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發生於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是俄羅斯聯邦高加索穆斯林武裝分子自稱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之間的一次軍事衝突。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於1994年12月11日出兵,在格羅茲尼戰役後,車臣武裝退入山區,與俄軍展開了游擊戰。在此期間交戰雙方與車臣當地居民均遭受了慘重傷亡。最終俄羅斯不得不簽訂停火條約,並將部隊撤出車臣,俄羅斯在實際上輸掉了戰爭,車臣武裝則保住了其獨立地位。

第一次車臣戰爭給俄軍帶來嚴重的傷亡代價,戰爭亦導致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在此後3年,儘管車臣仍為俄羅斯共同體的其中一員,但實質上卻享有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

基本介紹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戰爭起因,戰爭伊始,重要戰役,戰爭後期,戰爭結果,總體評價,

戰爭背景

蘇聯建國以後,車臣最初作為山區共和國的一部分一起加入了蘇聯,1936年史達林將把車臣-印古什地區分離出來單獨建立了一個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二戰期間1940—1943年間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曾在德軍支持下進行反抗蘇聯當局的行動。因此在德軍被擊潰之後,1944年蘇聯把和德國人合作的車臣人強制遷徙去了中亞地區,這就是扁豆行動。直到1957年赫魯雪夫才批准車臣人返回故鄉。 之後車臣-印古什共和國被取消,併入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史達林死後,1957年1月9日,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被恢復,此情況一直持續到蘇聯末期。 史達林在二戰之後定下了一個規矩,就是車臣地區的最高地方領導人一定不能由車臣人擔任。此情況一直持續到戈巴契夫上台。戈巴契夫允許了之前被遷徙的車臣人返鄉,並且第一次車臣產生了車臣人出生的地方最高領導人。然而,與此同時,一個另外的更加激進的野心家趁機崛起:飛行員出身的、蘇聯時期的穆斯林車臣將軍、在阿富汗戰爭中親自駕機進行轟炸立功而榮獲蘇聯英雄稱號的杜達耶夫趁機建立了自己的車臣民族代表大會。
蘇聯解體葉爾欽上台之後,他和親信還親自多次來到過車臣會見杜達耶夫,杜達耶夫表示“我們只是要建立自己的民主自治共和國,但沒有打算從俄國獨立,也沒有打算和俄國翻臉,我們打算維持和俄國的和平友誼。”信以為真的葉爾欽政府遂置之不理。然而此時車臣-印古什共和國卻發生了內部分歧:車臣民族主義者希望從俄國獨立,而印古什人民則希望留在俄國。兩者之間又爆發了邊界問題:杜達耶夫領導的車臣人希望獲得更多的土地,卻引起印古什人民的不滿。兩族從沙俄時期已經混住上百年,種族交錯很難分出一個準確的國界。
1991年9月6日,杜達耶夫領導的武裝力量突襲了正在開會的印古什-車臣最高蘇維埃,打死了格羅茲尼書記維塔利·庫茲琴科,並宣布獨立。在此後的幾個月里,杜達耶夫得到了大多數穆斯林車臣人的支持。11月9日,杜達耶夫手撫《古蘭經》,單方面宣布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誓就任車臣總統。他隨後要求俄羅斯撤出駐車臣的所有部隊和政府機構。此時正值蘇聯解體後的政治動盪時期,莫斯科方面無暇顧及車臣問題。1992年5月25日,杜達耶夫政權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羅斯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變相默認了車臣的獨立地位。
1993年,俄國又爆發了差點演變成全面內戰的憲政危機。在俄國內亂期間,車臣局勢進一步惡化,杜達耶夫加強了對車臣對境內所有非車臣人的種族排斥和驅逐政策。感受到自己強大的杜達耶夫打算向整個高加索地區擴張勢力。為此,相鄰的達吉斯坦共和國組成了自己的武裝民兵對抗車臣。與車臣不同,達吉斯坦人依然認同俄國和俄羅斯人,不希望獨立,於是在邊境就出現了大規模武裝衝突。

