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山居二首

秋夜山居二首

《秋夜山居二首》出自《全唐詩》卷494-72。

是由唐代施肩吾創作的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夜山居二首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施肩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相關練習,

作品原文

秋夜山居二首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獨鶴兩三聲,飛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注釋譯文

幽居:隱居
絕:停止,罷了,稀少。
素機:織布機。
野客:離鄉在外的遊客.
銜:用嘴含,用嘴叼。
[pre]譯文:隱居在山野想著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來越長,冷月下露珠兒正在下滴。
這地方千年來只有孤獨的老鶴啼叫過三兩聲,一棵松柏從岩石上飛斜下來。
大雁的聲音漸響漸遠人聲也隨著消失,是哪家的紡織機織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樣的綢緞。
我這山野之人一醉醒來之時,百尺高的老松樹正銜著半輪明月。

作品鑑賞

本詩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寫的七言詩。在詩中運用了“幽居”、“月寒”、“珠露”等詞渲染了居住地點的氣氛。用“千年獨鶴兩三聲”、“去雁聲遙人語絕”等句子說明孤寂和幽靜。而“誰家素機織新雪”是妙筆,寫景狀物意境深遠。

作者簡介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集詩人、道學家、台灣澎湖列島的第一位民間開拓者於一身的歷史傳奇人物。施肩吾幼年家貧,好學的他不畏勞苦,每日上山識字習文,並在唐元和十年殿試中被欽賜狀元及第。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天下大亂,施肩吾率領族人乘木船,經過多日漂泊,到達了澎湖列島並最終在此定居。他把大陸的先進生產方式和農業生產技術也帶到了那裡,與當地人一起參加生產勞動,開發寶島。被後人譽為開發澎湖的先驅者。
施肩吾一生與詩歌同行,《全唐詩》收錄其一卷計190餘首詩,他所撰寫的《題澎湖嶼》一詩,生動地描寫由大陸去的漢族人民和當地少數民族人民一起生活勞動的情景,《台灣府志》、《台灣通史》等都認為此詩系唐代澎湖的真實寫照。後人評論他的詩作“新奇瑰麗,格高似陶,韻勝似謝,其品格當不在李杜下”。

相關練習

1.詩歌首句“▲”一詞點明了時令屬“秋”。(2分)
2.詩中“銜”字向來為人稱道,請你說說它好在哪裡。(2分)
參考答案:
1.(2分)去雁(僅答“雁”不給分)
2.(2分)示例:一個“銜”字把空中一輪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繪得活靈活現。(意對即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