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江南大學

私立江南大學

私立江南大學(1947-1952),是由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榮德生發起創立的一所多學科綜合性本科大學,是民國後期著名的私立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私立金陵大學、私立東吳大學並稱為解放前或民國“江蘇四大高校”;新中國成立初期又是我國培養工農業高級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私立江大是現今華東地區多所高校的始祖校之一,同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東吳大學等其他始祖校一起孕育出了東南大學江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全國或省屬重點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私立江大奉命撤併,後在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為代表的榮氏家族的認可和大力支持下,無錫市人民政府及國家教育部分別於1985年7月及2001年1月兩次通過合併重組等方式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建。得知江南大學得以重建,原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秀先生於1995年5月6日親筆題詞“江南第一學府”以示勉勵。

1997年12月,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第二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98年由隸屬中國輕工總會劃轉直屬教育部(註:原無錫輕工業學院時期是部委重點大學而非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不等同於“全國重點大學”概念)。2011年,江南大學憑藉原先在食品工業領域(發酵、食品等專業)國際國內持續領先優勢,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首批進入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大學
  • 英文名:Jiangnan University(JNU)
  • 簡稱:江大
  • 創辦時間:1947年7月
  • 類別:私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所屬地區:江蘇無錫
  • 知名校友錢穆金善寶朱寶鏞沈學源朱正元鄧鴻勛、錢慈明等
  • 主管部門榮氏家族及國民政府教育部
  • 校訓:篤學尚行,止於至善
  • 主要院系:文學院、農學院、理工學院
  • 歷任校長章淵若、沈立人
  • 撤併時間:1952年7月
  • 重建時間:1985年7月、2001年1月
  • 創辦人榮德生
成立之初,發展壯大,院系設定,辦學特色,歷史轉歸,知名校友,

成立之初

愛國實業家榮德生,為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不忘造福桑梓,興學育才。他認為“事業之成,必以人才為始基也。”“而人才的造就,端賴學校之培育,故興學實為建設之本。”倡議以振興和恢復國家文化和經濟,以發展工農業、推進國家工業化、培育高級人才為宗旨,聚集辦實業之所得,並無私地提供他的房產園林,創辦大學。1946年冬,榮德生的三兒子榮一心秉承父親旨意,著手籌建私立江南大學(簡稱私立江大或江大,下同)。
1947年,榮德生創辦私立江南大學。7月,私立江南大學籌備處成立,決議設立文、農、理工三學院。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立案,借無錫北塘申茂新辦事處為辦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會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準予立案。董事會由吳稚暉戴季陶榮德生薛明劍榮鴻元、榮鴻三、李國偉、樂幻智、章淵若、榮爾仁、榮一心等組成,吳稚暉任董事長,戴季陶榮德生為副董事長。14日,聘錢穆為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韓雁門為教授兼農學院院長。23日,聘唐君毅為教授兼教務長。9月10日,召開第一屆董事會議,吳稚暉、榮德生、薛明劍榮鴻元、榮鴻三、樂幻智、章淵若、榮爾仁、榮一心等董事出席,決議推選章淵若為江南大學校長。11日,錄取新生髮榜,本屆正、備取新生328人。20日,聘韓雁門兼任訓導長,在教務長未到任前兼教務長職務。23日,聘錢清廉為教授兼秘書長。10月12日,聘王庸教授兼任圖書館主任。學校領導班子基本完備。10月27日上午十時,江大在榮巷大禮堂舉行首屆開學典禮,由校董會副董事長榮德生主持,榮德生親臨主持並發表講話,指明創辦江大的目的在於“造就人才,為國效用”。各界來賓、各報記者及全體學生四百餘人出席。同日召開第一次教務會議,通過教務規則八種,並商定各院系課程應由各院院務會議商定後,交教務會議通過辦理。臨時校址設在無錫西鄉榮巷國學專修學校內,一年後,位於太湖之濱風景秀麗的後灣山上的新校舍落成,遂遷入。按著榮德生“教育貴在實學”、辦大學“要在實用門徑上著想,使學有所用”的指導思想,私立江大分設“三院九系”:文學院設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史地、經濟(後改名稱為工業管理系)四系,理工學院設數理、機電工程、化學工程三系、農學院設農藝、農產品製造(後改名稱為食品工業系,即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前身)二系,學制均為四年制本科。1948年7月,為適應榮氏集團眾多麵粉企業麵粉生產發展得需要,學校增設三年制麵粉專修科,這也是我國高等學校中的首創專業。
私立江南大學金工實習工場私立江南大學金工實習工場
要辦成一所高水平的大學,教師是關鍵。私立江大初創時,就不惜重金聘請了一批社會知名人士和著名專家學者來校主持校政或任教。如聘請辛亥革命元老、古文學家、書法家吳稚暉為首任校董事會董事長,榮德生自己任副董事長。聘請中國電機工程界的老前輩顧惟精任副校長兼理工學院院長,著名的國史學家錢穆任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農學家韓雁門任農學院院長,教務長前有唐君毅,後為駱美輪,總務長是陸仁壽。教授陣容有:物理學家周同慶,化學家張澤堯等,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古典文學家朱東潤等,食品工業專家朱寶鏞,英語教授張雲谷等,經濟系改為工業管理系後更是專家集中,還聘謂了數學家金聖一樊映川任教,體育方面則有中國體壇老將陳陵等等。

