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

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

書稿從探討禮治的思想淵源入手,以歷史發展的社會現實為背景,大略考究先秦時期禮學與禮治的情況,詳細闡述秦、秦末漢初這一歷史進程中由亂(戰國時期)——中央集權(秦統一)——亂(秦末)——中央集權(西漢建立)——中央集權的強化(漢武帝初期)中禮學與禮治的生存空間和作用,以使學界對秦漢之際禮學與禮治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探討禮的起源。二是探討先秦各家對待禮的態度。儒家尊禮,道家非禮,墨家批判儒家厚葬久喪的繁瑣禮儀,法家一斷於法,認為禮無益於富國強兵,但也不完全排斥禮的存在,商鞅、韓非等法家代表對禮各有所見。三是重點探討漢初陸賈、叔孫通、賈誼、賈山、韓嬰等反思秦政而提出的禮治主張。叔孫通定朝儀,陸賈作《新語》,賈誼著《新書》,竭力倡揚禮治,他們的共同努力,為漢初儒學的復興奠定了基礎。四是從普遍意義上來探討由先秦到漢武帝初期禮經傳承的基本脈絡及"三禮"中的禮治思想。五是集中探討董仲舒的禮學與禮治思想。董仲舒敬天尊儒,同時借鑑法家思想,在"三綱五常"中,將禮治思想打上了時代烙印,完成了儒家思想主要是禮治思想向統治思想的轉變,奠定了儒家思想作為古代中國統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基本介紹

  • 書名: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114978
  • 作者:胥仕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以歷史發展的社會現實為背景,探究秦漢之際禮學與禮治的生存空間和作用,以使學界對此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並揭示禮對當今社會的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胥仕元,河北涿鹿人,博士,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近年來,主持並完成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2項,河北省社會發展課題1項,廳級課題3項。參與多項國家社科課題和河北省社科課題的研究,獲得2項廳級三等獎。在《學習與探索》《東南學術》《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等雙核心(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撰著述5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行政管理研究,近年來在基礎研究的同時關注現實,側重於三農問題研究,並有多篇論文發表。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先秦禮學思想的源流
第一節“禮”起源的各種觀點
一、“禮”起源於風俗習慣
二、“禮”起源於社會生產和交換行為
三、“禮”在古代與廣義的文化是同義語
四、“禮”起源於祭祀
五、“禮”起源於男女有別
六、“禮”起源於治亂
第二節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思想流派對“禮”的態度
二、儒家“尊禮”
二、道家“非禮”
三、墨子批“厚葬久喪”之禮
四、法家思想中的“禮治”因素
第二章秦漢之際的戰亂與社會整合對禮治的影響
第一節諸侯紛爭走向政治統一
一、各國變法與秦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
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第二節秦國一秦朝統治中的禮治因素
一、秦國政治生活中的禮治因素
二、秦始皇及二世對待“禮”的態度
三、《秦會要訂補》中對秦禮的歸納
四、基本結論
第三節秦末的戰亂與漢初的社會整合
一、無盡的徭役與始皇的縱慾
二、繁重的賦稅與慘烈的刑罰
三、始皇巡行與二世殺戮諸公子
四、群雄並起與秦的滅亡
五、混亂之中“禮”的顯現
六、皇帝與“太上皇”的禮說
七、漢初的社會整合與黃老思想的實踐
八、《淮南子》中的禮治觀
第三章漢初統治者和思想家對秦政的反思及禮治主張
第一節陸賈《新語》中的禮治觀
一、陸賈其人
二、《新語》的禮治思想
第二節叔孫通的禮治觀
一、務實善變的儒者叔孫通
二、制定朝儀
三、制定漢代的宗廟儀法
第三節賈誼的禮論
一、洛陽才俊賈生
二、禮治思想
第四節賈山與韓嬰的禮治主張
一、賈山《至言》中的禮治觀
二、韓嬰的禮治觀
第四章先秦一武帝時期禮經的傳承及“三禮”中的禮學思想
第一節春秋戰國時期禮經的傳承
一、孔子對禮經形成的奠基作用
二、子夏、孟、荀對禮經的傳承
第二節漢初帝王對經學的態度及禮的傳承
一、高祖“求賢”詔與經學
二、高堂生及《士禮》的傳授
三、文帝時徐氏對禮經的傳承
四、景帝時的“湯武受命”之爭
第三節武帝時期經學的發展
一、武帝立五經博士的背景
二、漢武帝立五經博士
三、公孫弘的“禮學”與“禮治”思想
第四節“三禮”中的禮學思想
一、《周禮》中的禮學思想
二、《儀禮》中的禮學思想
三、《禮記》中的禮治觀
第五章《春秋》三傳與董仲舒的“禮治”思想
第一節《春秋》三傳的“禮治”思想
一、《春秋》概說
二、《春秋左氏傳》中的禮論
三、《春秋轂梁傳》中禮治的特點
四、《春秋公羊傳》的禮治觀
第二節董仲舒的禮治觀
一、尊儒
二、正名
三、“三綱”
四、對“五常”中禮的強調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