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士范

程士范

程士范 (1892-1960),一名模。績溪縣仁里村人。現代土木工程學家。程士范15歲進入上海復旦公學讀書,1911年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18年以,後國任安徽省立第二師範教務主任、安徽甲種工業學校校長、北洋大學教授、江蘇寶山海塘工程主任工程師、上海郵政儲金匯總局副局長等職務。編撰有《皖省輕便鐵路芻議》、《淮南煤礦六周年紀念專刊》等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士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績溪縣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60
人物經歷,人物職務,生平詳述,

人物經歷

1934年,擔任淮南鐵路建設總工程師,主持勘測、設計並建成了淮南鐵路,這是當時世界上造價最低而質量又較高的鐵路線,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讚賞。鐵路線完工後,被任命為淮南鐵路局局長兼總工程師。不久,調任杭州自來水工程處主任兼總工程師。抗日戰爭爆發後,應聘為貴州省政府顧問。1939年寓居上海,同中共地下組織接觸,開始了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共事的歷程,並支持自己的親人前往延安參加革命鬥爭。1944年,程士范不顧個人安危,將自己在上海的住宅作為共產黨的地下交通站,掩擴了不少地下黨員。1946年,擔任蕪湖明遠電廠總經理。1949年以後,程士范先後擔任過安徽省工業廳廳長、參事室主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科聯主席。

人物職務

建國後歷任皖北行署顧問、省人民政府委員、省工業廳廳長、省科普及科聯主席、省參事室主任和省政協副主席,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詳述

程士范(1892年~1960年),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卓有成就的工程技術專家,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 年),績溪縣人。自幼天資聰穎,8 歲入蒙館讀書。清光緒三十年轉入私立新式學校思誠學校就讀。畢業後,年僅15 歲的程士范遠離家鄉到上海,先入復旦公學,後又轉入南洋公學。宣統二年(1910 年)中學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錄取。因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民國7 年(1918 年),應安徽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之聘,程士范就任該校教務主任。 程士范不但熱心教學和教務管理,而且對學校的建設頗多建樹,先後為該校設計並指導施工興建圖書館、理化實驗室等建築,使省立二師在當時省內同類學校中,成為設備先進的學校之一。
民國10 年,程士范任安徽甲種工業學校校長。民國14 年,河南省興辦啟新水泥廠,程士范擔任副總工程師。後因水泥廠停辦,他南返受聘於安徽港口煤礦,負責主建港口至水東的輕便鐵路。民國17 年,程士范赴上海,在寶山海塘工程處任主任工程師,主持海堤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因其精幹,成績昭著,被江蘇省建設廳薦任技正。
民國18 年程士范返皖,受聘為安徽省建設廳技正。不久,又被推薦出任杭州自來水廠副總工程師兼工程處處長。
民國23 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靜江為開發淮南煤礦,決定修建淮南鐵路。他親自登門,約請程士范返皖共同完成修路大業。程士範本來就有在安徽建設一條鐵路的夙願,在安徽省建設廳任技正期間,他就為建路工作積累了大量資料。此時,程士范毅然辭去上海郵政儲金匯業總局副局長的職務,挑起淮南鐵路總工程師的重任。他還精打細算大膽革新,購買國外使用過的路軌,調換鋼軌的內外側,把已磨損的一邊朝外,未磨損的一邊調至內側,讓車輪運行,大大降低了每公里的造價。淮南鐵路成為當時世界上造價低,修路速度快的鐵路之一,受到國際上的重視。一些國外報紙專門發文讚許。
淮南鐵路建成後,程士范升任淮南礦路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他總結建路開礦的經驗,著有《皖省輕便鐵路芻議》,並編輯了《淮南煤礦六周年紀念專刊》。
抗日戰爭爆發後,程士范曾任貴州省政府顧問。民國28 年,程士范輾轉來到上海,重逢由德國留學回國的好友石原皋,此時石原皋已參加新四軍。曾希聖指示:“鑒於程士范的社會影響,支持他在國統區,官做得越大,生意做得越大,越有利於地下工作”。程士範本來就對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倒行逆施極為不滿,當他得到曾希聖的指示後,更加相信共產黨,為掩護上海地下黨的活動,做了大量工作。
抗戰勝利之後,為了配合石原皋等人的地下鬥爭,程士范於民國35 年出任蕪湖明遠電廠總經理。他的家宅成了中共地下聯絡站。程士范還積極支持堂弟程敷鐸(即王子野)和長子程龍前往延安和新四軍投身革命,接著又送次子程慽參軍。他還積極營救石原皋出獄,掩護方向明、吳文瑞、孫宗溶等中共幹部免受國民黨特務的迫害。
建國後,程士范歷任皖北行署顧問、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省工業廳廳長、省參事室主任,並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普、科聯主席,為安徽的建設作出了貢獻。1957 年,程士范被錯劃為右派,直至1978 年徹底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
程士范逝世於1960 年,終年68 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