發展壯大

原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琇的親筆題詞原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琇的親筆題詞
1947年創辦的私立江南大學,以“篤學尚行、止於至善”為校訓,以“砥礪德行、發揚文化、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開創了民辦高校學習的典範。江大創辦時,預計耗資老法幣200億元,超過同時興建的開源機器廠投資的22%。辦學之初,學校校址設在無錫榮巷榮宅和當時的公益中學,同時規劃新校址於太湖邊後灣山。1947年9月17口新校舍工程由上海陸根記營造廠承建開工。第一期工程包括:教學大樓、男生宿舍、飯廳等三幢主體工程,工程價法幣65億元。第二期工程包括:女生宿舍、機械、電機實習工場等,約10億元。占地先期52.2畝,後期增36.3畝,總計在後灣山占地88.5畝。
1948年,錢穆受聘擔任文學院首任院長兼歷史系主任。1948年4月19日,校長章淵若舊疾復發,經第七次校政會議議決給假三個月,以資修養。聘顧惟精為副校長,即日視事,處理校務。從江南大學籌辦,章淵若便參與其事,直到次年因病去職,執掌江大校政雖僅一年,然其開拓擘劃之功,既深且巨。江南大學首任校長章淵若,是以法政學專家出而為江南大學校長的,他之前也有執掌高校校政之經歷。
私立江南大學建校之初,榮一心參與主持校政,校政委員會制定了《私立江南大學組織大綱》。1948年12月榮一心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1949年1月,學校經費困難,學生代表徐紹鑒、范為霖、楊鈞泰、江之光等先後分別拜訪榮德生薛明劍、鄭翔德請求維持學校辦學。之後,又去上海拜訪榮毅仁榮毅仁懇切表示,一定籌措經費,春節後按時開學。2月校董會作出決定,由榮毅仁錢孫卿、樂幻智三位校董,會同學校三院院長及教務、訓導、總務三長,組成校政委員會;1949年2月榮毅仁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沈立人為副主任委員。根據校董會決議,校政委員會制定了《校董事會章程》《校政委員會簡則》《教員服務規程》《職員服務規程》《教務規則》《訓導規則》《導師制實施細則》《學生課外作業競賽》《學生擔任團體職務規則》《清寒學生免費暫行辦法》《勤工助學辦法》等規章制度,對規範辦學、提高教育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4月,蘇南解放。5月2日,蘇南行政公署及無錫市軍事管理委員會特派軍代表吳諤、沙榮生接管私立江南大學。學校在蘇南行政公署文教處的領導下,貫徹黨對私立學校實行的“維持、改造”方針,從此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6月11日蘇南行政公署劉季平副主任到校講話,就私立江南大學前途、學費、改造教育三個問題作了詳細闡述,堅定了學校領導的辦學決心和師生員工對學校前途的信心。7月校董會改組,由榮德生任董事長,錢孫卿榮毅仁任副董事長,吳中一、汪君良、陳品山、秦德芳、榮鄂生、鄭翔德、顧毓琅等7人為董事。
為了推行學校的民主管理,1949年10月4日,接蘇南行署指令,核定榮毅仁、沈立人、諸祖耿、顧惟精、張澤堯、朱正元、吳愕和學生代表楊鈞泰、蔣凌域為校務委員會委員。榮毅仁為主任委員,沈立人為副主任委員。同時核准諸祖耿、沈禮容、楊晨、吳功賢、張緬新、楊倩志和學生代表徐柏年組成學校師生和輔導委員會,諸祖耿為主任委員。1950年1月,蘇南行署核准楊鈞泰、馬天元兩位學生任校務委員會委員。開學後,學校開展了清寒助學運動。全體教職工及學生共捐助1593個折實單位(其中學生捐助46個單位),申請到助學金的學生有60人之多。
1950年,上海“二六”轟炸後,榮氏企業各廠一度陷於停工,學校經費不能按時發下,校內人心浮動。經榮毅仁多方籌措,並在蘇南行政公署文教處的領導和幫助下,全校師生團結一心,共渡難關。不久,全國財政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經費基本得到保證,學校遂趨穩定。同年7月,蘇南行署文教處召開“江大問題協商會議”。會上,榮毅仁表示不再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一職,將以校董資格協助校務,在企業生產不景氣的情況下,校董會將每月補助學校經費1800個上海折實單位,校務請沈立人全責處理。隨後,校董會聘沈立人為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正元為副主任委員。8月,學校在無錫、上海、南京、杭州四地招收新生,報名者813人,錄取者中有227人報到入學。9月,蘇南行署文教處派宋雲到學校,協助推進校務。同月,經蘇南行署批准,成立校務委員會。沈立人為主任委員,畢仲翰為副主任委員,荘智煥、張澤堯、朱寶鏞等14位教職員工代表和鄧鴻勛等3名學生代表為委員。11月,江南大學科學圖書出版社成立,湯心濟任主任秘書。1951年4月,為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學校領導體制改為校長制,聘沈立人為校長。
私立江南大學管理嚴格,校風良好。師資力量堪稱群英畢至、名師雲集,任課教師均由學有成就、治學嚴謹或海外學成歸國、享有盛譽的學界精英擔綱。如著名科學家顧毓琇應邀來大學任院長,榮伊仁、榮毅仁先生先後主持校政;錢穆榮德生之邀出任私立江南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併兼歷史系主任,還有唐君毅牟宗三、諸祖蔭等教授;農學院由韓雁門先生擔任院長,國立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食品工程教授秦含章受聘兼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及農產製造系主任;任課的有金善寶、郭守純、秦會齋諸教授;理工學院院長是顧惟精教授,教師中有吳大雄、金寶光、張詩堯、王守泰朱正元等教授。學生以注重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紮實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豐富的教學實驗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達到對課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許多課程講課全都用英語、學生的淘汰率相當高、一門主課不及格要重讀、兩門不及格就留級,農產品製造系首屆招收30人,到四年後僅有13人畢業。”可見教學管理之嚴格。

