂》(布萊恩-德-帕爾瑪)
評審會大獎Ground Jury Prize 《我不在場》(托德-海因斯)、《穀子和鯔魚》
最佳男演員Coppa Volpi for Best Actor 布拉德-皮特(《刺殺神槍俠》)
最佳女演員Coppa Volpi for Best Actress 凱特-布蘭切特(《我不在場》)
最佳編劇Osella for Best Screenplay 《自由世界》
最佳技術貢獻獎(攝影)Osella for an Outstanding 《色,戒》
最佳新人獎Award for Best Young Actor and Actress Hafsia Herzi(《穀子和鯔魚》)
最佳短片金獅獎 《Dog altogether》(英國)
未來金獅獎 《Lazona》(墨西哥/西班牙)
榮譽金獅獎 《12怒漢》(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75周年特別金獅大獎special lion 貝托魯奇
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大獎Horizon Prize 《Sugisball》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Horizon Documentary Prize 《無用》
地平線評審會特別獎Horizon Documentary Prize Lav Diaz(菲律賓)
終身成就獎 蒂姆-波頓
歐洲最佳短片 《Alumbramiento》(西班牙)

更多資訊

新浪網: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