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大上海

笑侃大上海

笑侃三十年》的姐妹篇--《笑侃大上海》的舞台樸素得讓人感到不沾風塵聚光燈打亮偌大的舞台,除了兩張沙發和一個提綱架,再無任何道具。可是,從周立波嘴唇間蹦出的“包袱”卻滿是“風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笑侃大上海
  • 類型:綜藝節目
基本簡介,人物簡介,背景資料,作品評價,社會影響,

基本簡介

名為“笑侃大上海”, 除了許文強式的開場,周立波昨天的演出在進入正題前,進行了一個關於自己要不要上春晚的民意調查,結果反對他去的觀眾占據大多數。周立波當即做握緊雙拳狀,說了一句“英雄所見略同”。然後開始剖析自己對上春晚的“心路歷程”。期間,周立波“不點名”地調侃一番“小瀋陽”的蘇格蘭裙和郭德綱的長衫,把春晚和郎昆也戲謔了一番,“個趟回去我要乃伊冷了旁邊,一直到伊困著,各就叫郎昆”等等讓觀眾大笑不止。
在接下來近兩個小時的“笑侃大上海”中,周立波從“上海開埠”談起,“十里洋場”、“火紅年代”、“改革開放”成為其中線索。在講到上海作為移民城市時,周立波用各種段子和表演闡釋了蘇州人、寧波人、蘇北人等各種上海人群體的構成,把他們的特點描摹得惟妙惟肖。
關於“火紅年代”的段落尤為精彩,周立波把那個時代各種極致誇張的人和行為進行了藝術的反諷,紅衛兵的形象,自己兒時的經歷,包括模仿恩師滑稽泰斗周柏春在“文革”時期以苦作樂的種種辛酸往事,都勾起了很多人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和反思,充滿著人文關懷的力量。
演出中,周立波保留了《笑侃大上海》的姐妹篇——《笑侃三十年》中20%左右的橋段,其他80%則是新創而成。在之前“打樁模子”段子的基礎上,此次又派生出“撬邊模子”、“連襠模子”等眾多上海市井生活中的“模子系列”,讓人回想起改革開放初期上海的特有現象。而“伐是我港儂小氣喔,接下來一定是港伊小氣”這樣上海文化里的特有語言現象,也被周立波加以了總結。

人物簡介

周立波被稱為“上海活寶”,從原來的滑稽演員到現今的清口相聲,周立波受到不少觀眾的喜愛,現今更是被許多年輕白領追捧,而他開創的“海派清口相聲”也從無人問津到場場火爆,一票難求。
周立波周立波
周立波作為一名喜劇表演藝術家,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以平民化的藝術視角,機智幽默的語言表現力,以及一幅幅經典生動的老照片,為觀眾“笑侃三十年”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新月異。
周立波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學館,成名於80年代末。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別於傳統噱頭的笑料。他的噱頭別具一格,簡單而瀟灑,表演亦莊亦諧,台詞充滿豐富的想像力。幽默風趣的語言,誇張新奇的表演形式贏得觀眾的掌聲。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之集。同時又融入了濃郁的海派風格,勾勒出上海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風貌。
1990年,23歲的周立波曾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被迫離開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刑滿之後,周立波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滑稽藝術。
2006年11月份,在王汝剛嚴順開等人的鼓勵下,周立波重回舞台。