戰爭過程

戰爭起因

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焦頭爛額的葉爾欽意識到局勢已經失控,然後依然對杜達耶夫表示保留信任,希望談判對話解決。 此時,又爆發了印古什-北奧賽梯邊境衝突。俄軍為了維持當地局面進入了北奧賽梯。這個時候,反對杜達耶夫解散國會和個人獨裁的車臣反對派又組成了民兵開始多次攻擊車臣首府,但是敗在杜達耶夫壓倒性的軍力下,車臣事實上已經在俄國進入之前就自己已經陷入了內戰。
於是杜達耶夫下令開始進行“種族大清洗”,消除所有境內的非車臣人以及“車臣人的叛徒”。根據事後統計,這場種族屠殺總共屠殺了21000名俄羅斯人(不包括戰鬥中死亡的軍民),46000人淪為車臣人的奴隸。不少車臣人也為屠殺所苦,反對杜達耶夫獨裁的反對派開始呼籲俄軍進入車臣維和。加上憲政危機後的葉爾欽實力空前強大,終於有了精力處理車臣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葉爾欽政府於1994年12月3日發布《告車臣人民書》,呼籲車臣人民行動起來,推翻杜達耶夫政權,明確表示支持反對派。10月3日,俄軍的武裝直升機就配合了反對派武裝的軍事行動,在此之後俄軍也開始向反對派提供軍事顧問和重武器援助。
不過反對派各部之間協調混亂,內部矛盾重重,最終在11月26日對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進攻中被杜達耶夫的部隊擊敗。11月29日,葉爾欽發表措辭強硬的《致車臣共和國武裝衝突參加者的呼籲書》,限車臣內戰雙方48小時內放下武器,否則“就將在車臣全境動用(俄羅斯)國家擁有的全部力量和手段制止流血,保護俄羅斯公民生命、權利和自由,在車臣共和國恢復憲法法制、法規與和平”。反對派自然執行了葉爾欽的命令,但是杜達耶夫拒絕執行,並且呼籲所有伊斯蘭國家不能對車臣的處境置之不理。儘管多數俄羅斯人民都反對內戰,但是俄羅斯與杜達耶夫方面最後的談判還是在12月5日失敗了。

戰爭伊始

1994年12月11日,俄軍發動攻擊。俄羅斯國防部長帕維爾·格拉喬夫揚言稱戰爭在12月20日前便可結束。為此次作戰專門成立的“聯邦聯合部隊”(俄語:Объединенной группировки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войск,簡稱俄語:ОВГ,拉丁化簡稱OVG)主要由來自俄軍北高加索軍區的摩托化步兵組成。俄軍基本上沿用了蘇聯時期的軍事系統,士兵和低級軍官全都是兵役只有兩年,毫無城市作戰和反游擊作戰經驗的新兵。而且俄軍採用的是車輪戰法——部隊在OVG服役一段時間後就會被調走,換上新的部隊,導致根本無法積累實戰經驗。俄軍有限的精銳力量還是來自特種部隊空降部隊以及內務部隊和陸軍的近衛部隊。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俄軍便開始匆忙地在全國範圍內搜刮有城市作戰經驗的精銳部隊,以至於最後甚至連俄羅斯海軍陸戰隊和特別用途機動單位這樣本身和正規野戰沒有關係的部隊都被編入了OVG。
車臣空軍力量在開戰幾小時內便被俄羅斯空軍殲滅。隨後地面部隊兵分西、北、東三路向格羅茲尼進攻。俄軍原本計畫通過一場快速戰爭迅速平定車臣武裝。然而,蘇聯解體後,因為經濟困難,俄軍普遍士氣低落彈藥短缺,加上出發前俄軍戰備普遍不足,官兵紀律鬆散,缺乏作戰經驗。組織領導層也十分混亂,彼此缺乏統一的調度協調。很多部隊指揮官反對內戰,並拒絕執行命令。俄軍副總司令員愛德華·沃羅比約夫大將因不願“向自己的人民開戰”,擅自宣布暫停俄軍對車臣的攻勢,並隨後辭職。受人敬重的阿富汗戰爭名將,國防部副部長鮑里斯·格羅莫夫也宣布辭職,並在電視上宣稱這會是“又一個阿富汗”。
很多俄軍部隊還遭到當地民眾阻攔,部分軍車甚至遭到搶劫,場面十分尷尬。俄軍低劣的質素在戰爭伊始就已暴露無遺。在車臣武裝一連串半游擊式的反擊面前,俄軍居然損失嚴重。俄軍的第一次重大傷亡就發生在當天,北路第106空降師和第56空降旅的部隊在到達了距格羅茲尼西北25公里的小鎮頓林斯克(俄語:Долинское)後,突然遭到了BM-21“冰雹”火箭炮的覆蓋射擊,至少有21人死亡,俄軍隨後立即用飛機轟炸了附近的車臣陣地。由於缺乏訓練,俄軍炮兵無法有效執行精確打擊的任務,不得不依賴於大量使用火箭炮集束炸彈這樣的武器來進行無差別地毯式轟炸。這直接導致了大量平民傷亡。12月29日,俄軍空降兵奪取了格羅茲尼附近的軍事基地哈卡拉(俄語:Ханкала,車臣語:Хан-ГӀала),車臣武裝出動了坦克和裝甲車進行反擊,但俄軍空降兵成功地擊退了車臣軍隊,擊毀了7輛戰車。次日,俄軍便開始進攻格羅茲尼。