院系設定

私立江南大學的系科設定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兩個階段,一是1947年10月至1949年7月(即解放前),學校設有三院九系一科,即文學院、理工學院、農學院,其中文學院下設4系: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系、史地系、經濟系,前後任院長分別是錢穆李笠;理工學院下設3系:數理系、機電工程系、化學工程系,院長顧惟精;農學院下設二系:農藝系、農產製造系,前後任院長分別是韓雁門、郭守純。二是在1949年7月28日(即解放後),校董會根據校政委員會沈立人副主委的建議,為適應新中國建設需要,決定撤銷學院建制,調整系科,原經濟系改為工業管理系,原中文、外文、史地系學生轉入工業管理系或轉學;原農藝系改為植物生產系。經呈準,最終改設為“七系一科”:即工業管理系、數理系、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化工工程系、農藝學系(植物生產系)、農產製造系(1950年改為食品工業系)及麵粉專修科(1951年併入食品工業系)。
解放前階段院系設定解放前階段院系設定
一、工業管理系
1949年解放後,學校根據國家發展經濟建設迫切需要大量優秀工業管理專門人才的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學工業管理工程係為藍本,成立了工業管理系。工業管理系屬工科類。其教學任務是綜合學習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結合工程原理與管理學識,加強生產技術和管理的改進,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培植能擔任發展生產、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的專門人才,使企業生產以最低代價,獲得最大的生產效果。
根據上述的基本任務,著力培植下列各項人才:(1)計畫與生產管理工作;(2)經濟核算工作;(3)制定生產技術勞動定額工作;(4)生產設備配置設計及人力配合之有效運用工作;(5)工廠技術管理工作;(6)工業統計工作;(7)市場行銷工作等。
課程方面,除了共同修讀的政治課、中文、外語、體育等課程外,工程學課程有:微積分、物理、物理實驗、化學工程、工程畫、工程材料、工程力學、電機工程、電工實習、機械工程、工具機、機工實習;管理方面的課程有:工業管理概論、會計、成本會計、高等成本會計、會計制度設計、運輸管理、統計學、組織學、心理學、工業心理學、生理學、動作研究、工作法研究、工時研究、工程經濟、工作估值、工資制度、財務分析、品質管制、生產管理、材料管理、工廠安全及衛生、人事管理、經濟核算、工廠保全、工業化計畫等。
師資方面:工程學科教學,由機電、化工各系的老師擔任,且有實驗工場,可供實習,有很多有利條件。在管理專業課程方面,有沈立人、荘智煥、夏宗輝、周修齊、駱美輪、馬家善、胡立猷、周恩久、湯心濟、胡锺京、孫湘、吳予達、陸仁壽等教授和蔡溥、吳世燕、夏晴等老師。為了交流教學經驗,該系組織了會計教學小組及生產管理教學小組,由擔任會計學及生產有關課程的教師們主持組織,並在上海申新棉紡織第九廠和福新麵粉廠等參加隨班實習,使講授能夠有系統、有計畫地進行。
據1951年6月的統計資料,全校七系一科,學生509人中,工業管理系134人,占26%。在全校歷屆畢業生中,工管系的學生均占較大比重。1951年全校畢業生107人,其中工管系36人,占三分之一。從工管系學生畢業後從事的工作看,多數是在企業和經濟領導部門,也有不少在教育、科研事業單位,個別的擔負黨政領導重任。他們從事的業務有:計畫統計、勞動工資、材料、設備、運輸、物價、成本、財務、經濟、外貿、行銷、教育、綜合調研等,絕大多數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他們都成為所在單位的專家與骨幹,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顯著的成績,為國家建設盡了力,為母校增了光。
二、數理系 
數理系成立於創校之初。設立該系是因為工程的基礎在數理,欲培養優秀的工程人才,必須有數理方面的良好師資。工程人才既為國家的迫切需要,數理人才當亦不可忽視。然而,當時一般大學內學習數理者甚少,以致供不應求,數理系成立的目的就在於對這種偏差加以糾正。
數理系初創之時,屬於理工學院,未專設系主任。1948年夏,始聘周懷衡主持系務;翌年周懷衡離校,由朱正元繼任;至1950年5月,朱正元被任為校務委員會第二副主任委員,公務繁忙,無暇兼顧系務,改聘聞詩為系主任;是年夏,聞詩離校,由金聖一繼任。
鑒於數理師資普遍缺乏,因此數理系以培養師資為首要重點。在師資方面,數理系有教授3人,講師1人,助教5人。設備方面,經四年籌劃,已有完備的普通物理實驗室一所,電磁學實驗室一所,其它如光學、熱學、聲學等儀器,亦初具規模。
課程方面,於二年級始分為數學組與物理組。除共同課程外,每組每學期另設一二門專門功課,使同學能獲得比較專門的學識。其共同課程有:化學、微積分、高等微積分、復變數函式論、物理、理論力學、電磁學、理論物理、無線電等。數組的專門課有:射影幾何、近世代數、微分幾何、實變數函式論、數論、群論、微分方程論、積分方程論、黎曼幾何、解析射影幾何、拓撲學等;理組的專門課程有:熱學、物性學、光學、近代物理、電磁理論、分子運動論、聲學、量子力學、相對論、原子核物理、波力學等。
三、電機工程系
1947年10月,江大初創時,設3院9系;電機工程系前身,是理工學院中的機電系。翌年,校董會敦聘顧惟精為副校長,兼理工學院院長,系務由顧惟精兼代。同年秋,後灣山新校舍落成,機電系也隨校遷入,並請吳大榕為系主任。10月初,在校本部後面太湖邊興建機電實習工場兩座,作為同學實習之用。
1949年暑假以後,由於校行政改組,取消學院,將機電系分為電機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學系,電機工程繫於此時正式成立。由前理工學院院長顧惟精接任電機系第一任系主任,增聘吳玉麟、畢仲翰、金寶光、秦宏濟諸教授來本系執教。是年冬,電子管試驗室成立,電機實驗室也基本成立,為本系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下,除了在教室內灌輸理論知識外,還與申新棉紡織三廠、開源機器廠等有密切的教學聯繫,在學術上及技術上的經驗交流與互助,使同學們能有較多接近實際的機會。除一年級同學的木工、鑄工等實習,在本校機械工場進行外,二年級的機工實習,是利用暑假至開源機器廠進行。開源機器廠規模大,設備新,技術好,能製造各種工作母機,凡在該廠實習過的同學,技術方面都有很好的提高。三年級暑假的電廠實習,大半在本市各大紗廠的原動部門進行,各廠均設有實習指導員,實習期一般是三個星期。
當時新中國正開始經濟建設,要把落後的農業國發展為先進的工業國,建成社會主義社會。所以,必須大量發展動力,才能達到工業化的目的。該系專門培養電機方面的技術人員,由於學校經費限制,電機教學方面重點是向電力方面發展。
