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乾浦

章乾浦

章乾浦,男,1966年生,京劇名票,工馬派老生,祖籍江蘇,現居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乾浦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
  • 職業:京劇名票
  • 主要成就:京劇馬派代表人
  • 代表作品:《生正逢時
個人簡介,恩師張學津,與恩師張學津的京劇情緣,偶然機會結識恩師,得恩師悉心傳授,恩師德藝雙馨,

個人簡介

章乾浦學生時代喜歡京劇,尤其深愛馬派,來京工作後,有幸得燕守平李祖銘等名家的指點,並拜馬派名家張學津為師。曾出過個人專輯,由燕守平樂隊伴奏,參加過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過把癮》欄目,並獲得馬派專場擂主。
參加京劇藝術網訪談節目(左)參加京劇藝術網訪談節目(左)

恩師張學津

與恩師張學津的京劇情緣

開始接觸京劇,迷上馬派藝術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少年章乾浦從一單位電視上看到一段京戲,演員的精彩表演與優美的唱腔將他深深地吸引住了。當時的章乾浦對京劇並不十分了解,但心裡有種莫名的激動,覺得唱得很好聽。有些事情像是上天故意安排的,因為章乾浦當時看到的就是馬派名劇《蘇武牧羊》,而那位京劇演員正是他日後的恩師張學津先生。
章乾浦少時家中只有一個收音機,而為了知道電台什麼時間播放京劇節目,他還特意訂了一份廣播電視報。郵局的人知道章家並無電視,便問他為何要訂報,而他總是不答。在那時,與章乾浦同齡的孩子中,並沒有人喜愛京劇,他也知道自己是個異類,但只要聽到京戲,他就會興奮不已。小小的收音機將章乾浦帶入了京劇的藝術世界,一有時間他就會去圖書館看戲劇報刊,漸漸地也積累了豐富的京劇知識。每一次接觸關於京劇的一切,章乾浦總會感受到一種非凡的快樂。
高中時為了聽戲,章乾浦本想買一台唱片機,可礙於家中日子並不寬裕,懂事的他就沒向父母提。而姑媽看出了章乾浦的心思,將自家的唱片機送給了他。章乾浦對於京劇的熱愛可謂是與日俱增,通過張學津先生迷上了馬派,他總是省下自己的零花錢,去購買馬連良和張學津的唱片。
京劇馬派鬚生流派藝術的巔峰,章乾浦正是馬派的“鐵桿冬粉”。有一次,為了看京劇電影《群英會》,章乾浦要騎車到一個很遠的電影院,來回有四十里路,他居然連續去了五天。馬派創始人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張學津是馬連良的弟子,也是馬派的優秀傳人。章乾浦雖然沒有趕上大師馬連良的風采,但卻有幸與深諳馬派精髓的張學津先生同處一個時代。張學津先生是章乾浦心中的偶像,而這么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對於章乾浦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偶然機會結識恩師

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春天,由於工作的原因,章乾浦坐上了北去的列車。如今,章乾浦來到北京已有二十多年,首都的春雨秋風記錄了他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歲月的年輪上也寫滿了他對京劇藝術的不懈追求。
來到北京的章乾浦恰逢張學津在藝術上的黃金時期,他也觀看了張學津先生演出的很多馬派名劇。張學津先生颱風瀟灑大方,演唱舒展酣暢,念白清晰自然,有較強的塑造人物的能力。章乾浦被京劇大師的表演所感染,一心要學習優美的馬派唱段。他買來錄音機和伴奏帶,一遍遍地摹仿,一次次地跟唱。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章乾浦走進了京劇票房,這也義無反顧的堅定了他學習馬派的決心。
出於對京劇大師的崇拜,章乾浦場場不落張學津先生的劇場演出。張先生聲情並貌的演出,總能給他帶來心靈上的震撼,雖然也想找個機會與先生交流一下,但為了不打擾先生,每次章乾浦總是在先生謝幕後倀然離去,同時也期待著下次再來看他的演出。1997年的一次機緣巧合,在一個小型演唱會上,張學津先生著便裝坐在觀眾席前排,演唱結束後很多戲迷爭相和先生握手、合影。多年來對張學津先生的崇拜促使章乾浦也走上前去,有點緊張語無倫次的對先生說,非常崇拜您,很喜歡馬派等諸如此類的話。這簡短的對話讓章乾浦印象至深,如此的藝術家,一個京劇大師,卻一點架子都沒有,還笑著鼓勵他好好學,並且說有機會聽他唱唱,再給他說說。此情此景,章乾浦激動的不知說什麼好,把自己的聯繫方式給了先生,沒想到先生欣然接收了。這一切想想都不可思議,一個普通戲迷,一個京劇名家,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章乾浦原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可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的傳呼機上顯示著張學津的名字。當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覆看了好多遍那條訊息,張學津先生讓他去家中。證實訊息沒錯後,章乾浦激動的心情不可言喻,在他看來這可真是三生有幸啊。按著約定好的時間,章乾浦走進了仰慕已久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老師的家門。也正是這一舉動,開始了章乾浦與與恩師張學津京劇情緣。
章乾浦(左)與師父張學津章乾浦(左)與師父張學津