重要戰役

因為車臣反對派在俄軍支持下於11月26日已經對格羅茲尼展開過一次失敗的攻勢,所以這次戰役又被稱為第二次格羅茲尼戰役。在這次行動中,俄軍共投入了38000人的兵力,動用了230輛坦克,454輛步兵戰車,388門火炮和迫擊炮。俄軍在這次戰役中還展開了歐洲自二戰德勒斯登轟炸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轟炸行動,並使用了白磷彈燃料空氣炸彈,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儘管他“12月20日結束戰爭”的諾言已經失效,國防部長帕維爾·格拉喬夫又誇下海口道他可以用一個空降團在兩小時內解決戰鬥。
俄軍原計畫從三路包圍城市,將車臣武裝逼到城外的荒野中殲滅。但是俄軍指揮混亂,部隊之間協調極差,只有北面列夫·雅科夫列維奇·羅赫林中將(俄語:Лев Я́ковлевич Ро́хлин)的第8軍在指定時間內前進到了預定位置,其它部隊都還沒能突破車臣在市郊的防禦。不過第8軍並沒有暫停攻勢,等待其它部隊就位實行包圍,而是固執地按原計畫在新年夜發動了總攻。由於事先被告知不會有激烈抵抗,第一進攻梯隊131摩步旅和81摩步團的車隊乾脆大搖大擺地就開進了城區,很多士兵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甚至連到底在和誰作戰都不清楚。孤軍深入的俄軍便很快遭到了車臣武裝的伏擊。
由車臣部隊參謀長阿斯蘭·馬斯哈多夫親自領導的格羅茲尼守軍有著豐富的城市巷戰經驗,他們分成靈活的戰鬥小組,用RPG火箭筒和機槍從半地下室和頂樓向排成長串的俄軍車隊發動攻擊。俄軍部隊彼此之間沒有協同,指揮混亂,關鍵時刻空軍和火炮支援卻又叫不來。各部隊被車臣武裝分割包圍後完全各自為戰。第8軍503摩步師姍姍來遲的增援部隊卻未能突破車臣武裝的防線。81摩步團當天便被擊潰,超過一半官兵被擊斃或被俘。131旅堅持到了1月3日被徹底擊潰——孤軍挺進到市中心中央火車站的第一營被全殲,全旅共789人陣亡,75人被俘,並幾乎喪失了所有的軍官;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戰鬥車輛則損失了102輛。與此同時,帕維爾·格拉喬夫卻向俄羅斯民眾宣布:“市中心和市區的幾個地區,以及城市外圍都已完全掌握在俄羅斯軍隊手中。”
131摩步旅一營一名被俘士兵回憶俄軍混亂的作戰情況:“指揮官也不給我們地圖,也沒有說明,就是告訴我們,跟著前面的BMP走就對了,但是我們最終還是跟丟了。到了早上,我們完全和部隊失去了聯繫,我問我們的長官這是哪兒,他說他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在火車站附近。不,他也沒有地圖。我們得到命令,加強戒備,但根本沒用,車臣人哪兒都是。我們根本沒處躲,因為哪兒都是他們。”
在新年攻勢中慘敗後,俄軍終於採取了更加保守的戰法。在對格羅茲尼的繼續猛烈轟炸的同時,俄軍其它部隊開始由東、西、北面向格羅茲尼周圍集中。車臣武裝在1月初試圖對城外俄軍反攻,最終被擊退。在俄軍壓倒性的物資和人員優勢面前,馬斯哈多夫批准城內的車臣武裝開始逐步向城南撤退。重整之後的俄軍對格羅茲尼發動了一次新的並更加小心謹慎的攻勢,展開了一場逐街逐屋的巷戰,試圖從多個方向向格羅茲尼市中心的總統大樓推進。
