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第二爐香(第二爐香)

沉香屑·第二爐香

第二爐香一般指本詞條

《沉香屑·第二爐香》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初載1943年《紫羅蘭》雜誌第五、六期,收入《傳奇》,現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

該小說講述了一個處在異地他鄉的白種人羅傑的不幸婚姻與人生悲劇。小說以性的本能缺失為構架,通過文中各個人物的悲慘經歷發出了對性與本能、人性與社會甚至時代蒼涼的反思與批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沉香屑·第二爐香
  • 作品別名:第二爐香
  • 作品出處:《傳奇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張愛玲
  • 發表時間:1943年
  • 字數:約30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香港,主人公英國人羅傑安白登,是華南大學的理科主任與舍監,滿懷對婚姻幸福的憧憬和追求。然而在他的新婚之夜,愫細——他的妻子卻逃出家門,跑進華南大學的學生宿舍,對人哭訴羅傑是個畜生。學生們沸騰起來,頓時謠言四起。原來,愫細的母親為了保持女兒們的“純潔的思想”而把她們與性知識進行隔離,使得愫細誤以為有生理需求的丈夫是個變態。同樣的事情先前發生在愫細的大姐靡麗笙身上。過後愫細被接回了家,儘管從表面上看,愫細原諒了丈夫,而且羅傑也憧憬著新的開始,並計畫到國外旅行以對妻子開始“愛的教育”。然而流言已傳至校方。羅傑與愫細夫妻之間的私生活瞬間就成為了眾人的談資。通過反覆的傳播,在眾人眼裡,羅傑儼然已經成了色情狂。羅傑被解僱了,另尋工作的機會也渺茫。在得知靡麗笙丈夫的死訊後,羅傑明白了自己僅有的可能的選擇。終於他在一個晚上,關上廚房的門,用煤氣結束了生命。

創作背景

《沉香屑·第二爐香》這部故事的發生以香港為背景,香港對於張愛玲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香港大學讀書的三年,張愛玲雖然為了學業而停滯了自己的小說創作,但這並不代表張愛玲什麼都沒有做。相反的,她用三年的時間,來收集醞釀並沉澱自己的寫作素材以及創作背景,創作出了“沉香屑”兩部故事。

人物介紹

羅傑:英國人,他在華南大學教了十五年的化學物理,做了四年的理科主任與舍監。他一個月掙一千八百元港幣,住宅由學校當局供給,是一個相當優美的但沒有多大前途的職業。羅傑原本過著平靜的獨身生活,然而悲劇卻從他結束單身生活與愫細喜結連理開始。愫細由於曲解了羅傑的正常性慾,並在無意之中向外散播造成了羅傑的身敗名裂,使得他不但在肉體上遭受折磨,更要忍受精神上的無盡壓迫。以至於羅傑幾乎願望,他所娶的是一個富有經驗的女人。
愫細:羅傑妻子。愫細看不起和她玩的年輕軍官,覺得自己的智力年齡比他們高,只有羅傑是與眾不同的,於是她就答應嫁給羅傑。愫細雖然二十一歲了,依舊是個純潔的孩子,天真得使人不能相信。她已然嫁為人婦但對於男女之事絲毫不知,新婚之夜的倉皇出逃不僅讓自己顏面掃地成為人盡皆知的笑柄,更將愛人羅傑逼入絕境。面對羅傑違心的道歉時,愫細並未有一絲醒悟,反而做出了大度的姿態來寬宥羅傑,給羅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蜜秋兒太太:愫細母親,有靡麗笙、愫細、凱絲玲三個女兒。蜜秋兒太太早年就守了寡,單身一人帶著三個女兒生活。蜜秋兒太太一向穿慣了黑,個性里大量吸入了一般守禮謹嚴的寡婦們的黑沉沉的氣氛。她的家教非常嚴明,連女兒們所讀的報紙,也要給她檢查過才能看。作為母親的蜜秋兒太太從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在發生靡麗笙的悲劇後繼續錯誤地引導女兒,將一切問題歸咎於愫細姐妹的愛人和女兒不濟的命運。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沉香屑·第二爐香》通過羅傑安白登和愫細密秋兒的婚戀悲劇,揭露了性本能難以滿足的畸形婚姻的悲哀的同時,批判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女性對於性的錯誤認識。小說從主題方面完成了對“五四”國民性敘事的戲擬、消解,將西方與中國同樣的精神困境呈現在讀者面前,在剝離西方權威色彩的基礎上,為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方向。“五四”國民性敘事的基本主題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揭露與批判,而阿Q們之所以呈現出劣根性,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始終有西方的他者作為話語資源在場。而《沉香屑·第二爐香》卻讓英國紳士的羅傑安白登與淑女愫細密秋兒也同樣深陷在愚昧、自欺及隔膜的泥沼之中。
男主人公羅傑只是一個普通的男性,他的妻子愫細因深受禁慾主義影響而將丈夫的正常欲求視作了變態行為,在新婚之夜狼狽出逃,從而引起了軒然大波。對於女性貞操的極端重視曾經導致了祥林嫂的悲劇,而今這一悲劇在西方男女身上重演了。19世紀中期以來,渴求民族新生的中國知識分子們在批判傳統中國的精神沉疴的同時,也樹立了這樣一個假設:與保守、封建、愚昧的舊中國對比,西方是開放、進步、先進的。然而羅傑的悲劇,卻讓讀者看到了這一普遍真理中的虛妄,原來他者的所謂進步、開放都不過是針對中國而產生的一種先驗性的特徵,實際上他者也同樣背負著難以根除的精神重負,他者同樣可能成為愚昧、封建的具體表征。造成羅傑悲劇的,除了愫細近乎可恥的天真以外,還有無聊的看客們以及他們所製造的無形的殺人輿論。

