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宮案

移宮案

移宮案,為明末三大案之一。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元年,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

不到一個月後,光宗死於紅丸案,立熹宗為帝。李選侍又想繼續侍奉熹宗。當時,鄭貴妃、李選侍、魏忠賢來往甚密。魏忠賢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宮內;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為防其干預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此事件史稱“移宮案”。此案議論頗多,後來成為派系鬥爭的代名詞。

其與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並稱“晚明三大疑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移宮案
  • 時間:1620年
  • 相關史料:《明史》等
  • 相關人物:李選侍,朱由校,朱常洛
  • 性質:宮廷鬥爭
  • 地點:明朝皇宮
歷史背景,主要經過,史書記載,藝術作品,

歷史背景

泰昌帝朱常洛有“東李”、“西李”兩位選侍。後宮裡頭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嬪等等,選侍是比較低級的妃子。天啟帝朱由校的母親生下他之後不久就死了,朱由校及其同父異母五弟朱由檢,託付給西李選侍照管。西李為了控制朱由校,便要求他與自己同居一宮。後來天啟帝說:“選侍凌毆聖母,因致崩逝”,後“選侍侮慢凌虐,朕晝夜涕泣”。泰昌帝即位後,朱由校和西李隨之移居乾清宮。西李得寵於泰昌帝,泰昌帝打算將她由選侍封為皇貴妃,但西李要求封為皇后。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畫像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畫像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當時朝野關注的焦點。
天啟帝由於其父泰昌帝不得萬曆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凌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即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而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凌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

主要經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畫像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畫像
泰昌帝即位後,其子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乾清宮。一月後,泰昌帝駕崩,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
泰昌帝駕崩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選侍的阻攔。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方準朱由校與大臣們見面。楊漣、劉一燝等見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決定以本月六日(1620年九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為了朱由校的安全,諸大臣暫將他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朝臣們強烈反對。朝臣們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居噦鸞宮,遭李選侍拒絕。李選侍又要求先封自己為皇太后,然後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們的拒絕,矛盾日漸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宮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選侍尚未有移宮之意,並傳聞還要繼續延期移出乾清宮。內閣諸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朱由校的東宮伴讀太監王安在乾清宮內力驅,李選侍萬般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宮內的噦鸞宮。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門,即皇帝位,改明年(1621)為天啟元年,史稱天啟帝。至此,李選侍爭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
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畫像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畫像
李選侍雖已“移宮”,但鬥爭並未結束。“移宮”數日,噦鸞宮失火,經奮力搶救,才將李選侍母女救出。反對移宮的官員散發謠言:選侍投繯,其女投井,並說“皇八妹入井誰憐,未亡人雉經莫訴”,指責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楊漣等人的支持下批駁了這些謠傳,指出“朕令停選侍封號,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厚養選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爾諸臣可以仰體朕心矣”。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告結束。

史書記載

  • 《明史·卷244》
  • 《明史·卷114》
  • 《明季北略·卷2》
  • 《熹宗實錄·卷五十七》

藝術作品

2007年孔笙執導電視劇《明宮謎案》30—38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