1995年1月7日,東正教聖誕節,俄軍開始向格羅茲尼的車臣總統府大樓發動總攻。這座宏偉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蘇聯時期曾是車臣的共產黨總部大樓,在其地下還有一個完整的防爆掩體。阿斯蘭·馬斯哈多夫親自率領大約350名車臣士兵和150名志願者民兵守衛。俄軍在1月7日、10日,和18日分別對大樓發動了三次攻擊,每一次都是以猛烈的榴彈炮和火箭彈轟炸作為開始。在1月7日的第一次攻擊中,俄軍少將維克托·沃羅比約夫被一枚迫擊炮彈破片擊中身亡,成為俄軍在車臣陣亡的俄第一位將軍。
在1月18日俄軍最終的攻擊中,俄軍使用蘇-25戰鬥機向大樓投放了兩枚KAB-1500L-Pr-E雷射制導炸彈,該型炸彈裝備了侵徹彈頭,可以擊穿厚達2-3米的混凝土工事。兩枚炸彈都穿透了大樓樓頂和11層樓板,一直射入地下防爆工事中。據說其中一枚就落在馬斯哈多夫20米之外,但是居然奇蹟般地沒有爆炸。當晚,彈盡糧絕的車臣守軍開始分散突圍。馬斯哈多夫不得不放棄城北,將全部車臣力量集中在城南,沿孫扎河一線拉起防禦。在接下來的兩天裡,俄軍肅清了格羅茲尼的主要城區。整個過程中俄軍大量使用火炮對城市進行無差別轟炸,在摧毀城市的同時還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
此次戰役中軍事人員傷亡不得而知,但雙方的傷亡至少都是要以千為單位計算的。按照俄羅斯官方公布的訊息,俄軍有1376人陣亡,408人失蹤。但是西方和俄羅斯人權組織都懷疑其數據的真實性。杜達耶夫則宣稱俄軍在新年攻勢中就損失超過4000人。相比之下,平民傷亡則更大。俄羅斯官方公布的數據中至少有27000名格羅茲尼平民死亡,其中大多數還是俄羅斯人(城內的車臣人因為在鄉下有親屬,大都已經逃離格羅茲尼)。
歐安組織稱格羅茲尼戰役為一場“不可想像的災難”,然而這僅僅是開始——格羅茲尼戰役後,車臣戰況逐漸演變成了游擊戰。戰爭對雙方士兵的心理壓力都越來越大,違法國際法的戰爭罪行也越來越多。1995年4月7日,“處於醉酒和吸毒的亢奮狀態”中的俄軍內務部隊和特警部隊在車臣與印古什邊境的薩馬斯基屠殺了近百名平民。6月14日,車臣武裝更是對俄羅斯南部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布瓊諾夫斯克市發動恐怖攻擊,事件一直到20日才以俄方妥協結束,整個過程中車臣恐怖分子總共殺害了126名人質,另有200餘名人質受傷。

戰爭後期

俄軍在長達兩周的巷戰後最終攻克格羅茲尼。俄軍繼續以空襲方法進占車臣南部其他鄉鎮。在不斷撤退之同時,車臣武裝分子將策略轉移到綁架和恐怖攻擊,謀求引起民眾壓力逼使俄軍撤離。1996年8月6日,車臣武裝發動第三次格羅茲尼戰役,對駐守城市的俄軍內務部隊發動突然襲擊,並於20日徹底擊退前來增援的俄軍,重新奪回了格羅茲尼。8月31日,在國內壓力和大選逼近下,鮑里斯·葉爾欽和車臣簽署停火協定。第一次車臣戰爭正式結束。

