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口村

竹口村

竹口村,位於官橋鎮政府駐地北12公里處。村委會設在竹口,聚落在五塔岩南部丘陵山谷間,呈長方形分布。有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村民415戶、15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口村
  • 地理位置官橋鎮
  • 人口:1536人
  • 農產品:水稻、甘薯
村情概況,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竹口村有耕地456畝,山地1100畝,主種水稻、甘薯等,林果有荔枝、龍眼、楊梅、橄欖、桃李等,是泉州市有名的水果村之一,尤以荔枝譽滿閩南境內。境內的五塔岩系宋代建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域內有衛生所、國小各1所,磚廠1家,蜜餞廠2家。村道連線丘前公路。

歷史沿革

竹口村以駐地得名。元、明、清屬三十三都,民國稱為“竹口保”,1949年解放初與和埔合為竹和鄉,1956年歸入下洋鄉,1961年成立竹口大隊,1965年改稱竹青大隊,1979年與席里大隊拆分,自立竹口村。1984年改稱為官橋鎮竹口村委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4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水稻、地瓜、花生、木瓜等作物;擁有林地25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5畝,其中草地60畝;荒山荒地135畝,其他面積60畝。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裡擁有三個水庫,當地居民將水庫有大到小分別命名為:大水庫、中水庫、小水庫。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2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戶(分別占總數的95%和7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27%;畜牧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頭,肉牛20頭,肉羊7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27%;工資性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15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4%。該村發展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20戶,鄉村人口7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41人。其中農業人口77人,勞動力52人。該村有彝族7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5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東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 人,其中小學生9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2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3.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女黨員1人,有團員1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