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南北朝蕭愨詩作)

《秋思》是梁仁祖蕭愨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語言精巧、清新自然,詩中的動詞運用的貼切巧妙,並無雕琢痕跡。全詩蘊含了無限畫意,令人不覺充滿遐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思》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 五言古風
  • 作者蕭愨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清波收潦日,① 華林鳴籟初。②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③
燕幃緗綺被,④ 趙帶流黃裾。
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

注釋

①潦:雨水大。
②華林:宮苑名,故址在今洛陽市東。鳴籟:指風吹林木之聲。
③芙蓉:蓮荷。
④緗綺:淺黃色的絲織品。

作品賞析

詩的開頭點明秋天。“清波收潦日”,意思是天高氣朗,秋水澄清。“華林鳴籟初”,意為華林園中萬木森森,秋風陣陣。這裡的華林園在洛陽東面,不是臨漳與金陵的華林園。“鳴籟”是自然界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響,此處指華林園中的蕭蕭秋風。一、二句中的秋風秋水表示秋天降臨人間。“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是秋夜景色。木芙蓉八、九月開,耐寒遲落,現在說“露下落”,形容秋之蕭瑟。楊柳亦開始落葉,柳條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稀疏。這是詩人凝神獨想這領略的秋景。這兩句詩備受讚美。顏之推說:“吾愛其蕭散,宛然在目”(《顏氏家訓.文章篇》)。 皮日休把它們與孟浩然的“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相比美。(見尤表《全唐詩話》)。這兩句對仗工整,描摹貼切,確是鍛鍊而得。境界蕭散空遠,秋意畢現,不必尋求深意,但蕭瑟之感覺溢於言表。這是氣氛的渲染,緊接著“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以形象之物表示所思所念。“燕幃”、“趙帶”,冠以產地,表示床帷、束帶的名貴。“緗綺被”是淺黃色的綢被子,喻夫妻間的情愛。“流黃裾”指褐黃色的衣衫,代指服飾華麗的婦女。詩人所思念的妻子和家庭。“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今日別離,關山難越,音訊隔絕,更添相思。乃至於結想成夢,深感離居之苦。由秋景到悲秋,有含蓄的烘托到直抒胸臆,表示秋氣的感染到憂思的傾述,形成了完整的結構與感情真摯的特色。
這首詩寫深宮怨女的愁思,筆調淒艷。詩歌的前半部描繪了一幅秋意蕭索的圖景。夏去秋來,秋水清澄,秋波蕩漾;秋風初起,林木沙沙,如泣如訴,使寂寥的秋夜更添幾分淒涼;秋露濃重,晚荷禁不住秋寒,紛然凋落;秋月清冷,婆娑的柳影也顯得比夏日疏淡。如此秋景微妙地渲染出孤寂的氣氛,透露出宮女心底的淒涼。“芙蓉”二句是廣為傳誦的名句。芙蓉之“落”、楊柳之“疏”不僅將秋之蕭散、秋之寥落寫得宛然在目,氣象高華;而且芙蓉的凋謝必然會引起宮女如花年華虛度的怨悵,疏疏落落的柳絲也會牽動宮女思君不見的悠長思緒,景外生情,意蘊雋永。因此《許彥周詩話》評曰:“鍛鍊至此,自唐以來,無人能及也。”
詩的前半部著意寫“秋”,而後半部則著意寫“思”。這位宮女居室富麗,衣飾華貴;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君王臨幸。君王不至,奈何奈何!誰來共度此秋宵月夜呢?相思之苦也許能在夢境中稍得寬解,然而夢回月殘,她仍然不得不獨自品味“離居”的苦澀。這首詩滿紙愁思,卻不出一個“愁”字,全是借景抒情;或以颯衰之景寫心境的落寞,或以富貴之景寫內心的空虛,或以夢境的美滿寫現實的缺陷,借景傳情,深綿委婉。

作者簡介

蕭愨(約公元561年前後在世),字仁祖,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詳,約北齊武成帝太寧元年前後在世。工於詩詠。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齊。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為太子洗馬。陳後主時,為齊州錄事參軍,待詔文林館。卒於隋。愨曾於秋夜賦詩,其兩句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頗為知音所賞。有集九卷,(《隋書志》及《兩唐書志》)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