得恩師悉心傳授

張學津的父親是旦行張派創始人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張先生的子女大多從事京劇行業,學津老師是大哥,老師不止一次地說,他是生正逢時。後來他寫了一本自傳,書名就叫《生正逢時》,紅遍大江南北的父親張君秋把學津老師引入了京劇的廣闊天地。當年和張君秋先生合作的都是老生名角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等諸多名家。學津老師年少時就陪馬連良先生演過《三娘教子》,陪譚富英先生演過《桑園寄子》等戲。每當章乾浦與恩師聊到這些話題,學津老師總是由衷的開心。平時,張學津老師話語不多,不和他聊戲,他能和你坐半天也不說一句話。通過章乾浦對恩師的觀察,學津老師雖不善言辭,可一聊起戲,就才思如泉湧。張學津先生就是為京劇而生的,一輩子在為繼承和發揚京劇馬派藝術不辭辛勞。
章乾浦是個業餘戲迷,學津老師教得很有耐心,為他講解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告訴他在字韻和氣口上下功夫,章好多琢磨不開的地方,一經老師指點就透徹了。多年來,學津老師給自己說戲練唱的情景,章乾浦歷歷在目,也一直慶幸自己能夠拜這樣一位好師父。通常只要學津老師在北京有演出,章乾浦一定到後台去看老師扮戲,那也是一種美地享受。在章看來,學津老師扮出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那么乾淨利索,一個字:帥!真能讓人打心眼裡崇敬他。
平時只要老師有時間,章乾浦就陪老師出去遛遛彎,好幾年的清明節都是章陪著老師去給馬連良先生掃墓。無論是戲迷票友的聚會,還是去外地演出,章乾浦總會陪伴在老師左右。或許這就是師徒之間的默契,師父對徒弟的信任,徒弟對師父的關愛。學津老師有時會說些京劇大師的軼聞趣事,雖然只是平常聊天,但生動細緻的描述總能給章乾浦以啟發,也引導他在京劇藝術中上下求索。

恩師德藝雙馨

學津老師說,幼年時很喜愛譚富英先生的譚派藝術,當年京劇界號召他們這些剛走出藝校大門,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優秀學員繼承流派時,父親張君秋先生卻鼓勵他學習馬連良先生的馬派藝術。張君秋馬連良兩位大師在京劇舞台上相濡以沫了一輩子,在京劇的鼎盛時代與張君秋先生合作的老生名家很多,可在他的心中馬派藝術還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在父親的關愛引導下,學津老師終於位列馬門,成了馬連良先生的愛徒。通過幾十年的的刻苦努力,張學津先生成為了繼承和發揚馬派藝術的掌門人,能夠有如此的藝術成就,和先生的踏實用功、潛心學戲、本分做人是分不開的。
2008年張學津先生寫了一本回憶錄《生正逢時》,介紹自己生於京劇的輝煌時期,從藝後深得多位京劇大師親授,特別是從師父馬連良那裡學到了馬派藝術的精髓;正要大有作為之時卻遭遇十年動亂,文革禁錮了傳統京劇藝術的發展,也使學津老師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於十年結束,滿懷豪情的張學津又遇到了體制約束;在藝術的最佳年齡,一場醫療事故使他再也不能在喜愛的舞台上盡情發揮。即使張學津先生的京劇道路上荊棘遍布,但他總是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一絲不苟地展現給觀眾,尤其是在為馬連良先生的音配像工作中,張先生聲情並茂的藝術形象吸引了無數的馬派迷。
張學津先生也曾受疾病所困擾,但他一直保持堅強樂觀的心態,最終走向了康復。近年來張先生為了更加發揚馬派藝術,收了很多專業徒弟,雖然他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每次為徒弟說戲都是口傳心授、親自示範表演。恩師張學津不懼疾病的超凡精神,對京劇傳幫帶的孜孜不倦,為人處事的正直真誠,都讓章乾浦覺得能成為張學津的徒弟無比的榮幸與驕傲。章乾浦認為,作為恩師的弟子,既是幸運的,又不無遺憾,幸運的是能得到師父的親傳,只可惜沒有趕上師父最佳時期的表演風采。章乾浦先生這樣說,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人生,苦難總是多於快樂,願我的老師在以後的歲月里苦盡甜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