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懷契上人

秋夕寄懷契上人

《秋夕寄懷契上人》是唐代文人皇甫曾題贈給懷契禪師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知音難覓的感慨,襯托出了詩人與懷契上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道出了“心中無一物”的佛學真諦,體現了詩人深厚的佛學底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夕寄懷契上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皇甫曾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夕寄懷契上人
已見槿花朝委露①,獨悲孤鶴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無事,靜夜名香手自焚。
窗臨絕澗聞流水②,客至孤峰掃白雲。
更想清晨誦經處,獨看松上雪紛紛。

作品注釋

①槿花:木槿的花。
②聞:聽聞、聽見。

作品鑑賞

該詩,首聯以槿花之朝開暮落點出人生無常之義。進而又自喻為人中孤,大有“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老子》)之無限感慨。一個“悲”字,也不知道他是悲自己知音難覓呢,還是悲眾人沉迷生死。此時詩人頓時想起了方外好友,於是寫到“真僧出世心無事,靜夜名香手自焚”,藉此也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感悟。只有“心無事”才是“真僧出世”。出不出世,關鍵在心。在無染著,就是出世。“靜夜名香手自焚”的旨趣歸於一個“自”字。要想心中無事,還須自己用功,自己承當,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賜不得。說到底,三世十方也不離這個“自”,眾生本自具足一切清淨功德,只因妄想執著,不得證得。這也是“自作自受”。要解脫,也須從這四個字入手,所謂“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若了悟自性,則能領會“窗臨絕澗聞流水,客至孤峰掃白雲”也就天然是法身般若。誦經也是看雪,看雪也是誦經,故云“更想清晨誦經處,獨看松上雪紛紛”。更妙的是個“獨”字。道,大而無處,小而無內,所以是孤獨無侶;但也處處是侶,個個親切。

作者簡介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天寶十二載(753)進士,歷官殿中侍御史。大曆三年貶為舒州司馬,大曆後期任陽翟令,晚年居家丹陽。《唐才子傳》說其“善詩,出王維之門,與兄(皇甫冉)名望相亞”。又說他“體制清緊,華不勝文,為士林所尚”。與劉長卿、獨孤及、皎然、陸羽等友善。詩有《皇甫曾集》,《全唐詩》存詩48首,編為1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