電機工程系的主要教學計畫,是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要求每一個同學,都能有較高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技術,同時注意實習實驗,獲得實際經驗,並鼓勵同學發揮創造性,使之真正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有用人才,以符合國家建設的需要。
四、機械工程系
江大在成立之初,設立機電工程系,1949年起,機械、電機分設兩系。機械工程系成立後,初聘周惠久教授為系主任,後改聘夏彥儒教授兼主任。
教授方面,有夏彥儒駱美輪、方友鶴、郭會邦、餘人翰、王守泰、王守則、蘇長蓀、樊映川金寶楨、周修齊等。此外,還有助教4人,學生63人。
課程方面,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並根據全國高等教育會議議決的課程草案,以蒸氣動力為重點編排,希望能培養出新中國建設事業所需的動力工程師及動力設計工作者。除一、二年級的工學院各基本課程之外,主要必修課有:工程熱力學、蒸汽機、內燃機原理、汽輪機、動力廠、機械設計原理及製圖、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工程材料、材料試驗、機械工程試驗、工具試驗、工業管理、生產計畫等;選修課有:各種金工學、工具設計、工具機設計、金相學、高等動力學、高等材料學、流體力學、機車學、水力機械、汽車工程等。
該系設有實習工場一座,所有木工、鑄工、車工、鉗工等均初具規模。此外,與申新紗廠和開源機器廠在彼此交流技術經驗的原則下互助合作。
五、化學工程系
化工系,當時也是一個較新的系科,學校創辦之初,就在國外訂購了一批化學儀器,充實設備。但在當時國民黨統治下,學校發展受阻,設備缺乏,學生人數減少,化工系首屆畢業生僅9人。
化工系主任張澤垚,為工業化學博士,學識淵博,辦事熱心負責,深得同學們的愛戴。在他苦心籌劃下,該系有普通化學實驗室一大間,可容140人;有機實驗室二間,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業化學實驗室各一間,每間可容32至40人;其它尚有天平室、物品室、準備室等多間。已開的實驗有:普通化學、定性、定量、有機、工業化學、工業分析、物理化學等,所有儀器設備均夠套用;僅化工機械設備,因限於經費至1951年才購置。
師資方面,有程瀛章、張澤垚、張震旦、朱勉鋆等教授和穆光照副教授,兼任教授李景晟、汪鞏,講師楊晟及助教5人。學生共60人。
根據教育部對全國各大專學校重點發展的指示,該系側重於化工機械的設計。鑒於我國以往化學工業未能迅速發展,化工機械不能自制,此為主要原因。故該系擬逐年購置設備,注重化工機械的設計,以培養該方面人才,達到國家自製的目的;同時,該係為配合華東地區的紡織工業,將“染料與染色”列為第二重點。
課程方面,均按照教育部規定執行。在實驗與實踐教學方面,化工系的化學實驗課程時間排得較多。學生普遍對有機製品感興趣,當時部分學生製成了數十種有機工業製品,參加蘇南物產展覽會展出,頗受外界注意。學生還組成了一個“化工生產委員會”,理論結合實際,發展小規模化工生產,製造小工藝製品及純粹化學試劑。
六、食品工業系
食品工業系前身為農產製造系,1947年秋私立江大初創時,與農藝系同屬於農學院,系務暫由院長代理。1949年春,聘秦含章先生為系主任。不久蘇南解放,暑假後秦含章先生辭職。解放後朱寶鏞教授擔任系主任。他憑過去在上海和抗戰時期所結識的一些朋友,先後聘請了一批知名的教授和相關專業的工程師來校任教或兼課。他們是朱雄(上海益民食品廠廠長)、陳騊聲(上海大夏大學教授)、沈學源(原中央大學教授)、顧毓珍(同濟大學教授)、蘇元復(交通大學教授)和李穎川(上海大同大學教授)等。
在辦學過程中,朱寶鏞結合當時一些制酒企業,如煙臺葡萄酒公司、上海怡和啤酒廠以及相關食品廠的主要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的現狀,認為新中國要發展食品工業,可以發揮系裡所聘教授專家的作用,把農產製造系改為專門培養食品工業人才的食品工業系。為此他向朱雄廠長請教如何辦食品工業系,又把這個構想向顧惟精副校長請示,並參考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食品工程系的一套教學計畫,經分析認為從學校的師資情況看,有條件辦食品工業系。這個構想,也得到了校董會和校務委員會的支持。經向蘇南行署文教處請示匯報,得到時任輕工業部部長楊立三的支持,楊部長認為,蘇聯有食品工業學院,中國也要創建。“你們辦食品工業系,在國內是首創,一定要把它辦好。”並把莫斯科食品工業學院的教學計畫等檔案給朱寶鏞參考,希望學校學習蘇聯的辦學經驗。
1950年6月,食品工業系成立。下半年即招收新生,同年12月獲教育部正式批文。這在全國各大學中尚屬首創。食品工業涉及範圍頗廣,該係為配合學校所在地及校內師資具體情況,並執行華東高教會議決策,按照中央輕工業部食品工業處的意見,以發酵、製糖、糧谷加工為三個發展重點。
食品工業系課程除政治講座、微積分、物理、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微生物學、電工、機工、化工機械、營養化學等基本課程外,另設有專業課程,分別為:(一)製糖:甘蔗製糖、甜菜製糖、製糖原料、糖品分析、澱粉工業等;(二)發酵:發酵化學、發酵工業、特種發酵工業等;(三)糧谷加工:麵粉工業、穀類加工、倉儲學、烘焙原理等。除專業課程外,再開有專題講座,如油脂、罐藏、乾藏、制茶、糖果等,使同學不但有一門專長,同時對食品工業各方面能獲得深切的了解。
該系教授,除朱寶鏞對發酵有專門研究外,另有製糖專家陳騊聲,化工原理及油脂專家顧毓珍,罐藏及乾藏專家朱雄,茶葉專家莊晚芳等。
設備方面,除工業微生物培養、食品分析、食品工業普通儀器及設備外,還有酒精實驗。製糖儀器、麵包及釀造、發酵設備等陸續添購。
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成立後,協助政府進行生產建設,主要工作有:
(一)清查有關的歷史資料。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以大連工業研究所積存大批偽滿時期未發表的研究資料,決定分別邀請專家10人,組成考察團,前往實地清查。1950年3月,朱寶鏞授邀,會同各方面專家,一同出關去大連工作。朱寶鏞負責整理髮酵、農化部分的資料,計100餘篇,於兩月內完成任務。
(二)指導製糖技術。1950年6月,東北人民政府招聘團請該系陳騊聲教授,赴吉林省懷德甜菜糖廠及松江省(現黑龍江省)阿城糖廠指導製糖技術。故在6月底課程結束後,陳騊聲即前往工作6個星期,8月上旬勝利南歸。
(三)主持西北糖廠廠址勘查。1951年3月,中央輕工業部為發展華北、西北地區甜菜製糖業,組織糖廠廠址勘查團,借調陳騊聲教授主持該項勘查工作。陳騊聲於3月下旬啟程,至6月上旬始返錫。
(四)解決葡萄酒製造技術難題。東北國營通化葡萄酒廠,利用山葡萄為原料,製成品酸澀味重,酒精含量低,混濁,色深,且有土燒酒味。雖數經改良,未見成效。5月17日,由政府派該廠藍廠長攜帶樣品來校,請該系加以研究改進,並學習釀造葡萄酒之必要知識與分析技術,歷時一星期,在實驗室試驗。系主任朱寶鏞向該廠提出四點寶貴建議,使該廠後來獲得復工,取得成效。
