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哈西比

穆哈西比

穆哈西比生於伊拉克巴斯拉。出身於富有的貴族家庭。幼年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後信奉蘇菲主義,放棄富裕生活和財產繼承權,虔心苦行禁慾。不久移居巴格達,從師蘇菲主義巴格達派始祖馬魯夫·凱爾黑(M'ruf al—Karkhi,?~816),學習聖訓、教法和蘇菲學理,潛心精神修煉,並對當時伊斯蘭教各學派的學說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成為著名的蘇菲派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哈西比
  • 出生地:伊拉克巴斯拉
  • 出生日期:約78l
  • 逝世日期:857
穆哈西比,穆哈西比的思想觀點,蘇菲派,修持方式,教法思想,穆哈西比的影響,

穆哈西比

(al—Muhasibi,約78l~857)
中世紀伊斯蘭教蘇菲派著名學者、聖訓學家和教法學家。
全名: 艾布·阿卜杜拉·哈里斯·本·阿薩德·穆哈西比。
816年其師逝世後,他成為巴格達蘇菲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繼續從事講學傳道,招收門徒。他以思辨的觀點講授聖訓、教法,用箴言、訓誡及對話形式闡述蘇菲學理,頗負盛名,被門徒尊為“大長老”。後又被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的學者尊為“正道的先驅者”。他曾因用思辨神秘主義的觀點解釋聖訓和教法,遭到遜尼派罕百里法學派學者的譴責和指控,被迫停止在公眾場合傳道和講學,曾一度逃回巴斯拉。晚年深居簡出,從事著述。857年病故於巴格達。

穆哈西比的思想觀點

蘇菲派

穆哈西比自稱是追隨遜尼派正統信仰的蘇菲,他宣稱蘇菲派是真正的正統派。
他力圖在經、訓中為神秘主義尋求理論根據,極力調和蘇菲主義與正統派教義。
他在教法上屬於沙斐儀學派,並以聖訓學家的身份活動。

修持方式

在修持方式上,提出了心理主義的修煉方法。
他主張穆斯林在過禁慾的隱居修行的同時,也應參與一定的社會現實生活。他說,“民族的精華是這樣的人:他們不因忙於後世而忽略今生,也不因忙於今生而忽略後世”,倡導兩世生活並重。
他認為外表上的苦行禁慾行為固然可以抑制情慾,但也可以用來掩飾內心的邪惡。嚴格的苦行可作為道德生活的一種輔助手段,但不是淨化靈魂的唯一途徑。修道者必須把苦行禁慾的外在道德行為和內心的精神修煉結合起來,經常不斷地“自我審思”、“自我約束”,心想後世,進行內省,純潔靈魂,克服“自我”,把精神從“自我”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只崇拜獨一的安拉,擯棄一切雜念和私慾,才能達到認主,靈魂導向至善。純潔的靈魂和外在的完美道德行為應是統一的,心靈純正的人,安拉會賜予他美好的行為。

教法思想

在教法思想上,他主張《古蘭經》和聖訓是立法的根源,應根據經、訓內容的字面意義和內在的精神實質解釋法律,有限制地運用類比推理,反對“個人意見”。
在聖訓派和意見派的教法思想論爭中,他支持聖訓派的主張。他主張可以運用理性來解釋經、訓和教法問題,但不同意穆爾太齊賴派用理性判斷一切的觀點。
在“《古蘭經》被造”說問題上,持折衷觀點。認為如果把《古蘭經》看作是安拉的永恆之道,那么也可以說它不是被造的。
在安拉的本體與德性問題上,他持遜尼派的觀點,認為安拉的諸多德性體現了完美和萬能,是安拉本體所特有的,它與人的德性有本質區別。
穆哈西比對當時伊斯蘭教出現的教派分化和紛爭深表憂慮,認為:“自我的欲望”及貪圖今世的浮華,是造成伊斯蘭分裂和一切邪惡思想的根源,只要以堅強的意志反省自己,“獻身於真主”,杜絕私慾,通過愛主達到最高精神境界,才能免除紛爭。

穆哈西比的影響

穆哈西比學說和思想對爾後艾什爾里和安薩里以很大影響。安薩里在著述《宗教學科的復興》一書時吸取了他的觀點。史學家認為,穆哈西比是把蘇菲主義引入伊斯蘭正統教義的先驅。其主要著作有《遵守真主的法度》、《思考》、《幻想》、《論修行》、《理智的本質、意義及人類對此認識上的分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