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聽瀑圖

秋山聽瀑圖

《秋山聽瀑圖》是清代畫家樊圻創作的絹本水墨淡設色畫,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此圖風格清雅,山骨峻增,群峰昂然高立,老樹柔枝。全幅以水墨、花青染成,間施赭色。皴法細勁而嚴密,近似小斧劈又有所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山聽瀑圖
  • 外文名: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waterfall in autumn mountain
  • 幅式:立軸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樊圻
  • 畫作類型:水墨淡設色畫
  • 規格:縱183.6厘米,橫57.6厘米
  • 現收藏地:旅順博物館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遠景山巒重疊,頂端突兀的巨石分向兩邊,右側巨峰矗立,沖入雲霄,氣勢雄偉險峻,山間瀑布直瀉而下。中景套墊臭為高山腳下,溪水潺潺,山石奇特,有幾棵枯枝落葉古樹,幽邃的山林周圍空山寂寞,悄無人聲,充滿沁人肺腑煉達糊廈的清新氣息。在山坳平坡處,有一位樵夫正邊走邊傾聽習鍵炒厚瀑泉的響聲。泉水的流動,不但辨遷講沒有沖淡周圍環境的安謐,反而增添了山林的僻靜之感。近景為枯木坡石,與中景的山石緊相連線。
秋山聽瀑圖
左上自題“戊申春王畫呈黃翁老祖台正樊圻”,鈐“樊圻之印”、“會公”二印。左下鈐收藏印二方“膠西法坤原珍藏”、“膠西宋皚珍藏書畫印”。

創作背景

該圖創作於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時年53歲。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構圖頂天立地,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左上角僅有的空白處,以作者自題款而填補,使整個畫面更為充實完整。遠景山巒重疊,中間炯鎖山腰,層次分明,滿而不塞。

技法

該圖山石皴筆方硬而疏鬆,遠山隱現於雲霧之中。只在關鍵部位如山石的陰側面用重墨,皴法細碎而乾淨利落,似從小斧劈演化嬸厚戲而來。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總體來看,此畫既合於寫實的原則,也傳達出幽遠的意境。
此圖略近李成清曠畫派,但皴法細勁而嚴密,近似小斧劈皴而較為文靜,一點沒有粗獷霸悍的習氣。樹木、屋宇、舟橋、流水、人物的刻畫皆精詣不苟。通幅以水墨、花青染成,間施赭色,淡薄而透明,雙鉤的紅葉,更點醒了秋山的主題樊圻對於傳統的師承面比較廣泛,就外表形態而論,似乎並未形成個人的固定程式,但就內在筆性而論,不管是披麻皴還是斧劈皴,也不管是水墨還是青綠,都以精詣不苟見工,精詣中又有透出虛靈的士氣。

歷史傳承

該圖在《中國美術全集·清代繪畫》、《中國繪畫全集》著錄。1955年金縣中心國小撥請精犁藏,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作者簡介

樊圻(1616—?),清代畫家。字會公、洽公。江蘇金陵(今南京)人。精山水、花卉、人物等。仕女畫有幽閒靜逸之致。與龔賢、高岑、吳宏,葉欣、茅遷胡糙、謝蓀、鄒喆為金陵八家。傳世作品有《江浦風帆圖》、《柳村漁樂圖》、《雪景山水圖》、《春山策仗圖》軸、《山徑騎驢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