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廣播體操

第四套廣播體操

1963年的第四套廣播體操有一個響亮的男聲開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並且第一次出現了少數民族語言版。在動作上前三套廣播體操的原則以簡單好學為主,到第四套時候便開始趨於成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套廣播體操
  • 外文名:The fourth edition
  • 節數:8節
  • 時間:1963年4月15日
  •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
  • 適宜人群:青少年,成人
簡介,創作過程,最新報導,

簡介

前三套廣播體操的原則以簡單好學為主,到第四套時候便開始趨於成熟。除了運動量在前三套基礎上繼續增加之外,動作也開始強調新穎和優美。

創作過程

曾經參加第四套廣播體操創編工作的陸恩淳想起了當年編操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他們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還採納了一套來自東北的中學體育老師王輝澤創造的動作。
在陸恩淳老先生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王輝澤。提起編操的故事,老人哈哈大笑,神秘地說:“我當時不是編操小組的,是國家體操隊的。”當時王輝澤正隨國家體操隊在體育大學訓練,體大的毛學信老師正在領人編廣播體操呢,編得差不多了,近水樓台,先請國家體操隊提提意見吧!中學老師出身的王輝澤看了整套動作以後,覺得不解渴。
“當了這么多年體育老師我知道,學生不喜歡簡單的動作,喜歡變變花樣。”王輝澤琢磨了一下說:“大家看看我這套動作行不行?”說著,就給編操的老師們做了自創的一套動作。
陸恩淳說:“當時大家一看,都覺得怪怪的!”
根據王輝澤的回憶,記者在第四套廣播體操第二節“四肢運動”中發現了相似的動作:“左臂斜前上舉,右臂斜後下舉”是創新點所在。因為這個動作打破了“橫平豎直”的慣例,才讓大家覺得新奇。在鼓勵創新的指導思想下,這個動作被採納了。毛學信老師在撰寫創編經驗的文章中,特意提到了這件事。“中學老師們最愛提這樣的建議。他們整天跟學生打交道,了解學生的心理。動作編的難一點兒,新穎一點兒,學生們就愛做,熱情持續的時間就長。”
第四套廣播體操於1963年4月15日正式公布。
第一節-伸展運動,第二節-擴胸運動,第三節-踢腿運動,第四節-腹背運動,第五節-體側運動,第六節-體轉運動,第七節-全身運動,第八節-跳躍運動,第九節-整理運動

最新報導

第九套廣播體操共分為八節,從第一節的伸展運動到第八節的整理運動,包含了軀幹、上下肢的動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鍛鍊,繼承了廣播體操全面性的風格。第九套廣播體操充分考慮鍛鍊時運動負荷的適宜性,動作從上肢到全身,由簡單到複雜,逐步提高。在結構和動作設計上,突出了廣播體操的功能。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指出,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和關心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始終把“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作為發展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951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聯合國家有關部委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廣播體操。60年來,廣播體操已經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體育健身方法,成為了普及面最廣、深受人民民眾喜愛的“國操”。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新周期《全民健身計畫》,不斷推動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向前發展,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科學有效的體育健身方法,從去年底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就組織有關科研院校著手第九套廣播體操的創編工作。整個創編工作共經歷了論證和啟動、創編和修改完善、科研和試點、終審四個階段,前後耗時近一年時間,凝聚了各方智慧。第九套廣播體操是在充分吸收前八套廣播體操優點的基礎上創編的,繼承了前八套廣播體操的結構,具有“規範性、科學性、普適性、健身性、針對性、時代性、前瞻性”等特點,易學易記,符合大眾鍛鍊實際與需求;易練易普及,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是最為經濟、實用和科學的健身方法之一,較好地體現了時代特徵,符合現代人學習、生活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