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防禦

地球大氣層以上空間進行防禦作戰的軍事行動。1957年以來,美、蘇等國相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其中多數是直接為軍事目的服務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防禦
  • 外文名:space defence
  • 性質:防禦
  • 屬性:空間
簡介,戰略防禦倡儀,

簡介

空間防禦
space defence
大量的軍用太空飛行器充斥空間,一旦發生戰爭,敵對雙方都想儘快摧毀對方的各種軍用太空飛行器,以爭奪空間優勢。戰爭從陸地、海洋、空中延伸到外層空間。美國在1982年專門成立了空間防禦司令部,蘇聯也有相應的機構承擔空間防禦任務。隨著軍備競賽的加劇,軍用航天站將建立起來,從軌道上可能對地面進行核攻擊,這就使空間防禦問題變得複雜化。空間防禦有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主動式空間防禦需要建立空間目標監測網和相應的指揮控制系統,以便對空間目標進行不間斷的監測,及時發現敵方有威脅的太空飛行器,識別並判定其性質,測定其軌道,迅速作出決策,運用適當的武器進行截擊。攻擊的手段是以空間為基地的截擊衛星、太空梭航天站上裝備的攻擊武器,或以地面為基地的飛彈、雷射武器等(見反衛星技術)。被動式空間防禦是以某種自身防禦的方式來達到保存自己的目的。手段有太空飛行器偽裝、攜帶警報系統、自身加固和一星多用等。偽裝方法之一是在太空飛行器表面塗上吸收電波的保護層,本身也不發射無線電信號,使敵方難以發現。另一種偽裝方法是一星多用,軍用與民用合一。如通信衛星同時擔負飛彈預警、核爆炸探測、電子偵察等軍事使命,以民用掩蓋軍事用途。若衛星上裝有警報系統,一旦出現空間襲擊的徵兆,警報系統就會立即向地面發出警報,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例如,衛星上的太陽電池陣易受破壞,為了防禦目的可以改用核電源等。

戰略防禦倡儀

1983年10月美國國防部制訂的“戰略防禦倡儀”計畫(又稱“星球大戰”計畫),也是空間防禦的一部分。主要內容是在空間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如雷射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等)為主體,包括截擊衛星、截擊飛彈的反彈道飛彈武器系統,以便在空間攔截和摧毀來襲的彈道飛彈彈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