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村

禮賢村地處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賀村鎮東南,西依須江水,南接萬青山,全村共有6各自然村,總面積6.76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禮賢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淤頭鎮東南
  • 人口:4978人
  • 耕地:1642畝
人口,歷史沿革,社會,地圖信息,

人口

全村有住戶1327戶,人口4978人,勞動力2445人。全村有耕地1642畝(其中水田1274畝,旱地368畝),山林1950畝。村民小組36個,村民代表73人。現有黨員82人,村兩委幹部14人,分工交叉兼職,班子團結有戰鬥力。

歷史沿革

禮賢村系原禮賢鄉政府所在地村,1992年鄉鎮撤擴並後,歸屬淤頭鎮管轄。淤頭鎮禮賢早在南宋鹹淳年間開始設立禮賢縣,因此有“鹹淳古治”之稱,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有著較深的文化背景,現存古蹟、文物有城隍廟、《重建大平寺紀》石碑、禮賢老街建築群等,其中城隍廟於1982年被列為江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禮賢村地處賀村鎮東南,西依須江水,南接萬青山。禮賢村早在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江山縣治遷徙至禮賢鎮,縣衙設太平寺,改名禮賢縣,因此有“鹹淳古治”之稱,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現存古蹟、文物有城隍廟、《重建大平寺紀》石碑、禮賢老街建築群等。
禮賢城隍廟,南宋末年始建,現存建築是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城隍廟中軸線上有門樓、門廳、穿堂、寢堂,左右有偏院、天井等,廟前原建有戲台和萃賢亭,十幾年前拆毀。城隍廟門廳面闊七間,前檐用抹角方石柱,柱上有三組楷書陽刻楹聯,分別是“化蒸黎庶夙稱鄉為齊禮,澤沛蒼生今頌里以感恩”、“代歷五朝久仰鳴琴舊治,廟間兩社永瞻畫閣新模”、“自文溪建廟毓秀鐘靈迄今未艾,溯唐代封神禍淫福善亘古為昭”,明間和左右各半個次間用層層花拱撐起歇山三重檐木製門樓,飛檐起翹,銅鈴作響,騎門樑上裝飾高浮雕和鏤雕的五獅戲球圖,其餘額枋、牛腿上都遍布亭台樓閣、神話人物和花鳥蟲魚等多種題材的木雕精品,頗為壯觀。寢堂三間,供奉的城隍爺傳說名叫嚴聚武,唐朝人,是個清官,當地百姓尊稱他為“顯佑伯”。廟裡保存了《重建太平寺記》(太平寺是當年縣衙所在)等碑刻。
禮賢城隍廟具有它獨特的文化內涵所在,城隍廟不是佛教聖地,更不是神仙靈地。眾人所知不是縣治古人是不會隨意設立城隍廟的。禮賢之所以能設城隍廟,因為它是江山在宋鹹淳間(1267-1276)縣治的所在地,這裡有很多的子民在此居住,需要“城隍”神來保護。
禮賢城隍廟至今香火旺盛,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都會舉行盛大廟會,被稱為“拜老佛”、“看老佛”。廟會前後七天,七天裡每天都要在城隍廟門口的戲台上演戲一本(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場,稱為一本戲)。吸引遠近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小前來看戲、遊玩。七天期間,為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瞻仰佛面,廟裡一般要組織好幾次把城隍爺塑像抬出去巡遊的儀式,共包括出宮、祭拜、還願、迎佛、回宮五大程式。
1982年,江山市人民政府將禮賢城隍廟列入文物保護名單,對其進行勘查和修繕。

社會

村兩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企業的幫扶、支持下,圍繞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實施“八化”工程,從1996年開始,先後投入300多萬元用於村莊建設,完成了一條河,二個塘,三條路,四個休閒廣場,五個亭。安裝路燈240餘盞,村主要道路兩旁綠化覆蓋率達到100%。建成集農民夜校、圖書室、桌球室、電子閱覽室、黨建工作室為一體的綜合辦公大樓,同時配有一個標準籃球場。配置健身器材2套,建設文化長廊和科普宣傳欄,開辦老年活動中心,為村民休閒娛樂提供了好場所。在衛生整治方面,新建生態公廁10個,垃圾收集池50多個,聘請專職保潔員4名,垃圾日清日運。有效地改變了村容、村貌、村風。村先後榮獲“文明村”、“衢州市生態示範村”、“衢州市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衢州市五好農村黨支部”、“江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衛生村”、“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衢州市江山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