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韞胎

章韞胎(1897~1977),字盈五,東流(今東至縣)白笏鄉人。早年在貴池、安慶讀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民國9 年(1920 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物。經10 年努力鑽研,獲法國國家理科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韞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77
簡介,個人研究成果,

簡介

章韞胎(1897~1977),字盈五,東流(今東至縣)白笏鄉人。早年在貴池、安慶讀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民國9 年(1920 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物。經10 年努力鑽研,獲法國國家理科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
章韞胎

個人研究成果

留法時,從事昆蟲生理的專門研究,先後在《法蘭西科學院報告》、《法國生物學會會刊》、《法國動物學會會刊》上發表關於《蜂巢蛾》、《鱗翅類幼蟲的生理研究》等論文12 篇。國內任教時,主講細胞學。分別在《北平研究院匯報》、《法國生物學會會刊》上撰寫了《桑蠶胎本》、《金魚的鱗與鰭》等3 篇論文。抗日戰爭期間,隨武漢大學遷移四川樂山,居大渡河畔,名其居為“待渡廬”。改攻古生物學,對鳳凰、麒麟作了深入考證。他是國際知名的生物學家、歷史學家,又是詩人。
1951 年,在武漢大學主講過《中華民族的形成》(現存有油印稿)。1956 年又在武漢大學科學討論會上作《麒麟考》的學術報告。同年11 月10 日《光明日報》以《珞珈山的教授們》為題,報導了章的學術活動。
章韞胎還在業餘蒐集整理了中外書刊上有關中國近代的外交檔案,給我國外交部提供了有益的資料。
他在反右派和“文化大革命”中身處逆境,仍念念不忘著述。在國內外撰述的論文單行本及所編講義,武漢大學圖書館均有收藏。他的學說常為外國學者的論著所引用,如英國李約瑟的《胚胎化學》、《生物化學與形態生成》;詹森的《昆蟲及多足蟲胚胎學》以及朔文著、忻介六等中譯本《昆蟲生理學》都有所引用。蘇聯斯凡維奇著、方三陽中譯的《普通昆蟲學》第四冊,也引用了章的細胞學中的論點[惜“yuang-ta”(韞胎),據俄語音錯譯為“尤·格·泰”]。日本人橋川時雍編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中亦有《章韞胎小傳》。
章韞胎對中國古史研究,頗有創見。他依據中國古籍參考西籍來探討,發現中華古史約近萬年,上古滇蜀期—— 三皇五帝世代約歷五千年,為中華文化發源之地。中古——中邦期或中國期,由於上古末期滇蜀地殼變異,大禹氏率先遷移長江中游,奠居湘鄂,然後進入淮北,漸次開拓中原,次第建立虞、夏、商、周四代,至秦約四千餘年。他認為:中華文化發展源於滇蜀,延及長江流域,而非發源於黃河流域,此流域自古為遊牧民族所居,五穀不生,五金不出,不可能創建文明。並謂古籍記事,皆關滇蜀,鮮有涉及北方。古人所記動植物,大多屬於熱帶、亞熱帶產物。對此非有翔實考證,決不可能有此論斷。
章韞胎在文學上特別是古體詩造詣頗深,詩作的一部分清稿,曾經陳三立為之品題:“氣疏達而能真切,語南澹而多新警”,並題名《盈五詩鈔》。他的詩反映了田園意趣和愛國憂民的思想。
章韞胎於1977 年9 月1 日逝世,尚有《中華古史發展》未能完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