藝術特色

身份互換
《沉香屑·第二爐香》在講述主人公婚戀悲劇的時候藉助了“五四”國民性敘事的基本故事因素與故事模式,卻將故事人物的民族身份進行了徹底的置換,使權威性的西方他者陷入了與阿Q們一樣的悲劇之中,甚至呈現出同樣的劣根性,以此來消解他者的先驗的權威意義。為防止讀者將他者的悲劇引申為受到中國風氣的影響,張愛玲在情節設定中特意強調愫細的姐姐靡麗笙有著與愫細相同的經歷,而羅傑的結局則與靡麗笙丈夫的結局一樣,通過姐妹故事的互證,作者要將這一悲劇的源頭固定在密秋兒家族,以此隱喻危機與悲劇就在他者文化里長久地潛伏。
在形式上,小說利用“戲中戲”的結構將變國民性敘事中的“西方講中國故事”變為“中國講西方故事”,把西方從審視者、裁判者的位置上拉下來。羅傑的主體故事被嵌套在兩個女孩的對話中。從她們的對話中,讀者可以明顯地感知到兩個人對於羅傑故事的不同態度。愛爾蘭女孩克荔門婷“興奮地”、“假裝不介意的樣子,用說笑話的口氣”向中國身份的“我”講述羅傑的故事,並以非常猥瑣、隱秘的口氣談到了“性”。而“我做出漠然的樣子說:‘我很奇怪,你知道得這么晚!’在克荔門婷與“我”的微妙關係中,以往審視者與被審視者的角色已然不動聲色地發生了調換,而那些附著在西方形象上的先進、開明等權威價值也隨之崩塌。小說通過戲中戲的結構方式,顛倒了國民性敘事中西方與中國,審視者與被審視者的地位。文中的敘事者沒有占據任何一個理論觀念構築的高點,而是採取旁觀平行的姿態,在不露聲色地揭除了權威外衣的同時,也對人物的困境表現出理解與悲憫。
手法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所運用了敘述語調和象徵暗示的手法。作者對整個故事的敘述採用的是一種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不過她並沒有完全探入各個角色的意識之內,而是只限於對中心人物羅傑安白登的心理描述,側重於對羅傑的內心感受的表白,通過羅傑的眼睛看到其他人,來描寫其他人。最初,在羅傑的眼中,愫細是“最美麗的女人”,是一個“純潔的孩子”,而當他經歷過那個荒唐的新婚之夜後,他眼中的愫細就發生了變化,雖然還是那樣美麗,可是卻笑著露出了“一排小藍牙齒”。在文中,“小藍牙齒”共出現了三次,是一個突出的象徵意向,起著很強的暗示作用。
同時,小說中兩次出現了《馬卡德耐使華記》這本著作,這是作者在文本中設定的一個隱喻。馬卡德作為英國使臣,於18世紀初出使中國,試圖與中國開展貿易,進而建立外交關係。由於文化觀念的差異,英國人的請求遭到乾隆皇帝的傲慢回絕。馬卡德耐出使事件成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頗為尷尬的一幕。張愛玲以這一史實作為隱喻,對小說中心情節做出了預示。羅傑遭遇的悲劇起因正是由於愫細在其母修道院式的禁慾主義教育下對正常生活的隔膜與無知。比較而言,羅傑的婚姻悲劇與馬卡德耐出使事件具有明顯的同構性。作者借用史實設定了一個與中心情節同構的潛文本,實現了對情節的預敘。
設定懸念
張愛玲巧妙地設定了懸念,在敘述姐姐靡麗笙婚姻的不幸時只是藉助姐姐停不下來的眼淚將婚姻不幸的痛苦鋪陳開去,極度渲染了如何的不幸,卻並沒有表明為何而不幸,很容易將讀者的視角引導到譴責丈夫佛蘭克這一方面。直到愫細結婚,愫細可以欣然接受羅傑的愛撫與親吻,但作品行進到了他們本應欣忭的新婚之夜,張愛玲以隱晦的語言表現出了愫細無法接受羅傑性要求的尷尬。如此,愫細終於步了姐姐靡麗笙的後塵,也將姐姐不幸的本質這一謎團揭示得顯明透徹。

作品評價

《菲律賓世界日報》:《沉香屑·第二爐香》勾畫出香港殖民地上層社會西方男女的群像,筆飽蘸著譏諷的墨汁。作品獨特的敘述方式也值得我們玩味:它有別於我們習見的域外題材作品,作者強調了中國女孩,中國文化。
《紫羅蘭》月刊主編周瘦鵑:《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

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河北豐潤,1920年9月生於上海,1995年9月逝於美國。張愛玲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從而形成中西兼備的文學視野。她的作品多著眼於普通人的命運,洞察人性的幽微,又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寫出了大變動時代下的眾生相,意象豐富,創造了一種蒼涼的文學筆法,在承續中國文學傳統的基礎上,構建了自己豐富而獨特的文學世界。代表作品有《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小團圓》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