戰爭結果

第一次車臣戰爭最終以俄羅斯慘敗而告終。根據官方數字,俄軍死亡人數為3826人,傷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蹤。此外,此次戰爭亦導致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俄羅斯軍官損失慘重,俄羅斯最終卻未能鎮壓車臣武裝。在此後3年,儘管車臣仍為俄羅斯共同體的其中一員,但實質上卻享有獨立。不過俄羅斯於1998年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終於獲得勝利,重新掌握了對車臣地區的控制權。車臣分離主義勢力此後也基本上被粉碎。

總體評價

倉促應戰,準備不足。俄軍參戰部隊涉及四大軍種、五大軍區、三個艦隊。但動用如此大規模的兵力,事前卻沒有充分準備,參戰部隊戰前準備不足三天,60%的參戰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編組的,不少新兵甚至連槍都不會用。
俄軍長時間養尊處優,戰鬥力大大下降。戰爭爆發前幾天,每天傷亡即已超過100人。俄軍的重型裝備在車臣村落和鄉間小道上,成了挨炸的目標。
由於處理不當造成車臣問題國際化。俄政府給予車臣共和國超越民族自治的外交特許權和憲法立法權,這是導致車臣從根本上獨立的重要法律基礎。
對恐怖分子不應手軟,戰則必勝。第一次車臣戰爭不僅沒有給予車臣非法武裝迎頭痛擊,反而給叛匪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力量完全能與俄聯邦軍隊抗衡,從而更加肆無忌憚,故敢於公開與俄聯邦決裂,宣布獨立。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唯一打了一次漂亮的信息戰,就是獵殺杜達耶夫。
舉棋不定,自食苦果
從作戰決策看,俄羅斯高層舉棋不定,優柔寡斷。杜達耶夫領導的非法武裝抵制中央政府,成立國中之國長達3年之久,俄當局遲遲不下決心,軍隊也未做任何準備。待其嚴重威脅國家統一、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仍在打與談之間猶豫不決。
1994年11月29日,葉爾欽總統發布命令,要求杜達耶夫與反對派48小時內停止戰鬥,否則中央政府將採取斷然措施。但期限過後,政府沒有言出必行,而是一拖再拖,不僅助長了反叛武裝的氣焰,也影響了部隊行動的決心。 戰前,俄軍雖然也認識到,車臣作戰只有速戰速決,才可能儘快穩定局勢,然而,俄軍從一開始,就偏離了這一原則。作戰中,俄軍行動遲疑,打打停停,一直試圖以壓求和,結果導致第一次車臣戰爭未能取得軍事上的勝利,而是以政治解決宣告結束。
倉促用兵,出師不利
從作戰準備看,俄軍準備不充分是軍事失利的原因之一,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思想不統一,將帥意見分歧大。俄軍大舉進兵後,軍方高層仍存在尖銳分歧,國防部3名副部長因反戰而辭職;11名將軍聯名致函國家杜馬,要求討論出兵車臣的合法性;5名前線高 級指揮官因貽誤戰機而被撤職。整個部隊軍心浮動,厭戰情緒強烈。
二是負責聯合作戰集團指揮的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未能及時轉入戰時工作體制,沒有預先擬製作戰方案,即便是 後來使用的戰役計畫也是在小範圍內臨時制定的,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
三是俄軍隊、內衛部隊、邊防軍反恐聯合作戰演習少,協同能力弱。
四是人員和物質準備不足。車臣危機持續3年之久,而俄軍的戰前準備卻嚴重不足,60%的參戰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編組的,計畫中的裝甲車輛五分之一沒能按時到位,物資短缺,保障不力,嚴重影響了部隊後來的推進速度。