(五)參加展覽會,展出製糖發酵部分產品。該系應蘇南區城鄉物產交流展覽會工業部食品工業館的邀請,展出製糖、發酵、糖果、餅乾等部分產品。
(六)協助釀造業改良制曲。展覽會展出醬油種曲後,各種醬油釀造業異常重視,紛紛書面或口頭要求,予以協助改良技術。因該系人手缺乏,僅在無錫個別醬園進行重點支持。
七、農藝學系(植物生產系)
農藝學系是比較特殊的系別,在學校8個系科中,只有該系肩負著發展農業科學的任務。江大是以工農並重的原則向前發展的。這一光榮使命,不僅受到教育當局的強調與指示,也正符合校董會創辦江大的初衷。
設備方面,該系有顯微鏡16架,實驗室3個,同時可容60人進行實驗,有40多畝果園,其中包括1000多株不同的成形果樹,有7-8畝地的菜圃,將近50畝作物栽培區,有相當完備的牛奶棚。
師資方面,該系系主任為郭守純,教授有蔣滌舊、苗雨膏、張勔新、劉天民及兼任教授王鳴歧先生,助教4人,全系師資共10位。教學與研究工作尚能逐步展開。
課程方面,除政治課、俄文、植物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進化論、氣象學、植物生理學、新遺傳學、土壤學、肥料學、蔬菜園藝、果樹園藝、農業經濟等為全系同學共同修讀課程外,設立的分組專業課程有:作物組有食用作物栽培、作物選種學、特種作物栽培、農場管理學、農業統計學、農業機具學、土壤改良學等;病蟲害組有昆蟲及經濟昆蟲、病原學、植物分類、病蟲藥劑、植病方法、昆蟲分類、昆蟲方法等。教學組織方面,成立教研組3個,即新遺傳學教研組、作物教研組、農耕實習教研組。
根據政府指示、環境需要、原有設備3個方面因素,確定該系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在作物組內,以棉麥稻為主,尤其重視棉稻兩種。
八、麵粉專修科
中國麵粉工業由於技術人才的缺乏,以及農村生產力的束縛,一直未能達到較快的發展。1948年3月間,在中國麵粉工業同業公會(簡稱全國粉聯會)舉行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為了補救麵粉工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初步擬定創辦“中國麵粉工業專科學校”,以培養麵粉工業專門人才。專科學校原擬在上海設立,後因種種困難,決定附設在無錫江南大學內,定名為“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全國粉聯會設定監理委員會,作為監督與決策機構。8月,粉聯會與私立江南大學就開辦麵粉專修科舉行座談會,當時學校方出席的有:榮一心、顧惟精周同慶榮毅仁、榮鄂生、席德柄和袁國梁等,明確:1、學生方面,每學年除粉聯會保送20名外,另由私立江大招收20名。2、保送學生的一切費用,由各保送廠自行負擔。3、科主任由校方聘任,經常費用則由校方編造預算送粉聯會。並決定當年招生。各區保送的學生意外踴躍,達52名之多,足見當時社會和企業對麵粉專業人才的急迫與需求。麵粉專修科在當時國內尚屬首創;在世界上,也只有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設有麵粉工程系。因此,本科課程參照該校的情況,結合中國麵粉廠實際需要和切合麵粉工業之發展,初步確定如下:
第一學年:上學期,投影幾何、國文、小麥學、物理、物理實驗、英文、微積分、化學、化學實驗、社會發展史;下學期,制粉初步、國文、工程畫、物理、物理實驗、英文、微積分、化學、化學實驗、社會發展史。
第二學年:上學期,工程力學、制粉學、工程經濟、機動學、有機化學、機械畫、制粉實習、新民主主義論;下學期,工程力學、機動學、工廠管理、制粉學、粉廠設計、制粉實習、有機化學、工程材料、普通會計、新民主主義論。
第三學年:上學期,電工學、制粉工程、熱機學、倉儲學、機械設計、粉品化學、粉品化學實驗、發酵化學、粉麥病蟲及實驗、成本會計、政治經濟學(選修);下學期,營養化學、電工學、制粉工程、熱機學、機械設計、倉儲學、烘焙原理、政治經濟學(選修)。
私立江大麵粉專修科第一任科主任,為茂新第二麵粉廠廠長李昌第。在第一學年中,開始傳授關於麵粉方面的初步知識。當學生對制粉過程有了初步認識後,在榮毅仁指示下,即利用第一次暑假至滬、錫一帶各麵粉廠實習,使同學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與實際結合起來。
由於科主任李昌第業務繁忙,一年後改由茂新第二麵粉廠工程師孫時中繼任科主任。在設備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進行了數次與制粉有關的實驗。在第二次暑假時,一年級學生分配至各麵粉廠實習;二年級學生則集體至無錫開源機器廠實習,由該廠工程師吳正若、沈潛兩位指導,深入探求機械方面的知識。
第三學年開始,孫時中因國家開設新麵粉廠需要赴北京,科主任由校長沈立人兼任,茂新第一麵粉廠成恆德擔任制粉方面的課程,並特約中國麵粉界權威李鳳噦經常來校作專題講座。
該科教授有制粉專家成恆德和孫時中、成本會計專家沈立人、倉儲專家於菊生、忻介六,特約講座有李鳳噦和李昌第。請其它系開課的有朱寶鏞(發酵化學)、張澤垚(有機化學)、金寶光(電工學)、穆光照(粉品化學、營養化學)、王鳴岐和苗雨膏(粉麥病蟲學)、金寶楨(工程力學)等數10位。實驗方面,除上述7項外,還增添了小麥之比重、糙磨之刮粉率、麵筋質試驗等。由於無錫市麵粉廠眾多,學生們能時常至廠中實地觀摩,這是進修中的有利條件。
麵粉專修科自1948年秋季招生開辦到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撤併,共招收三屆學生百餘人,1951年第一屆畢業、1952年第二屆畢業,第三屆因院系調整及國家建設需要提前畢業。當時正值新中國進行經濟恢復的時期,1953年,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糧食工業形勢有了很大的變化。糧食品種改為“九二米”與“八一粉”,糧食工業的布局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向產糧區發展。三屆學生除部分因參加革命與建設的需要提前離校外,其餘70多人全部服從國家分配,從糧食部到各大區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南、陝西、四川、河北、山西等省市的機關、工廠以及教育、科研等部門,都有私立江大麵粉專業的學生,成為新中國建設事業中第一代糧食工程科技人才的骨幹力量。
為了使中國從事麵粉工業的科技人員,能獲得更多信息,促進經驗互相交流,在榮毅仁的贊助下,加以無錫市麵粉業公會及技術工作者協會麵粉組的鼎力相助,以及全體麵粉專修科師生的積極努力,創辦了學校第一份面向全國發行的科技刊物《麵粉通訊》,這也是國內第一份麵粉技術類期刊。刊物出版後,得到全國各麵粉廠、糧食公司和糧食研究所的一致讚揚。改革開放後,江南大學老校友會堅持將《麵粉通訊》辦至21世紀的來臨。2002年起,《麵粉通訊》轉為江蘇省《現代麵粉工業》期刊。

