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蜱熱

科羅拉多蜱熱由科羅拉多核糖核酸(RNA)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35~50納米,外層包膜含脂蛋白,故對乙醚敏感。經蜱媒介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革蜱為帶菌者。臨床以發熱、頭痛、背痛、雙峰熱持續1周,及白細胞減少為特徵。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olorado tick fever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病因:科羅拉蜱熱病毒
  • 常見症狀:發熱,頭痛,背痛,雙峰熱,皮疹等
  • 傳播途徑:蜱媒介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1.科羅拉多蜱熱通常發生在3月和9月之間,多數案件在4月、5月和6月發生。
2.科羅拉多病毒的特點:雙股RNA病毒,35~50納米,外層包膜含脂蛋白;對乙醚敏感。
3.風險因素是最近室外活動和最近壁虱叮咬。
4.一般是通過被蜱叮咬而感染的,可在叮咬部位發現肉芽腫樣原發病灶。

臨床表現

潛伏期3~7天。突起畏寒高熱達38~40℃,頭痛、眼痛、眼眶後痛及畏光,肌痛以背部及雙腿最明顯。病初2~3天體檢見面部、結膜及咽部潮紅,淋巴結腫不明顯。偶有脾大。部分患者可見皮疹,為斑疹或斑丘疹,分布全身,有時四肢可見瘀點。半數病例呈雙峰熱。於第2~3病日後體溫降至正常,上述症狀消退。但1~2天后體溫再度上升,症狀復現,且較初期更重。第2次發熱持續2~4天后,症狀消退,但軟弱乏力1~2周后方可改善。部分病例僅有一次發熱,也有的病例一次發熱持續5~8天或有發熱3次。少數患者可有無菌性腦膜炎或腦炎,表現為頸項強直,意識障礙及出血,腦脊液改變等。

檢查

白細胞計數自第3病日始減少,第2次發熱後減少更明顯,可為2.0×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更顯著,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血小板減少,空泡型異常淋巴細胞不少見。但預後良好。X線胸片未見異常。

診斷

1.臨床診斷
在病前3~7天,有流行區旅居史的患者應考慮本病,尤其有二次發熱過程及白細胞減少者更有助於本病診斷。
2.實驗室診斷
取患者全血或血清接種乳鼠,分離病毒可以確診。取患者血塗片,以直接免疫螢光法染色,在紅細胞中查出病毒可早期診斷。取雙份血清作中和抗體及補體抗體,效價呈4倍或以上升高者,也可確診。

鑑別診斷

有旅遊史者,應與蜱傳回歸熱、洛杉磯斑點熱、兔熱病及鉤端螺旋體病等鑑別。臨床上需與流行性感冒、傷寒、登革熱、麻疹等鑑別。

治療

無特效治療,以對症施治為主。

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在流行區春夏戶外活動時,應作好個人防護,防止硬蜱叮咬。患者恢復後,半年內不可供血。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均可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