協同失調,各自為戰
從指揮協同看,車臣聯合作戰集團只是表面上的聯合,談不上行動上的聯 合。作戰中,俄國防部長、內務部長、 邊防軍司令同時給所屬部隊提要求、做 指示,嚴重干擾了戰場指揮員的指揮, 增大了各部隊間的協調難度,對整個作 戰行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時俄軍強攻格羅茲尼,預定由4 個軍隊集群從北、西、東三個方向協同進攻,但東方集群進攻受阻後,竟擅自 撤回到出發地域,預定實施空降的部隊 按兵不動,內衛部隊也沒有完成預定的 協同任務就停止了攻擊,結果按時進抵 預定地域的北方集群的131摩步旅和西 方集群的81摩步團就成了孤軍,損失極 為慘重,81摩步團最後只剩下1名軍官 和10名士兵。
戰法不當,損兵格城
從作戰方法看,俄軍過分地按照正規作戰的規則來採取軍事行動,而車臣非法武裝善打游擊戰,基本上打了就跑。俄軍在戰術上對車臣非法武裝靈活 機動的游擊戰法,根本沒有有效的應對之策。當時俄軍還過分強調運用坦克裝 甲部隊進行快速突擊,而這並不是進行 城市游擊戰的有效戰法。俄軍的裝甲部 隊進入格羅茲尼後,被藏身於街道兩旁 建築物內的車臣非法武裝用反坦克兵器將一頭一尾的坦克打掉,中間的坦克動 彈不得,只有挨打的份了。俄軍某旅進 城的26輛坦克中有22輛被摧毀,116輛 步戰車中撤出城外的只有21輛。由於戰 法不當,貿然強攻,使部隊遭受了重大 損失。
信息不靈,處處被動
從信息戰看,俄軍信息不靈,沒能準確掌握車臣非法武裝實力的真實情況以及當地的政治形勢、民眾態度,導致 俄軍判斷敵情有誤,在作戰中處處陷於被動,損失慘重。
俄軍一開始判斷車臣非法武裝不過數千人,且未經正規訓練,缺少裝備, 不堪一擊。事實上,杜達耶夫的常備軍 有1.5萬人,後備力量有4萬人,另外還 有6000多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僱傭 軍。這些部隊裝備齊全,補給充足,並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加上當地民眾的支 持,作戰能力遠比俄軍想像得強。
戰爭開始後,俄軍的偵察系統對杜 達耶夫非法武裝的明碉暗堡、地雷場、 巴薩耶夫領導下的車臣非法武裝分子 反坦克火力配系、地下機動通道等均未 查明,對杜達耶夫及其指揮系統的情況 掌握更少。交戰期間,俄軍戰場情報保 障工作也同樣軟弱無力。用於軍事目的 的偵察衛星因經費不足早已關閉,致使 前線指揮作戰的軍官得不到一張車臣地 區的航空照片。俄軍圍攻格羅茲尼的作 戰計畫,是在1:10萬和1:5萬的 地圖上制定的,巷戰中無法使 用。在格羅茲尼城區作戰中, 前線指揮員根本找不到1:2.5 萬的地圖,由於地形不熟,部 隊到處挨黑槍。
忽視心理戰, 效果不佳
戰爭中,俄軍動用了6萬多兵力,可謂大兵壓境, 聲勢浩大。但由於其忽視了心理戰的作用,不注重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未能對車臣的電視、廣播、通信進行引導。
相反,杜達耶夫卻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他把分裂行徑說成是***聖 戰,迷惑百姓,混淆視聽,其不僅得到 周邊***國家的支持,大批志願者、 僱傭軍和大量武器彈藥、物資湧入車 臣;而且還得到周邊國家的同情。另一 方面,西方新聞媒體大量報導了俄軍使 用飛機、大炮轟炸平民,屠殺無辜百 姓。很多原來持中立態度的車臣民眾, 紛紛倒向杜達耶夫一邊,這使俄軍原有 的軍事優勢大打折扣。
相對於戰場上的失利,第一次車臣 戰爭後,俄羅斯在政治與戰略上的損失更大。杜達耶夫之後的車臣當局,一方 面利用和平協定不斷向聯邦政府索要財 政資助和能源,一方面縱容非法武裝頻 頻騷擾毗鄰地區,製造各種恐怖事件, 並且勾結國外宗教極端勢力插手介入, 車臣局面更加混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