辦學特色

私立江大採用學分制、學程(即課程)制和學期(即學時)制相結合的“三學”教學制度。同時強調進行啟發式教學,強調學好堅實的基礎課與專業課、力求“高、精、新”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教育方向。這“三學”與“二強調”的先進學制保證了較高的教學質量,既有原則性,又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在保證學滿必修數量的學分以外,學生如有餘力和興趣,可以外跨系科選修其他學程(課),不受限制,並且也可參加考試,給予一定學分。例如,當時理工學院和農學院的學生,有很多人選修了文學院院長、著名國學大師錢穆講授的《中國通史》,教務長、著名哲學家唐君毅講授的《哲學概論》以及牟宗三教授的《邏輯學》等,課堂上常常座無虛席,人滿為患,表現出很大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規定了借讀生制度和轉系生制度。凡其他大學學生因某種原因要到本校就讀,經雙方學校同意和審查,可免試插班到指定專業和年級中繼續就讀,即“借讀”,成績與學分被原學校承認。反之,亦同等對待。本校學生如因某種原因可以申請轉系,有關課程的學分帶至所轉系科中去。學生還可申請休學,經批准,中斷一定時期後,可以復學,繼續求學。這些靈活的措施可以幫助解決學生的一些特殊要求和困難。當時就有已在著名高校(如上海交大)就讀的學生,也慕名轉學到私立江大求學。
私立江南大學

歷史轉歸

1952年院系調整,7月下旬,華東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決定,私立江南大學建制撤銷,1950年和1951年招收的學生,分別轉入有關院校繼續學習。8月22日,私立江南大學調整委員會成立,沈立人任調整委員會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王守泰、蔣凌域任辦公室副主任,調整工作全面展開。10月29日,江南大學調整委員會對院系調整工作作出總結。私立江南大學停辦,私立江南大學校本部檔案和圖書資料等移交至蘇州新成立的蘇南師範學院,有關私立江大的後續未了事宜,如學生學歷證明等,也都由蘇南師範學院代辦處理。現存的私立江大檔案史料主要收藏於今天的江南大學檔案館和蘇州大學檔案館。
復旦農化系(部分專業至南京工學院)去向復旦農化系(部分專業至南京工學院)去向
浙大農化系參與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浙大農化系參與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私立江南大學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食品工業系(含麵粉專修科)參與合併組建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化工工程系參與合併組建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工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植物生產系改回農藝系參與合併組建蘇北農學院(揚州大學最主要前身之一),數理系參與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以上各校1952年以後的後續發展情況參閱相關中文百科。私立江南大學雖然只辦了短短五年,在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被撤併,但在這裡學習過的一千一百五十多名學子,其中本專科畢業生314人,後來大多學有專長,不少人還成了德才兼備的中高級領導幹部和權威專家。
創建於1950年的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是歷史上新中國的第一個食品工業系,也是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的前身。朱寶鏞教授(1906~1995)1949年9月開始在私立江南大學兼課,並接替前任秦含章教授任農產品製造系主任。1950年初引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和蘇聯食品工業學院的教學計畫,擬將農產品製造系改建為培養食品工業專門人才的食品工業系,遂親自上北京,向高教部、食品工業部匯報,受到時任食品工業部部長楊立三接見,楊部長對私立江南大學辦食品工業系很感興趣,他說:“蘇聯有食品工業學院,中國也要創建,你們辦食品工業系,在國內是首創,一定要把它辦好”。1950年6月正式在私立江南大學農產品製造系基礎上創建食品工業系,同時朱寶鏞教授改任食品工業系首任系主任,並於1950年9月開始以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名義招收學生,12月獲教育部正式批文。朱寶鏞從實際出發,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和莫斯科食品工業學院的模式為鑑,策劃、開設發酵、製糖、食品(罐頭食品為主)、油脂、化工專業、食品分析、套用微生物學和有機化學等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程。1950年起朱寶鏞也辭去同濟大學所有職務,專心致志地到私立江大從事教學和食品工業系的建設。1952年院系調整時,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遷至南京,以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含麵粉專修科)為基礎合併南京大學農學院的農業工程系、浙江大學農學院的農業化學系、武漢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的農產加工組和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的農產製品組以及復旦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下的一少部分食品相關專業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1956年起籌擴建江蘇省或南京食品工業學院。
江南大學北大門現存的“江南第一學府”牌匾江南大學北大門現存的“江南第一學府”牌匾
1958年,該學院遷回無錫正式擴建為無錫食品工業學院,後更名為無錫輕工業學院;1962年無錫紡織工學院併入,1994年無錫輕工業學院紡織分院併入;1995年升格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隸屬於中國輕工業總會,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無錫輕工大學題寫校名,10月,無錫市紡織職工大學、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和無錫紡織職工專業學校併入無錫輕工大學。1997年12月,無錫輕工大學第二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9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2001年1月,以無錫輕工大學為基礎合併江南學院(原名江南大學,亦沿襲私立江南大學校祚)、無錫教育學院組建新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建制撤銷(詳見下圖教育部檔案)。
2001年三校合併組建的新江南大學由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擔任名譽董事長直至其逝世。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併入江南大學。2007年榮德生創辦私立江大60周年之際,榮智健為重建後的江南大學捐資6000萬元。2008年5月起,由原中信泰富集團主席、榮氏家族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榮智健江南大學名譽董事長。2011年,江南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首批進入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952年私立江南大學奉命撤併後,1985年7月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當時無錫市政府已經創辦了5年、屬專科層次的無錫大學更名為江南大學,並沿襲私立江南大學校祚,歷史追溯到1947年我國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榮德生先生創辦的私立江南大學,自此撤併後的私立江南大學得以機會重建。重建後由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任學校名譽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任學校名譽校長,原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為學校題寫了“江南大學”校名。1996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重建後的江南大學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江南學院,2001年和無錫輕工大學、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新江南大學,為私立江南大學的第二次重建。2001年1月,原江南學院建制撤銷(詳見附圖教育部檔案)。
1952年院系調整時,私立江南大學機械工程系併入了創建於1924年8月的南京大學機械工程系,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工程係為基礎合併私立江南大學工學院的機械工程系組建南京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57年,南京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擴分為機械一系(機械工程系)和機械二系(農業機械工程系),其中機械二繫於1960年起籌擴建南京農業機械學院;1961年,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工程系遷至鎮江正式擴建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63年6月,吉林工業大學的排灌機械專業和排灌機械研究室併入;1970年9月,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併入;1978年,鎮江農業機械學院被國務院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1982年8月更名為江蘇工學院;1994年1月再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2001年8月以江蘇理工大學為基礎合併鎮江醫學院、鎮江師範專科學校組建江蘇大學
南大農業工程系參與組建南工食品工業系南大農業工程系參與組建南工食品工業系
1952年院系調整時,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併入了創建於1923年的南京大學電機工程系,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的電機工程係為基礎合併私立江南大學工學院的電機工程系、金陵大學理學院的電機工程系組建南京工學院電力工程系、電信工程系二系。1953年,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山東工學院的無線電通訊和廣播專業併入南京工學院電信工程系。1954年,電信工程系更名無線電工程系。1955年,中央高教部決定將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西遷成都,與交通大學華南工學院相關係科共同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後經南京工學院領導和江蘇省委的努力爭取,1956年周恩來總理決定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調出19名骨幹教師參與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其餘停遷。1960年10月,在原來20所重點大學的基礎上再增加44所重點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被中共中央確定為64所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之一(1978年又增加28所,1978年國務院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全國重點大學最終版本,“88所”少於“64所+28所”也是經過和並後的結果)。1988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12月,第二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首批進入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校建設高校。
由私立江南大學衍生出的現代高校發展概況簡明表
985建設
雙一流建設
其他(省重點等)
部屬
省屬
一流大學
一流學科
√(自定)

