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廣播體操

第一套廣播體操

1951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央廣播事業局共同決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舉辦廣播體操節目,並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廣播體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套廣播體操
  • 時間:1951年11月24
  •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
  • 節數:8-10節
  • 國籍:中國
  • 適宜人群:青少年,成人
體操簡介,體操優點,體操推廣,體操問世,時代特色,體操記憶,

體操簡介

60多年前,擺在新中國面前的是一片廢墟,滿目瘡痍,當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僅有35歲。增強人民體質的責任感和提高競技水平的緊迫感縈繞在新中國決策者的心頭,他們高瞻遠矚,身體力行,決心通過全民性的體育運動,來提高人民的體質和體育競技水平。
第一套廣播體操
蓬蓬勃勃的體育運動在古老的中國大地開展起來,做廣播體操成為民眾性體育活動的一種很好形式。
黨和政府一貫重視開展廣播體操活動。1951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央廣播事業局共同決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舉辦廣播體操節目,並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廣播體操,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每天喇叭一響,千百萬人隨著廣播樂曲做操,這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新鮮事。1954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下達了《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運動的通知》,各機關團體在工間休息時作廣播體操成為制度。1954年、 1955年又先後公布了第一套少年和兒童廣播體操。繼第一套廣播體操公布之後,近50年中又先後公布了八套廣播體操。現在是第九套成人廣播體操。
“人人都鍛鍊,天天上操場,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深入人心。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4億多人達到體育鍛鍊標準。由於民眾性體育運動的普及,中國人民的身體狀況得到很大的提高,人均壽命已達70歲,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增長了一倍,接近世界已開發國家水平。
廣播體操是一項廣為人知,練習者眾多的體育運動。廣播體操是一種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場地就可以開展,通常跟隨廣播進行鍛鍊,也可以用口令指揮節奏。

體操優點

廣播體操一般由8——10節動作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軀幹各部分;由曲伸、舉振、轉體、平衡、跳躍等各種動作組成。每一節動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擴胸運動不僅可以鍛鍊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對矯正姿勢(輕度的駝背、窄胸等)也有好處。因此,每做完一套廣播體操,能使身體各部分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鍛鍊。增加了氧氣和養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脈搏和血液循環,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體操推廣

