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間隙

突觸間隙

突觸間隙 synaptic cleft

在化學傳遞性突觸中,在突觸前神經末梢和突觸下膜之間,有與通常的細胞間隙同樣的間隙存在,稱此為突觸間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觸間隙
  • 外文名:synaptic cleft
  • 所處部位:神經細胞間
簡介,酒精對突觸間隙的影響,電針對突觸間隙的影響,孕期磁共振磁場照射對突觸間隙的影響,

簡介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兩者之間的距離是20—30納米,在神經肌肉接頭約50納米。電子顯微鏡發現突觸間隙比其它細胞間隙著色深。在突觸前末梢釋放的傳遞物質向突觸間隙擴散至突觸下膜,在其作用下所產生的突觸電流,沿突觸下膜—突觸後細胞內—突觸後細胞膜的突觸下膜以外部分(突觸後膜)—突觸間隙—突觸下膜的局部迴路流動的結果而產生突觸後電位。
突觸間隙中充滿了組織液,故屬於內環境成分。

酒精對突觸間隙的影響

通過定量分析飲酒後小鼠海馬內突觸結構的形態參數變化 ,探討酒精對腦形態和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用 18隻 2 0~ 30g昆明小鼠 ,隨機均分為A、B、C組。三組動物分別以純水、5 %酒精、10 %酒精為飲料連續餵養 6 0d後 ,套用透射電鏡及圖象分析方法觀察並測定海馬CA1區突觸結構的形態參數。
結果 與A組相比較 ,B、C組突觸結構的突觸後膜緻密物質厚度、突觸活性區長度及突觸間隙寬度均顯著性變小。其中C組與B組相比 ,C組的突觸間隙寬度明顯變小 ,且有顯著性差異 ,而突觸後膜緻密物質厚度和突觸活性區長度無顯著性差異。
結論 酒精可以引起突觸的可塑性變化 ;酒精通過改變突觸結構的形態而影響神經衝動的傳遞功能及動物的學習記憶。

電針對突觸間隙的影響

觀察電針對不同時間段局灶性腦缺血大鼠突觸超微結構的影響。
方法:採用凝閉大鼠大腦中動脈致局灶性腦缺血模型,250隻雄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A)、缺血組(B)、缺血+電針組(C)、缺血+DL-AP5組(D)、缺血+DL-AP5+電針組(E),每組各50隻,各組再按距離手術結束時間的不同再分為12h組和2w組各10隻。
結果:腦缺血後,2個時間段除假手術組外的其他各組均可見突觸數目減少 。

孕期磁共振磁場照射對突觸間隙的影響

研究觀察了孕期磁共振磁場照射對子代大鼠海馬突觸超微結構的影響。
方法:SD孕鼠妊娠第12-18 d給予0.35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場照射。測量1、2和5月齡雌性仔鼠海馬CA1區和齒狀回的突觸結構參數,用立體計量學方法進行定量測定。
結果:磁場照射可引起2月齡子代大鼠海馬cA1區突觸間隙增寬,齒狀回突觸活性區長度變短、突觸界面曲率和活性區面密度減小;5月齡子代大鼠CA1區突觸間隙增寬,突觸後緻密物變薄,突觸界面曲率減小,齒狀回突觸間隙增寬。
結果提示,妊娠期接受MRI磁場照射可引起海馬突觸超微結構的改變。對這些結構變化與行為損害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