知名校友

(私立江南大學1947年-1952年部分)
教工類:
錢穆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學宗師,無錫錢氏家族成員之一。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亦有學者謂之中國的“北胡(胡適)南錢(錢穆)”。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此期間寫成《湖上閒思錄》、《莊子纂箋》、《中國歷史新編》、《孟子研究》、《中國人之宗教社會及人生觀》等重要著作。解放後錢穆在香港授課期間經常談起當年創辦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的故事,以至於錢穆的學生李木妙的博士論文主題就是“榮氏家族創辦私立江南大學的歷程與意義”;錢穆後來又去美國、馬來西亞、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講學,把私立江大的文化傳到了海外,直至1967年10月遷居台北。
唐君毅 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教務長。
章淵若 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學、東吳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國立勞動大學校長等職。解放後主要在國外研修佛學。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私立江南大學首任校長。
吳稚暉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創辦私立江南大學的發起人之一。
榮德生 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慈善家、民族實業家,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董事長,創辦私立江南大學的發起人之一、最主要籌資者。
榮毅仁 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傑出代表,解放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董事會副董事長。
顧毓秀 科學家、教育家、音樂家、詩人。1947年上海任職期間曾短期兼職私立江南大學教授、理工學院院長。解放後曾在美國為私立江大題詞“江南第一學府”郵寄給後來重建的江南大學以示勉勵,在隨同題詞的附信中94歲高齡的顧老寫到:“數年前曾與三弟毓琅(原私立江大董事會董事)及次兒慰慶至貴校(指後來重建的江大)拜訪,深感貴校應發展為‘江南第一學府’(重建的江南大學是私立江大的歷史延續單位),茲書數字,以志祝賀”。2002年再次為江南大學題詞:“江南開(第一)學府,萬頃湖波揚。”
戴季陶 解放前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創辦私立江南大學的發起人之一。
榮一心 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哥哥。曾任江南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校政委員會主任,創辦私立江南大學的發起人之一。
蔣經國 原台灣地區領導人。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第一次董事會議記錄第一次董事會議記錄
秉志 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薛明劍 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者、實業家、社會活動家。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榮鴻元 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解放前曾任上海申新第二紡織廠廠長,申新紡織總公司總經理、中國紡織染工程學院和鴻豐專科學校校長等職。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榮爾仁 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哥哥。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榮鴻三 無錫榮氏家族成員之一。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董事。
朱東潤 文學家、文學史家、教育家。1949年10月至1951年3月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工業管理系教授、師生員工聯席會議主席。
牟宗三 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新儒家。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至1948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畢仲翰原安徽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今合肥工業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1949年至1951年任私立江南大學副教導長。
朱正元 物理教育家。1948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理學院數理系主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顧惟精原安徽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今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兼機電系主任、二級教授。1948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理工學院院長、副校長。
韓雁門 農學家。解放前曾任江蘇省立淮陰農業學校校長、浙江大學教授。1948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農學院院長。
郭守純 植物病理學家。解放前曾任南通大學農科科長,南京臨時大學農學系系主任,南昌國立中正大學畜牧獸醫系主任;解放後任蘇北農學院(今揚州大學)副院長(主持蘇北農學院全面工作,蘇北農學院自成立後沒有正院長)。1948年7月至1949年7月任私立江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教授;1949年7月至1952年6月任私立江南大學農學院院長、農藝系主任。
李笠 文獻學家、語言文字學家。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金善寶 中國農業教育家、農學家和小麥專家。1948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農學院農藝系主任。
駱美輪 解放前曾任浙江大學講師,西康省交通局局長等職;解放後任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教授。1951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務長。
秦含章 食品、發酵工業專家。1948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農學院農產製造系主任。
朱寶鏞 我國發酵科學的著名教育家、科學家,中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的創建者。1950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農學院農產製造系主任(後改為食品工業系主任)。
張雲谷 復旦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英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對莎士比亞、蕭伯納戲劇作品頗有研究。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外語系教授、文學院外語系主任。
夏炎德經濟學家、民建中央委員。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經濟系教授、系主任。
王庸 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解放前曾任浙江大學圖書館主任,解放後任南京圖書館任特藏部主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員兼輿圖組組長。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圖書館主任。
許思園 解放前任中央大學教授;解放後任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教授、哲學研究所所長。
李昌弟 原北京糧食部直屬科研設計院任工藝研究室主任。1948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農學院麵粉專修科系主任。
孫時中 食品工業專家。1949年至1950年任私立江南大學農學院麵粉專修科系主任。
周同慶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解放前交通大學任職期間曾兼職私立江南大學理工學院教授。
吳大榕 我國著名電機學家、教育家。解放前中央大學任職期間曾兼職私立江南大學理工學院教授、電機工程系系主任。
楊惟義 昆蟲學家、一級教授。曾任私立江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教授。
陳騊聲 工業微生物學家,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50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教授。
金寶楨 力學教育家。曾任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張震旦 化工學家,與蘇元復、王承明合編的《化工原理》長期被用作高校教材。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張澤堯 化工學家,二級教授。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程瀛章 化工學家,三級教授。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沈學源 糧油、食品教育專家。1950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教授。