背景資料

周立波是一個有天賦和才華的演員,他具有非常的洞悉力和表現力,把我們這座城市即將消逝的文化重新
撿起,把上海人的優點和缺點描摹得如此逼真,讓幾乎所有的上海人都找到歸屬感,找到懷舊的情懷,這是一種非凡的能力,這需要智慧。
周立波周立波
但是不能因為這種歸屬感,就完全放棄對這種文化的反省。上海的海派文化組成里,有著海納百川的氣魄,但也有著市民文化的狹隘。而那些狹隘的方向正在逐漸消逝,這是一種進步。如果我們要重新去審視這部分文化,那么我們應該是很嘲,很自嘲。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胸懷。然而,在《笑侃大上海》某些台上台下一心的“搞笑”段落中,看到的卻是對這一文化狹隘部分的集體自我認同。
周立波關於咖啡和大蒜、陽春麵和拉麵的段子,很含蓄,很幽默,但觀眾卻笑得很恣意,大家為心照不宣的潛台詞共鳴。周立波說,海派文化的特徵,就是用來被別人欣賞和嫉妒的。周立波為上海文化被指摘的東西做了有力的辯解,也為上海人的地域優越感尋找著一切具體的細節註腳,這是他成功的地方。只是,海派文化中高雅和西化的部分,不能成為本地人低視其他地域文化的理由。緬懷逝去中的上海市民文化,是不是也應該有點審視“火紅年代”一樣的反諷和超越?
周立波想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尋找精神自信,尋找集體自豪感,他的創作立意無可厚非。他是演員,不是學者,他是上海文化的組成部分,允許有某些局限,也有允許表達的自由。不妥的不是他的表達,而是這種表達所引起的集體共鳴。在為了咖啡和大蒜、為了陽春麵和拉麵的區別狂笑不止的時候,觀眾們是不是也應該仔細想想,我究竟在笑誰?想明白了,我們這座城市,就真的又進了一步。

作品評價

笑侃三十年笑侃三十年
《笑侃三十年》的姐妹篇--《笑侃大上海》的舞台樸素得讓人感到不沾風塵,聚光燈打亮偌大的舞台,除了兩張沙發和一個提綱架,再無任何道具。可是,從周立波嘴唇間蹦出的“包袱”卻滿是“風塵”。從上海姑娘泳裝的花樣、到弄堂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到上海人住房和交通狀況,三十年間上海人衣食住行的變遷在那個富有磁性的嗓音中幻化成了充滿智慧的連珠妙語,抑或是暗藏 “殺機”的冷嘲暗諷,“離婚率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這三十年我們兩隻輪子少了,四個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等等,常常引來現場觀眾的捧腹大笑,然後脫口戲謔一句:“格(這)十三點。”
改革開放向來是不容易說好的話題,“正說”往往成了刻板的思想教育,“戲說”又很容易落入輕浮的陷阱。可是,在周立波的包袱中,大玩特玩各種各樣的“歧義”,打出了變化多端的“擦邊球”:一拍抽出去,折射得老遠。譬如“用一百個億解決三十公里的交通難問題”。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既然如此,話說一半又留一半,點到即止,笑話里的含義就讓你們自己去領悟吧,俗中有雅,笑中有理,樂中有道,這也算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功力。周立波所引導的火爆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滑稽界的很多同仁並不認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能與上海滑稽劃清界限。當然,能或不能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觀念永遠應該放在概念的前面。也有人會說,周立波的成功是一種純粹的商業炒作,這也無可厚非,在這個回歸到“票房說話”的時代,太需要這樣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人物了!至少,周立波試驗的清口,對於滑稽界而言,很可能是一個引發觸動的拐點。

社會影響

笑侃大上海
看過《笑侃三十年》的姐妹篇——《笑侃大上海》的觀眾占據了大多數,周立波演出中但凡和之前有重複的,立即會引來老觀眾的提前反應。一個周氏鞠躬,台下立刻有觀眾大呼“頭勢清爽額”,讓周立波自己也有些忍俊不禁。之後但凡是重複演出的段子,周立波都頗為小心,甚至玩笑說,請看過的觀眾“沉默是金”。
《笑侃三十年》DVD以來,周立波就是各大盜版碟攤上當仁不讓的“主打產品”,網友們又迅速把視頻瘋狂上傳,周立波於是風靡一時,轉帖560餘次,瀏覽量更是超過百萬。 “乃伊做忒”等周氏名句也成了年輕一代的MSN簽名。
雖然“盜版”盛行,周立波的票房卻勢頭日勁。觀眾中甚至加入了很多年輕人,很多觀眾表示,“周立波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種石庫門薰陶出來的東西,現在已經完全體會不到了,周立波讓我們重新一起去緬懷和回想,很有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