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地處海上航道和撒哈拉沙漠運輸線之間的地帶,被稱為"拉·岡里特(la Gonlette)"的邊遠港口使突尼西亞直通突尼西亞海灣,是地中海地區3,000年歷史的見證,是古往今來的寶庫。歷史上突尼西亞是貿易中心城市,現為國家首都,行政省的重要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薩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 外文名:Medina of Sousse
  • 世界遺產: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 國家:突尼西亞
  • 所屬洲:非洲
  • 編號:414-003
基本介紹,城市歷史,城市結構,批准時間,評價,

基本介紹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地處海上航道和撒哈拉沙漠運輸線之間的地帶,瀉湖使依山而建的突尼西亞與它的老鄰居迦太基分隔開。古迦太基戰爭後,經過一段與迦太基密切相關的歷史時期,突尼西亞在公元下世紀獲得重建。歷史上突尼西亞是貿易中心城市,現為國家首都,行政省的重要城市。

城市歷史

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阿非里基亞地區時期,突尼西亞在圖內什(Tunes)遺址上重建。迦太基的毀滅是突尼西亞重建的決定性因素。之後的不久,突尼西亞修建了許多港口設施。在894-905年短暫的阿格拉比特王朝統治時期,突尼西亞是阿非里基亞的首府。
在隨後的公元909—1057,法蒂瑪王朝和日裡德(Zirid)王朝統治時期,馬赫迪亞和凱魯萬分別是它們的首府。公元1160年,阿爾毛阿韋斯(Almohaves)(信奉什葉派教義的柏柏爾人首領)定都突尼西亞。
1228—1574年間,突尼西亞是哈夫斯的首府,它是從阿爾毛阿韋斯分離出來的馬格里布王朝。在這一時期,突尼西亞發展到歷史顛峰。
當在1574年統治被奧斯曼土耳其王朝取代後,突尼西亞喪失了作為首府的地位。由於商社的存在和在海上進行掠奪(後者在這一時期達到高潮),突尼西亞進入了一段經濟繁榮期。在17和18世紀海珊王朝的統治下,集中進行了建築工程建設,形成的城市景觀保留至今。

城市結構

在城市環路內,占地270英畝的突尼西亞麥地那由曲折交錯的街衢、拱狀通道、胡同和死巷組成。其城市結構的和諧統一令人矚目。白色房屋形成了該突尼西亞的城市景觀。借鑑不同風格而建的重要建築(如732年修建的大清真寺)和單一風格的建築(如1675年修建的具有土耳其風格的Sidi Mahrez清真寺)和諧地構成一個整體。
突尼西亞對東馬格里布地區的建築和裝飾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它的宮殿、房屋、穆斯林學校和露天市場,突尼西亞與典型的伊斯蘭教城市相比在空間組織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表現的迥然不同。從整體上講,麥地那是傳統的人類居住生活方式隨著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突出範例。

批准時間

197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 (II), (III), (V) 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價

蘇薩,在阿克拉普王朝時代(800-909)就是重要的貿易樞紐和軍事港口,是一個典型的古代阿拉伯人聚居城市。它的古老土著人聚居區、防禦工事、建有大清真寺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伊斯蘭教修道院、宗教和軍事相結合的建築使蘇薩成為伊斯蘭國家沿海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