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習得(2011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第二語言習得(2011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介紹了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概念和不同視角中的習得理論,詳盡分析了各種理論框架下的研究成果,歸納總結了語料分析和實證研究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語言習得具有跨學科特點,可以從語言學、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等不伺視角進行研究。《未名譯庫·語言與文字系列:第二語言習得(第3版)》介紹了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概念和不同視角中的習得理論。詳盡分析了各種理論框架下的研究成果,歸納總結了語料分析和實證研究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學科的發展脈絡和基礎理論。作者在每章之後給出了思考題,幫助讀者理解相關理論,對所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進而形成批判思維能力,獨立開展相關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二語言習得
  • 又名: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 作者:(美)Susan Gass,(英)Larry Selinker
  • ISBN:9787301189436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未名譯庫·語言與文字系列:第二語言習得(第3版)》可作為語言學和套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的研究生教材,對語言學、心理學和語言教育等領域的師生來說,也是一部非常值得研讀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Susan Gass(蓋蘇珊)是密西根州立大學語言學、日耳曼、斯拉夫和非洲語言系資深教授。她對語言遷移、語言普遍性、第二語言研究方法、輸入與互動等第二語言習得諸多領域有深入研究,撰寫和主編了多部學術著作,現任美國套用語言學會主席和國際套用語言學會主席。
Larty Selinker(拉里·塞林克)引進了“中介語”和“石化”等概念,1969年在“語言遷移”方面最早進行實證研究,對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具有開創性貢獻,現正準備對1964年參與他的研究項目的人員在間隔40多年後重新進行石化研究。他曾任多所大學的訪問教授,現為紐約大學訪問教授。
趙楊,原籍河北盧龍,北京大學英語語言學碩士,劍橋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英語系,現為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第二語言習得、生成語法和社會語言學。2006年出版專著《漢語使動及其中介語表征》,近年來在《世界漢語教學》以及Second Languag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IRA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譯者說明
前言
第一章引言
1.1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1.2定義
1.3語言本質
1.3.1語音系統
1.3.2句法
1.3.3形態和辭彙
1.3.4語義
1.3.5語用
1.4非本族語者語言知識的特點
1.5結語
第二章相關學科
2.1二語習得與相關學科
2.2第三語言習得/多語現象
2.3繼承語習得
2.4雙語習得
2.5第一語言習得
2.5.1咿呀之語
2.5.2詞語
2.5.3聲音與發音
2.5.4句法
2.5.5形態
2.6結語
第三章第二語言和外語語料
3.1語料分析
3.1.1第一組語料:複數
3.1.2第二組語料:動詞+-ing標記
3.1.3第三組語料:介詞
3.2語料分析未能發現的問題
3.3語料收集
3.3.1誘發言語樣本
3.3.2誘發針對語料的反應
3.3.3言語報告語料
3.3.4評估非語言信息
3.3.5評估總體語言水平:標準化語言考試
3.4複製研究
3.5語料分析問題
3.6什麼是習得?
3.7結語
第四章本族語作用的歷史回顧
4.1引言
4.2行為主義
4.2.1語言學背景
4.2.2心理學背景
4.3對比分析假說
4.4偏誤分析
4.5結語
第五章相關已知語言作用的新近視角
5.1學習理論
5.2兒童第二語言習得
5.3兒童第二語言語素習得順序研究
5.4成人第二語言語素習得順序研究
5.5重新審視母語作用:研究視角的轉變
5.5.1迴避
5.5.2不同的學習速度
5.5.3不同路徑
5.5.4過度產出
5.5.5可預測性/可選擇性
5.5.6第二語言加工
5.6中介語遷移
5.7結語
第六章二語習得的語言學視角
6.1引言
6.2普遍語法
6.2.1初始狀態
6.2.2普遍語法原則
6.2.3普遍語法參數
6.2.4證偽性
6.3遷移:普遍語法視角
6.3.1表征層次
6.3.2群集特徵
6.3.3可學性
6.4語音
6.4.1標記差異假說
6.4.2相似與相異:言語學習模型
6.4.3優選論
6.4.4個體發生和系統發生模型
6.5結語
第七章二語習得的類型學與功能學視角
7.1引言
7.2語言類型的普遍性
7.2.1檢驗案例之一:可及性層級假說
7.2.2檢驗案例之二:問句習得
7.2.3檢驗案例之三:濁輔音與清輔音
7.2.4證偽性
7.2.5類型普遍性:結論
7.3功能主義視角
7.3.1時和體:體假說
7.3.2語篇假說
7.3.3概念指向論
7.4結語
第八章中介語的加工過程
8.1引言
8.2聯結論和浮現論模型
8.3語言加工理論
8.3.1可加工理論
8.3.2信息加工理論:自動化、重構和u形學習效應
8.3.3輸入加工
8.4知識類型
8.4.1習得與學習
8.4.2陳述性知識與程度性知識
8.4.3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
8.4.4表征與控制
8.5不同知識類型的接口
8.5.1無接口
8.5.2弱勢接口
8.5.3強勢接口
8.6心理語言學的基本概念
8.6.1注意
8.6.2工作記憶
8.6.3監控
8.7結語
第九章語境中的中介語
9.1引言
9.2語言變異
9.3系統性變異
9.3.1語言語境
9.3.2與本族語有關的社會語境
9.3.3與對話人、任務類型和會話話題有關的社會語境
9.4社會互動論
9.4.1會話分析
9.4.2社會文化理論
9.5交際策略
9.6中介語語用研究
9.7結語:二語習得與相關學科
第十章輸入、互動與輸出
10.1引言
10.2輸入
10.3理解
10.4互動
10.5輸出
10.5.1反饋
10.5.2假設驗證
10.5.3自動性
10.5.4從基於意義的加工到基於語法的加工
10.6輸入和互動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
10.6.1注意
10.6.2對比理論
10.6.3元語言意識
10.7輸入的局限
10.8結語
第十一章第二語言教學研究
11.1引言
11.2課堂語言
11.3加工教學法
11.4可教性與可學性
11.5語言形式教學法
11.5.1時間性
11.5.2形式教學
11.5.3輸入操控與輸入強化
11.6語言教學的獨特作用
11.7教學效能
11.8結語
第十二章語言之外
12.1引言
12.2二語習得的研究傳統
12.2.1語言學
12.2.2心理學
12.2.3心理語言學
12.3情感
12.3.1語言休克和文化休克
12.3.2焦慮
12.3.3情感過濾
12.4社會距離
12.5年齡因素
12.6學能
12.7動機
12.7.1動機與時間和成功密切相關
12.7.2隨時間改變
12.7.3成功對動機和動機喪失的影響
12.8個性與學習風格
12.8.1外向和內向
12.8.2風險承擔
12.8.3場獨立與場依存
12.8.4視覺/聽覺運動感
12.8.5獲取學習風格信息
12.9學習策略
12.10結語
第十三章辭彙
13.1辭彙的重要性
13.2辭彙知識類型:幾種二元分類
13.2.1產出與接受
13.2.2知識與控制
13.2.3廣度與深度
13.3辭彙知識、發展和影響
13.3.1次語類化
13.3.2詞語聯想和網路
13.3.3構詞
13.3.4詞語組合、搭配和用法
13.4一語影響
13.4.1偶髮式辭彙學習
13.4.2漸進式辭彙學習
13.5辭彙知識的套用
13.5.1產出
13.5.2感知
13.6結語
第十四章第二語言習得整合觀
14.1次領域的整合
14.1.1感知輸入
14.1.2理解輸入
14.1.3吸收
14.1.4融合
14.1.5輸出
14.2結語
注釋
辭彙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