王守泰 能源學專家、二級教授。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工學院機電工程系教授。
金寶光 解放後任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無線電系教授。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工學院機電工程系教授。
馮振古代文學家、教育家、詩人。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周辛 解放前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江蘇教育學院任教授、系主任;解放後合肥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任等職務。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外語系教授。
束世澂 歷史學家。曾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諸祖蔭 解放後任蘇北農學院(今揚州大學)副教授、外語教研室主任及圖書館主任。1948年至1952年任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外語系副教授、圖書館主任。
孫湘原西南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開國上將賴傳珠的夫人。曾任私立江南大學工業管理系講師。
陳陵著名體育教育家。曾任私立江南大學體育部體育教師、代訓導長。
屠仁溥 染整專家,我國現代紡織品化學整理技術先行者之一。1947年至1950年任私立江南大學理學院化學工程系助教。
薛禹谷 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江南大學理學院化學工程系助教。
學生類:
鄧鴻勛 原江蘇省委副書記,海南省第二任省委書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工業管理系。
王立猛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1949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經濟系,在私立江南大學短暫學習後轉入國內軍事院校學習。
錢慈明 原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黨委書記,無錫錢氏家族成員之一。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蔣凌棫 原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
金行仁 原上海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港澳台經濟研究會副會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工業管理系。
劉家和 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1949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史地系,後因院系調整轉入南京大學和北京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習。
孫武亮 武漢糧食工業學院(今武漢輕工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專業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尤新 我國生物發酵工業創始人,原輕工業部食品局總工程師、司長。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王定呂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酵工程研究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趙德厚 我國著名糖業專家。1950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後因院系調整在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畢業。
劉學悠 原《江南論壇》雜誌社副社長,《華東信息日報》主編,中國經濟信息報刊協會副會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孫以賢 原商業部教育司、高教處處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吳嘉祿 原江蘇省徐州市糧食局局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李則選 原江蘇省蘇州市糧食局副局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私立江南大學校刊《麵粉通訊》雜誌(我國第一本麵粉專業技術刊物)原副主編。
鄧鴻達 在浙江省金華麵粉廠設計、安裝中採用氣力輸送技術裝置取得成功,填補我國一項空白。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楊鈞泰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進步獎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進步獎,發明填補了我國GTO套用於電力牽引領域的空白。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錢拙 國學大師錢穆的長子,無錫錢氏家族成員之一。曾擔任蘇州第一中學物理教師及蘇州大學物理系教師。肄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因鬧學潮遭學校開除。
薛漢民 原無錫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陳秉基 原中科院江蘇省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1947年入私立江南大學後肄業。
劉啟光 原物資管理部中國機電設備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書記。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工業管理系。
秦壽容 紅色詩人,原無錫史志辦公室副編審。1949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唐叔瑾 原江蘇省總工會辦公室副主任兼《江蘇工人報》副總編。曾求學於私立江南大學。
王國忠 原上海市出版局局長、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1947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農藝系後肄業。
範文元 原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主任、安徽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副院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
楊向陽 原西安輕工業設計院院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鄒慕萱 原蘇州供電局副局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凌瑞苾 原深圳國際工程發展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王振之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著名經濟學家。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工業管理系。
趙正清 原北京市計畫研究所所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郭渭彬 原廣東省電力設計院副院長。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楊浩忠 水電工程專家、三峽水電工程機電質量總監、葛洲壩水電站工程局副總工程師。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馮祖異我國熱電行業首席專家、美國北美國際工程投資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國際動力會議工程部亞洲協調部總裁、美國伊利諾斯工學院榮譽博士。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機械工程系。
謝玉成有色冶金環保專家,原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項目總設計師、副經理。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
徐柏年 原重慶紅岩機械廠廠長。曾求學於私立江南大學。
王培炤 原物資部綜合計畫司副司長、高級經濟師。1952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電機工程系。
陸錫華原商業部糧油工業局副局長。1951年畢業於私立江南大學麵粉專修科。
楊克平 環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50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學習。
邵冠群 我國著名籃球教練,姚明的啟蒙老師。1949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
襲炳錚 曾任上海華東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中國計算機系統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計算機學會套用專委會主任。1950年考入私立江南大學化學工程系,後因院系調整在華東化工學院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