1951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套廣播體操正式頒布了。此時距離楊烈第一次提出創編全民健身操的建議正好1年。
這一天,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衛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等九家單位聯合發出了《關於推行廣播體操活動的通知》。
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播出了《廣播體操》的音樂。
廣播體操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這與當時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均壽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歲,嬰幼兒死亡率高達20%。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一個簡單的入伍體檢就把很多熱血青年擋在了部隊大門外,很多人不是太矮,就是太瘦,還有許多疾病。 現在有了一套可以強身健體、又新鮮有趣的廣播體操,從上到下都很樂於推行。由於廣播體操在當時必須藉助廣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廣播電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他們紛紛邀請當地教育、衛生、工會、青年和婦女組織共同商討,組織了“廣播體操推行委員會”。一大批“廣播體操骨幹分子訓練班”、“廣播體操傳授站”、“廣播體操推行小組”一下子從各地冒了出來。
1952年6月20日,全國體育總會正式宣布成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第二天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篇“廣播體操在全國各地普遍推行”的文章,裡面詳細總結了廣播體操推廣半年以來的豐碩成果。 當時,全國各地已經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廣播電台播送廣播體操節目。這些節目每天占用52個波長,總計1205分鐘。同時,人民廣播器材廠也加班加點,為解決收聽不便或收聽設備不夠完善的地區的需要,先後供應了3800張“廣播體操”唱片。
據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統計,參加廣播體操的人數達到104.8萬人;其中以各學校學生參加者最為踴躍,僅北京市統計就有23萬學生參加,上海各學校學生80%以上每天做廣播體操。 1952年9月,7歲的謝東在重慶的一家兵工廠子弟國小上學了,第一堂體育課就是學習第一套廣播體操。當時學校的操場建在起伏的丘陵上,分三大塊。高小(5、6年級)的學生在一塊操場上做童子操,中小(3、4年級)的學生在“打蓮槍”,而他們這些初小的學生,則在學習新頒布的廣播體操。
“童子操硬邦邦的,做起來很威武,動作也比較難;打蓮槍就是把竹竿掏空了,裡面放上銅錢,有一米多長,然後耍來耍去。”比謝東大四歲的哥哥上五年級,每天穿著學校統一配給的豆沙色軍裝做童子操。可到了第二年,童子操和打蓮槍都不見了,因為廣播體操新鮮有趣,動作也很帥氣,那些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開始跟著他們這些小不點學起了廣播體操。
右圖:兒歌-一起來做廣播操
兒歌-一起來做廣播操兒歌-一起來做廣播操
歌詞如下:
童歌《一起來做廣播操》
你早我也早,
一起來做廣播操。
伸伸腿,
彎彎腰,
看誰做得好。
你好我也好,
一起來做廣播操。
練好身體為祖國,
哎喲喲,
我們多快樂!
這首童歌描述少兒也早起晨練,他們一起做廣播體操情景。
上世紀70年代 廣播體操一統天下。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鍛鍊身體,保衛祖國。”這個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口號蘊涵著一個民族的強烈願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鍊身體就是為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改革開放前,一些地方雖然有了基本的體育設施,但是很少很簡陋,甚至根本沒有大型的體育場館。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學,只要一吹風,漫天的灰塵,吹得人連眼睛都睜不開。不小心摔倒在球場上,煤炭渣把人扎得血糊糊的。下雨天在泥地球場踢球,深一腳淺一腳,天晴後泥巴幹了,滿球場的泥巴腳印。那個年代擁有完善的球場和綠綠的草坪在那個年代是人們無法想像的事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廣播體操,幾乎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是在它陪伴下度過的。在那個時代,甚至更早時候,隨著廣播體操音樂的響起,“眾人齊做操”的場面蔚為壯觀,這種場面,已經深深埋入人們絮絮叨叨的懷念里。廣播體操是一種現代身體文化和現代公民政治的一個雛形。在火熱的建設年代政府倡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鍛鍊身體是手段,目標是更好的投入工作。你加不加入民眾性的健身運動不是由你個人所選擇的,這是革命的需要。對於許多人來說,廣播體操更多是一種標誌,它提醒著工作,學習時間的開始,提醒人們把自己的身體激活。

體操問世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廣播體操公布。同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等9個單位發出"關於推行廣播體操活動的聯合通知"。同時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廣播事業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聯合決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舉辦廣播體操節目,領導全國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廣播體操研究小組的文章《大家都來做廣播體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體操節目從1951年12月1日開始播放,各地人民廣播電台陸續開始播放。每天喇叭一響,千百萬人隨著廣播樂曲做操,這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新鮮事。

時代特色

自從第一套廣播體操問世,不知道是革命激情的澎湃作用,還是這操確實具有強本固氣之力,總之,大約每隔五六年國家就會更新一回。只是因了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每套操都鮮明的烙上了那個時代的特色,別的不說,單這每套操的開頭語就是性格鮮明。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第五套廣播體操現在開始……” “為革命保護視力,眼保健操現在開始,第一節,擠按睛明穴……” 2005年3月,引入了游泳、武術、保齡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現代體育運動基本動作的《大眾廣播體操》又一次刷新廣播體操的歷史。被賦予了鮮明時代色彩的這套操,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激起人們曾有的全民做廣播操的熱情。

體操記憶

記憶一:第五套拍手運動很搞笑
55歲的成都市民黃興權說:“我們讀書時還在做第五套操。那時的操簡單得很,很好學。”
黃先生笑著告訴記者:“我們那時做操還有點搞笑,有一個拍身運動,我們把手伸得很長,腿踢得很高,經常會撞到前面的人,多有趣的。”
記憶二:40年全靠三套操鍛鍊身體
市民高先生今年60歲,身體還很健康,因為他40多年來一直堅持做操。高先生1959年入學,第三套、四套、五套廣播體操都做過。
上世紀80年代以後,單位就不再組織做操了,但他每天仍憑著學生時代的記憶做簡易體操,如擴胸運動、拍身運動、上肢運動等。
記憶三:七套最難半學期沒學會
1990年5月,國家體委推出了第七套廣播體操,還特意請來當時最著名的體操運動員李寧做模特。但據後來調查,人們普遍反映其動作難度較大,不便掌握。
在1982年出生的鄭先生的記憶里,七套廣播體操“做起來很難”,“國小就做的第七套,太難了,很多同學半學期了還沒學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